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憑什麼能做好工業網際網路?

你憑什麼能做好工業網際網路?

商業世界是殘酷的,找準方向事半功倍。

作者 | 餘快

編輯 | 張棟

工業網際網路享受着市場的熱度,也毫不避諱地向外界展示它的難度。

它門檻高聳,複雜程度高,部署和營運難度大;

它先天不足,基礎薄弱,場景複雜,成效緩慢;

它短期難喂飽,需要長期地、不間斷地技術、資金、人員投入;

龐大、複雜、分散且多樣的工業體系下,工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千難萬險。

在這條應該走也必須走的改革之路上,參與者,該如何釋放工業網際網路的潛力?

換句話說,一家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又應當具備哪些重要的素質與能力?

鑒于此,雷峰網在與業内數位高管的交流中,提煉出了成為工業網際網路優等生的幾個關鍵詞,希望能夠管中窺豹,以此給行業從業者們帶來些許思考。

1

平衡标準化與個性化

标準化,或者可複制性,是現代工業的基本特征。

可複制性強,解決方案能夠同時适配不同廠商的需求,繼而通過規模效應攤薄研發成本,提高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獲利潛力。

而工業領域極具個性化,鍊條長,流程複雜,深入定制的産品,能滿足不同場景、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但往往也意味着成本大幅上漲。

一方面要獲得足夠大的市場,另一方面要維持健康、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兩者之間的沖突在于,通用性過強時難以有效滿足使用者需求,個性化定制過于深入有時則意味着無利潤可賺。

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海爾卡奧斯:個性化定制是必然的趨勢,需要依靠大規模定制生産模式轉型

要承認個性化定制是必然的趨勢,同時也要看到眼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發展面臨着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個性化需求和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供給、定制能力不足之間的沖突,二者要想取得平衡,必須依靠工業網際網路,進行以使用者驅動生産全流程的大規模定制生産模式轉型。

浙江藍卓總經理譚彰:動态平衡,摸索出行業共性、快速标準化的實施方式

這個問題不可能完全消失,标準化和個性化是一個需要不斷動态平衡的問題。

如何平衡?

行業頭部企業數量少,個性化需求凸出,意味着所需的平台更着重功能厚度和深度,覆寫的業務域最完整。

中小企業數量大,适合規模化,功能強調輕量化、标準化,平台的工業資料量非常大,強調廣度和快速可複制,通過區域的産業叢集覆寫實作降本增效。

且中小企業所需功能相對簡單,可以通用化方案+定制化子產品/可選菜單滿足。

譚彰強調,此模式得以真正落地的核心在于摸索出行業共性、快速标準化的實施方式,個性化需求交給基于平台的生态開發者和服務商。同時,平台标準化、元件标準化、代碼開發工具标準化,生态豐富且開放。

工業富聯首席資料官劉宗長:項目規劃時充分考慮個性化與規模化融合

“ 從項目規劃開始,就應該充分考慮個性化與規模化的融合,比如解決了一個問題以後,嘗試把它變成一個共性的服務。”劉宗長表示,當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複用已經驗證過的技術。在技術上通過平台去實作技術的可複制、可推廣,優化技術的邊際效應。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個性化開發,企業的判斷、權衡和取舍很重要

一個企業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企業的判斷、權衡和取舍很重要。

個性化開發時,企業要能判斷應用是否有價值、是否可提煉出普适性的問題,并從中歸納出平台所需的能力,不斷積累生态夥伴和甲方客戶。是以,個性化應用和通用性沉澱是一個動态決策和動态平衡的過程。

華為雲:做厚做實工業網際網路的标準元件是基礎

個性化和規模化的沖突,關鍵在于如何在标準化的平台基礎上盡量減少實作個性化需要的時間和成本,是以做厚做實工業網際網路的标準元件,千行百業的業務開發者才能以低代碼或者無代碼的樂高積木式快速開發所需要的個性化工業應用。

2

平台的核心能力強

作為工業網際網路“連接配接、平台、安全”三大體系之一,平台也一直是入局者們的核心武器。

這武器的打磨也極為不易。

門檻高。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是資産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賽道,對技術、營運等要求高,周期長、投入高,且需要持續的打磨和優化。

懂行業。設計、營運平台的過程,本質上是重新梳理領域内的所有要素、關系、訴求、角色、規則、決策的過程。

強開發生态。如何從自動化的生産流程、到自動化的開發流程幫助開發者提高效率等等,都是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在完善平台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做好一個平台,不僅需要紮實的技術功底、持續的資金支援、複合型人才,還需要企業自身的戰略定位、深厚的行業了解,更需要強大的凝聚力、一緻的行動力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在高管們眼裡,制造業需要什麼樣的平台?平台本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賀東東:有沒有平台、平台強不強很關鍵

