據麥卡錫研究顯示,2019年後,中國替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時尚消費市場。服飾類巨頭阿迪達斯十分依賴中國市場,去年上半年,阿迪達斯近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大中華區。
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去年10月-12月,阿迪達斯中國市場營業額下降24%。眼看營業額大幅下降,阿迪達斯遭不住,想方設法讨好中國消費者。

近期,阿迪達斯宣布,将把阿迪達斯中國區總裁換成中國面孔。據悉,蕭家樂将接替賈森·托馬斯的位置,成為中國區的總負責人。
經過此次“換帥”,阿迪達斯能否挽回中國消費者的心,重振中國市場呢?目前,一切都未可知。通過換帥重振中國市場的想法并不現實,要真正的挽回消費者,歸根結底需要質美價廉的産品。
國外品牌的熱度在中國逐漸褪去,本質上是因為國貨的崛起。比如,在服飾鞋類領域,中國安踏、回力、李甯、鴻星爾克等多個潮牌發展的風生水起,深受國内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
這批國貨崛起,主要是因為産品品質上乘,設計新穎,符合國内消費者的審美與需求。反觀那些不受消費者歡迎的國外某些品牌,價格高的吓人,但品質不咋地,這如何能得到消費者的心?
當然,不可否認,國貨的迅速崛起,還與一些外部因素有關。但中國有句話叫“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國貨物不美價不廉,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好。
所謂的國貨崛起是因為民族主義驅動的說法站不住腳,國貨發展的比外國品牌越來越好,才是國内消費者蜂擁而至購買的主因。
中國消費市場廣闊,不論國内外品牌,市場地位平等,一視同仁,不存在所謂的歧視外國牌子說法。是以,也不存在把負責人換成“中國面孔”,國内消費者就買賬的情況。
中國的大門永遠敞開着,歡迎外國品牌進入。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除了滿足國内消費者需求外,還能通過競争讓國内品牌感到壓力,讓國内企業不斷完善,制造出更好的産品。最後,受益的都是消費者。
(文/嘤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