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的汽車消費市場大衆和豐田為全球銷量第一暗自較勁,樹大根深的福特緊跟其後。那個時候福特在北美依舊保持着霸主地位,在歐洲用幾代福克斯的出色表現也逐漸打開了突破口,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市場算不上非常活躍,但依然維持着大廠顔面。在中國市場銷量也算不上頂尖,但也絕對始于第一集團。十年之後的福特依舊保持着自己的節奏,隻是這樣過緩的新品研發和換代現在和中國這個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格格不入。
“嚯,看你着架勢這篇又是大部頭啊?”同僚小曾東張西望間看到了我的螢幕,掃視幾行後不由得驚歎而出。
“也不是,看到新車型變化很大有點感觸而已”我撇了他一眼,思路還停留在稿件上随口回複道。
“這種美系品牌還是得美系粉絲的你來寫,哈哈”
“你别搞錯了,我是美系車的粉絲,但我不是福特的粉絲”
“這也有差別?”
“差別大了~”
說實話,我真的從來都不是福特的粉絲,也許我也會把福特野馬Mustang列入購車願望清單,我也喜歡非常經典的福特維多利亞皇冠,但這個品牌對于我而言并不算上是我喜歡美系車的理由。美系車其實和所謂的JDM一樣早已不在自己的高光時刻了。真正讓美系粉絲心之向往的是70年代的美系車,是已經消失的普林茅斯、龐蒂亞克,是不考慮鞭打測試的沒有頭枕“通鋪式”座椅,以及大如船舵一樣的方向盤和挂擋生澀但卻經典的懷擋變速杆。在那個黃金年代的福特隻是恩佐·法拉利老爺子口中“龐大而醜陋的怪物”,而企圖收購法拉利失敗之後賭氣一般的作品Ford GT40反倒是整個美國汽車黃金年代,福特做出的最有意義的車型。
今時今日在面對消費者需求快速變化的今天,現在福特所面對的挑戰一點都不比當年亨利福特二世面對的爛攤子好多少。在華爾街巨大的資本壓力之下,福特也終于改變自己固執的政策,将燃油車和電動汽車業務拆分獨立營運,将資源和精力更多的投入了電動汽車的研發當中。更重要的是,福特改變了和合作夥伴之前的合作模式,各個地區的合作夥伴對于新品的研發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幾個顯著的例子一個是敗在三缸的福克斯即将換裝四缸發動機,不論是不是傳聞中的長安自主研發的藍鲸動力發動機,這都是福特不再傲慢的表現,而另一個例子則是即将上市的新車型福特領睿。
自從福特EVOS從福特Mustang Mach-E上反向研發的操作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回報,福特在中國的表現好像開了竅一般,和EVOS同款設計語言的領睿看上去沒有了福特車型一貫的笨拙感,設計在強調科技感的同時在細節上有充滿了精緻和銳利的氣息,内飾上雖然沒有采用EVOS上同款的超寬橫向貫穿的大螢幕,但也比之前福特車型老氣橫秋的内飾設計更容易讓現在的消費者接受。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支援定速巡航、車道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盲區監測等之前在頂配車型上才能見到的配置也出現在了更多車款當中。
被衆多消費者口誅筆伐的三缸1.5T也消失了蹤影,新車上搭載的是一款名為EcoBoost170的發動機,1.5升的排量才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的形式,最大輸出馬力179Ps。傳動部分依舊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這樣的動力總成之前出現在一款福特的中型SUV車上,不是不可想象的。銷量是最真實的市場回報,當福特一貫做法已經不奏效地時候,遵循中國的市場特色才是福特在中國的最好的選擇。這樣的領睿才是真正有誠意的車型。
“不過傳統的大車企現在處境似乎都不樂觀,你說福特會不會就此沒落了?”小曾顯然不太了解不喜歡福特的美系粉絲的意義,岔開話題說道。
“之前經濟危機的時候,通用一樣被逼宮改革,結果是通用最後還是緩了過來”
“是以你覺得福特也會沒事?”
“至少福特現在的情況要比當年的通用好得多”……
寫在最後:
在福特推出Ford Blue和Ford Model e兩個獨立部門時,确實是向資本意志的妥協,拆分上市的同時也給了福特新的機會。目前福特的燃油車業績主要還是靠北美市場福特F150的逆天表現繼續強撐着,其他各個細分市場都慘不忍睹。讓電動汽車研發獨立自主不僅是給其放開枷鎖,更是給傳統燃油車部門一個重生的機會。對于新政策下的福特,領睿無疑是一份從具有誠意的答卷。更高的配置,符合國情的動力,15.88萬元至18.88萬元的預售價格,至少這次的福特不再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