并非所有企業都擁有“真正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中國各行業、各地區資訊化、數字化基礎不一,目前處于“工業2.0、3.0、4.0”混戰階段。

在政策支援、市場火熱背景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層出不窮,但市場魚龍混雜,不少“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背後,更多是內建項目、應用項目在支撐,市場上真正具備平台,且真金白銀投入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并不多。

工業網際網路是由“平台驅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是所有新技術,尤其是底層技術的承載方。

平台的競争力,是企業對平台的研發、資金、人才投入、投入産出比、知識産權産出數量和含金量等各個方面綜合展現。

譚彰:平台的核心技術能力,核心在于平台的厚度和業務抽象化能力

以造房子為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就是打好的公共地基和預制件庫,房子就是各種工業軟體、業務系統、工業APP。

平台需要不斷積累和完善一棟樓所需要的腳手架、标準子產品等工具(标準預制件/基礎服務、元件),與普通的一磚一瓦建造相比,能極大提高後續造房子的效率,降低成本。

但工具不是憑空産生,它需要對房子的結構功能和需要的預制件了如指掌,如庖丁解牛般抽取共性,沉澱到平台,需要工業場景積累和業務抽象化能力。

劉宗長:企業的平台要具備系統化的設計思維,突破試點陷阱

一是能夠有全景視角,聚焦價值鍊痛點和機會點;二是技術可擴充性,不能隻考慮在一個工廠中的房間一個工廠落地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一個成功的用例快速和低成本地推廣,進而優化技術投資的邊界效應。

其中,數字化并不僅僅是一項技術的投資和引入,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獲得。

工業網際網路一直存在試點陷阱。于制造企業,前期探索中重投資金,後續内部複制和大規模推廣依然難跨邊際效益門檻,于服務商,前期主攻定制化、标杆案例,依然未能沉澱為标準化産品。

平台技術不足、規模不足,商業模式不清晰,平台優化邊際效益和成本的意義依然未能展現。

突破試點陷阱,正需要系統化解決方案規劃,着眼未來的長期主義。另外,技術服務商要能夠采用平台化技術架構,聚焦特定的場景,将産品标準化,提升傳遞效率,提高可配置性、SaaS化、雲化部。

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型企業是科技實力、平台能力、賦能能力、生态能力等多元度的綜合展現

科技實力上,企業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占比、關鍵技術項目突破、發明專利等細分名額。

平台能力上,企業平台在資料互聯、辨別解析、工業機理模型、解決方案、網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沉澱。

賦能能力上,企業服務企業數量、垂直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情況、細分行業首位度等資料。

生态能力則展現在企業的合作夥伴數量、開發者生态等相關名額資料。

3

積累、經營生态的能力

生态,是工業網際網路企業高管口中超高頻詞彙。

生态不像平台,能靠技術鑄造,也不像客戶,能靠銷售拓展,它需要踩對時間點、長線布局和一步步的積累。

生态講究大、厚、全、活、開,其成功是多項能力的綜合展現。

不斷通過自身積累和開源開放的生态,促進使用者和生态夥伴貢獻項目應用和内容,平台才能持續疊代越來越強,生态與平台才能互相成就。

如何讓生态走得穩、走得好?

譚彰:講生态的多,真金白銀投入的少,工業APP應用和生态體系完善比營收更重要

對于工業網際網路跨行業跨領域平台企業,如果論重要性依次是:客戶數、生态夥伴數、平台APP數、營收。

長期看,量大面廣的工業使用者和使用數量規模效應、各行各業的創新開放生态和豐富完善的工業APP積累,是營收的前提。

好的生态體系之難,在于技術、模式、經營、心态、戰略多個緯度的綜合展現。

但講生态的人多,真金白銀投入的少。

建立完善的工業APP生态,既考驗平台的資料融合、微服務和低代碼開發能力,還要能形成APP開發、測試、分發、交易等完善的基礎服務支撐體系,讓開發者能夠從工業網際網路APP中獲利。

圍繞工業互聯标準化的平台,建立ISV生态、管道生态/代理商生态、實施生态、服務生态體系,實作産品平台商和實施商的分離。隻有如此,才能真正能夠實作量大面廣的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的推進。

賀東東:平台與生态夥伴關系像婚姻,平台提供穩定訂單,夥伴負責傳遞品質

生态本質是趨勢,一定是第三方的開發者來基于平台去做開發模式,通用平台+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模式,不是個人開發者,而是To B的軟體開發商、內建商、解決方案提供商。

