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材施教,靠家長還是靠自己?-怎麼發現孩子的氣質

孩子的氣質模型理論

(這一段比較理論化,比較枯燥,讀者謹慎閱讀,讀不懂的可以直接跳過)

從進化論的視角來看,人類的發展總是按照環境的需要發展出來新的技能。比如人類沒有尖牙利齒,發展出工具,可以捕獵動物,還可以抓捕體型很大的猛犸象。

人類的能力,總是會根據環境的需要培養出來新的能力。并且人類進化出來的能力會傳遞下去。不僅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根據環境需要,結合自身特點,發展出相應的能力。比如水獺學會建築水壩捕魚。

按照生态進化理論,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按照環境的需要,做出相應的反應。

新的生态理論認為,生物不是簡單地應對環境,而是根據環境需要進化出相應的能力,同時也會改變環境。人類也不是簡單地對環境妥協,而是不斷改造環境。

因材施教,靠家長還是靠自己?-怎麼發現孩子的氣質

這樣的生态理論比進化論更樂觀一些,同時,也對個體提出了挑戰,即怎麼樣才能找到适合環境的能力,并且按照适合自己特點的方式發展。差别易感模型強調個體因氣質差異對外在環境的敏感性不同,一些氣質傾向在遇到積極的撫養方式時會促成積極的發展結果,比如有音樂天賦的孩子,着重培養音樂才能,彈鋼琴、唱歌等總是容易出成果的。而在遇到消極的撫養方式時會導緻更加糟糕的社會适應。

養育過程中怎麼才能找到孩子的氣質特點?

先看一個實驗,有研究發現,那些氣質困難的一歲半幼兒,如果家長對孩子太敏感,有求必應,并且還沒有任何的管理手段,那麼有可能6個月後幼兒的問題更多。相反,如果氣質困難的一歲半幼兒,如果家長對孩子不要太敏感,不要有求必應,并且采取管理手段,那麼有可能6個月後幼兒的行為問題會減少。

這個實驗證明,對于孩子的培養教育,真的需要因人而異。人類現在的教育,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原因,在于教育成本太高。一個班級幾十号學生,老師不可能逐個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即使能夠了解,也沒有精力逐個培養教育。老師的目标,重點在于讓大多數孩子能夠從教育中學會社會适應,掌握基本的知識,而因材施教的方式,顯然會加大老師的教學投入,教學投入會加大消耗老師的資源,人的資源是有限的,消耗了資源會導緻各種身心健康問題。大量的研究已經發現,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容樂觀,職業倦怠是常見的現象。

是以,靠老師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顯然是難以實作的目标。

那麼,隻能靠家長自己努力找到孩子的氣質特點,按照孩子的氣質特點進行培養教育。

怎麼找到孩子的氣質特點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氣質特點,要找到這些特點也不難。

如果孩子已經學會了中文識字,那麼就能夠進行較進階的認知溝通了。

家長可以按照文章裡面的教學視訊,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教養目标。

期望很可能實作

在教育心理學裡面,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實驗。

因材施教,靠家長還是靠自己?-怎麼發現孩子的氣質

一幫心理學家來到國小,做一些智力測驗,然後對老師說,有一批學生非常有潛質。但其實,心理學家隻是在學校裡面随機找到了一些學生,給這些學生貼上了“有潛質”的标簽。過了幾個月後,心理學家又回到學校,發現這些被貼了“有潛質”标簽的學生,成績普遍提高了。這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這個實驗不斷被重複驗證。這個實驗說明了說明:說明人們對于孩子的期望,孩子真的有可能按照期望的方式去發展。

是以,在教育行業裡面,有一個理念,始終影響着我: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

當然,對于成人,也永遠保持樂觀和希望。對于成人的發展目标,我們會專門做一期節目,讓成人找到人生目标。

期望是什麼?期望是一種目标,一種結果。如果說期望孩子健康成長,“身體健康”是一種期望,也是一種氣質。如果說期望孩子能夠很好适應社會,“适應能力”是一種期望,也是一種氣質。适應能力良好的人能夠遇到新環境也能适應,适應能力弱一些的人适合生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

下面這個視訊是教會家長、孩子怎麼找到自己的氣質,或者說是教養目标。

也許這個工具很便宜,但是便宜不代表效用不好,便宜在于我們放棄追逐利潤,而是讓利于大衆,希望大家能夠因材施教,按照孩子氣質培養。

看看孩子什麼性格類型,可以看這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