平台與生态夥伴關系的建立像談戀愛,先嘗試幾個項目,合作後建立信心,逐漸在産品技術上融合打通,會經曆一個介紹、約會、結婚的過程。

生态夥伴是漏鬥的過程,漏鬥會一直存在,不斷嘗試新的,也沉澱優秀的生态夥伴。那些沉澱長期合作的生态夥伴,是雙向驗證和選擇的結果。

從平台角度,平台作為第一責任人,需要為合作夥伴的傳遞品質負責,平台首先需要考察産品服務的品質和可靠性。

其次,再追求産品的競争力,即能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産品;

再者,是志同道合,雙方都要有創新意願,更新疊代的驅動力。

從生态夥伴角度,早期最看中平台是否能為其帶來商業機會,即穩定的訂單,可預見的機會等,後期,更看中平台的技術、持續發展、市場開拓等綜合能力。

同時,行業和場景覆寫的廣度,背後對應的是生态夥伴,畢竟夥伴越多,覆寫的場景才能越多。

海爾卡奧斯:産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态替代,未來是平台與平台、生态與生态的競争

一個工業網際網路企業,首先一定是開放的平台,能夠建構一個共創共赢生态系統。

物聯網時代有明顯兩個趨勢,産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會被生态覆寫,企業間的競争,一定會演變成一種平台與平台之間、生态與生态之間競争。

平台以開放的心态擁抱物聯網、擁抱合作夥伴,不把合作夥伴變成一種競争關系,而是變成一種真正的共創共建共享的關系,吸引全球優質資源來建設這個平台。

行業的頭部企業可以在平台上面作為鍊主建立垂直的行業平台,中小企業也不用重複投資來摸着石頭過河,借鑒平台上行業成功的經驗,走彎路。

如此,才能形成正循環,成為工業網際網路“熱帶雨林”般的生态系統。

阿裡雲IoT事業部總經理王曉冬:不碰具體應用,尊重産業分工

做好平台産品,不碰具體應用産品,其他的交給生态中的咨詢、實施、開發夥伴,如此,客戶需求有品質保證,也能打造規模化、品質高的生态。

如此才能實作利益最大化,走入規模化營收與利潤的标準産品商業模式。

華為雲:平台需具備各項基礎能力,開發者能從中獲利

對于平台的開發者生态,華為雲認為,需要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需要有足夠的資料、機理模型,要具備微服務、低代碼和開發流水線等基礎能力;

工業網際網路App生态環境要足夠健全,開發者得以從生态中獲利,才有足夠的動力開發和維護工業網際網路 APP。

4

深厚的工業知識、客戶價值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每類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工業Know-How和行業知識。

但目前很多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都缺少工業基因,大部分都是提供在數字化、雲化的解決方案,真正解決工業機理、工業模型的很缺乏。

工業網際網路,姓“工業”,工業屬性是第一位,其次才是網際網路規則。

“一米的寬度,一百米的深度”的行業特性,背後是非常專業的行業知識。

在技術愈發内卷背景下,能吃透工業知識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也許已經成功大半。

譚彰:企業與标杆客戶是共創而非甲乙方關系,工業APP要讓一線勞工快速使用

安卓或者iOS上的APP可開箱即用,但工業不能,工業軟體和業務系統不是簡單的下載下傳和部署,需要基礎的資料采集、需求對接、客戶部署和配置。

工業APP的使用者大多是一線勞工,要讓他們快速使用,不單在于軟體本身,還有整個工廠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融合問題。

要讓企業能最快應用,需要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充分熟悉工廠中業務流程,制定快速、高效的客戶實施方法論。

是以在進入行業初期,企業與标杆客戶并非甲乙方關系,而是共創的關系。

“不是企業開發出一個産品給客戶用,而是在發展過程中共同研發出一些好的産品功能和設計,也不是被動收集客戶回報,而是共同創新、共同開發的團隊。”

海爾卡奧斯:具有“工業基因”的平台占據雙跨榜單頭部,平台企業要豐富自身的應用場景和沉澱工業知識,把行業做深做透

從工信部遴選的2021年十五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可以發現,具有“工業基因”的制造業企業孵化的平台強勢占據榜單頭部。

從今年工信部對雙跨平台實踐檢驗等稽核環節來看,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的要求是必須要深入産業實踐,解決行業具體問題,企業必須豐富自身的應用場景和沉澱工業知識,把行業做深做透,做出真正的價值。

賀東東:在辦公室開發不出有價值的應用,工業應用要走到田間地頭

跟消費網際網路相比,制造業的應用開發屬性更重。首先,僅在辦公室開發不出有價值的應用,工業應用要走到田間地頭,跟使用者、場景進行深度的互動和溝通才能不斷打磨疊代。其次,對工業應用,使用者需要的通常不是單一功能,更個性化、産品更為厚重。

對于平台,要吸引生态夥伴,平台需要具備大量的工業知識,降低開發難度。

平台要能不斷彙聚和沉澱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工業知識,并且将其解構成标準的、合作夥伴看得懂的、用得上的算法模型,進而讓他們能夠簡單快速地建構專業級的工業應用。

5

資料能力

工業領域是絕對的資料大戶,同時,資料也是驅動工業網際網路向前發展的核心"燃料"。

與消費網際網路相比,工業網際網路場景資料要求更為嚴格,涉及到的産業鍊資料也更為龐雜,于工業而言,資料以各種形式貫穿于研發、生産、測試、營運等生命周期。

但海量資料不等于有價值的資料,大量工業資料價值未被開發。

大多數工業網際網路企業,都在攔在資料的城門下。

未來,能最大程度解決資料問題的企業,将構築起絕對的壁壘。

賀東東:資料知易行難,最難的是資料擷取和資料孿生,資料分析反而最容易

工業資料采集能力上,工業裝置的種類極其多,通訊協定、控制點表、硬體接口差異非常大。

如果說網際網路資料的擷取是一片易開發的優質油田,那工業領域的資料就是“雞窩煤”,極為分散,開采成本極高,效率低。

“工業資料裝置連接配接非常麻煩,但很多人并不重視這一點。”

資料資産化,是如何把原油變成柴油的問題。

工業大資料,本質是工業領域實體空間的精準映射,包含大量的工業機理、工業營運邏輯、工業模型,進行數字孿生的重建後,資料才能成為資産,但目前市場上懂工業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工業,複合性人才極為缺乏。

最難的是資料擷取和資料孿生,資料分析反而最容易。

而這也是工業網際網路優秀企業的分水嶺,空有資料分析技術,遠不足以發揮資料價值,平台首先應該解決前兩大難點。

美的IT部長陳俊:企業對内部資料一無所知或難獲得想要的形式,内部資料結構、資料資産目錄應對整個企業開放

在陳俊看來,企業需要具備對整個資料資産的規劃、治理、存儲,以及資料的共享與協作的統籌能力。

“資料采集是制約整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陳俊表示僅裝置連接配接上,就存在協定與接口不統一問題,有的老裝置甚至數字接口都沒有,需要耗費巨大時間、精力改造。

工業企業每天新增裝置資料量非常大,但可能隻有5%-10%的資料得到了利用,海量資料躺在儲存設備裡。

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企業對内部資料一無所知,或者難以獲得想要的形式。

一個企業的資料要能充分的發揮價值,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本企業的資料結構、資料資産目錄對整個企業開放。

6

什麼樣的工業網際網路産品

才能稱之為好産品?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高管各有側重,也有共識。

王曉冬以“有用、好用、安全”來概括。

陳俊認為解決使用者痛點、具備專業性、開放性、生态完善。開放性是指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不綁定使用者,使用者可自由上下平台,而生态建設完善,可以使用者上平台後沒有後顧之憂。

在譚彰看來,好的工業網際網路産品需滿足三點:首先,産品要成為必需品,有核心價值,其次,産品體驗要足夠好,最後,能快速疊代。

賀東東認為,如何從單一功能擴大,或者複制到另一工廠中的房間、甚至另一子公司,避免重新開發至關重要,擴充性、可複用性和打通資料孤島的能力,都需要平台能力的支撐,同時,應用之間互相要能協同。

在他眼裡,好産品的标準是具有客戶價值,能夠降本增效,且産品的應用之間可擴充、可複制、可推廣。

海爾卡奧斯對好的工業網際網路産品定義是能夠幫助企業要做到三個“一點”:賣得多一點,賣得賺一點,賣得快一點。

企業賣的訂單量比以前多,利潤比以前高,資金占用比以前少,周轉速度快,企業就會有競争力。

在此基礎上,産品不局限于産品功能本身,而是作為一個載體,讓用産品的企業上平台形成生态的吸附能力。

華為雲提出了不同的視角,好的産品要能夠雲網邊端協同、全域資料協同、智能決策、應用開發簡單、資産重用、持續進化。

7

結語

本文僅挑選了其中幾個較為重要的關鍵詞,對于工業網際網路"優等生"的面貌或許隻窺得了一二。

于工業這一品類繁多、構成複雜的行業而言,所面對的問題可能比以往的任何一個行業都要複雜得多。

工業的這一特性,要求供應商對功能的實作、設計、制造與驗證流程有充分認知,成為全能型的選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行業對供應商們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産業初期,技術突破是關鍵;到了商業化的落地階段,産品化、商業化能力的差距或帶來新一輪的洗牌。

屆時的工業網際網路選手們又要以何種模樣自處,仍待諸位挖掘與解答。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