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家電巨頭再添“芯”事!海信格蘭仕推新品,美的今年要量産8000萬顆……

智東西3月8日消息,昨日,家電巨頭格蘭仕的合資公司躍昉科技推出其首款12nm多核高端工業級應用處理器NB-2,搭載了自研64位RISC-V核心。

這是2022年開年以來,家電巨頭亮出的又一“造芯”階段性進展。

自今年1月起,美的、格力、海信接連宣布晶片研發及投産進度。美的自研MCU控制晶片去年産量約1000萬顆,預計今年量産8000萬顆;格力自研的EM32系列通用型工控類MCU年産量達數千萬顆;海信則推出了國内第一顆全自研8K AI畫質晶片……

據智東西統計,美的、格力、海信、海爾、格蘭仕、TCL、創維、康佳、長虹等知名家電品牌均已認證下設晶片部門、成立子公司或投資晶片創企等方式,在晶片半導體領域積極布局。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從2018年美國制裁華為起,實作晶片自主可控的呼聲高漲,再加上缺芯潮帶來的交貨期延長、價格不斷上漲等問題,引發全球各地對晶片供應鍊的擔憂,實作晶片本土供應已成為家電圈的焦點話題。

2020年12月,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主任王雲在順德舉行的家電科技學術年會上提到一組資料,國内家電行業晶片市場約500億人民币,本土配套率僅5%,家電晶片大量依賴進口。

由此可見,中國家電業亟需補上核心關鍵零部件的空缺,家電巨頭布局晶片也不是“蹭熱點”,而是有切實的産業需求。

經過數年籌謀,各家家電巨頭布局已久的晶片版圖戰果如何?它們真能啃下晶片這根硬骨頭嗎?

01.

跨界造芯,白電四巨頭穩抓控制與功率

家電巨頭的自研晶片布局,與其業務密不可分。

從分類來看,家電晶片包括MCU主要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連接配接晶片、驅動晶片和圖像處理晶片等。白電巨頭多布局MCU、IPM等控制類晶片,它們在空調、洗衣機、冰箱中猶如大腦般的存在;彩電巨頭則更側重于優化畫質、顯示處理的晶片研發。

其中,海爾、海信相對最先進入晶片領域。

早在2000年,海爾就成立了北京海爾內建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上海海爾內建電路有限公司。前者于2001年宣布研發成功首枚可商品化生産的超大規模內建電路數字電視MPEG-II解碼晶片“愛國者I号”,後者在2015年宣布正式量産首顆MCU晶片,并于同年更名為上海東軟載波。

除了MCU晶片、視訊編解碼晶片外,海爾也推出了IoT晶片、顯示晶片、定制晶片等多類晶片産品。

例如面向IoT晶片領域,海爾成立海爾優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随後在2017年6月和2019年3月,海爾優家聯合網絡晶片供應商瑞昱(Realtek)分别推出U+物聯雲解決方案U+雲芯和雲芯Ⅱ代HR3010。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海信則于2005年注資5億元成立青島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同年研制出大陸第一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數字視訊處理晶片“信芯HiView”VPE1X,使同類進口晶片價格從每顆13美元下降到5美元。

2017年,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整合其畫質晶片設計團隊。2019年6月将晶片部門海信信芯和上海宏祐公司整合成立青島信芯微電子公司。發展至今,其畫質處理晶片已經疊代4次。

可以看到,海信的晶片之路主要圍繞着優化顯示效果,并實作了多個“全國首顆”,包括2015年推出4K 120HZ超高清畫質引擎晶片、2022年1月釋出全自研8K AI畫質晶片等等。

格力“造芯”計劃的亮劍更加高調。2018年,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放出豪言:“我一定要把晶片研究成功”,“我今年投入100億,明年投入100億,三年投入300億,甚至三年以後投入500億,我沒理由做不成。”

實際上,2015年,格力已成立微電子所和功率半導體所,并在其2016年年報中披露要“研發自主知識産權晶片”,2017年宣布成立了微電子部門,計劃打造自有晶片。

2018年8月,格力注資10億元成立全資子公司珠海零邊界內建電路有限公司,專注設計空調等家電的MCU晶片、AIoT SoC、功率器件晶片,計劃到2022年底累計銷量超1億顆。同年,格力還投入30億元巨資,助力手機ODM龍頭聞泰科技收購荷蘭功率半導體龍頭安世半導體。

今年1月12日,格力在回答投資者問時稱其用量較大的微控制器晶片、功率器件晶片皆已自主開發并大量投用,部分晶片已開發至第二代。子公司珠海零邊界開發的EM32系列通用型工控類32位MCU年産量達數千萬顆,主要應用于格力全系列空調産品。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相比之下,美的入局晶片領域的時間稍晚,于2018年下半年成立上海美仁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開啟自研晶片之路。

美仁半導體主要産品覆寫MCU、功率、電源、IoT四個家電晶片系列。在此基礎上,美的又于2019年與阿裡雲合作推出适配AliOS Things的定制晶片,并與三安光電合作成立第三代半導體聯合實驗室,研發GaN(氮化镓)、SiC(碳化矽)功率半導體。

同時,針對實作家電變頻功能的核心部件IPM(智能功率子產品),美的在上遊布局更深。

美的先是在2004年與國際整流器公司、美國德州儀器、日本三洋等成立變頻晶片聯合研發實驗室,後于2014年成立重慶IPM工廠,并在2019年實作IPM子產品量産,年産值達億元。2021年初,這家重慶IPM工廠搖身一變成為美墾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面向晶片封測業務。

今年年初,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該集團2022年目标出貨8000萬顆晶片。據悉,美仁半導體計劃2024年實作汽車晶片的量産,并首先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水泵的控制。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綜合來看,MCU、IPM等控制類晶片以及視訊編解碼晶片、功率晶片、IoT晶片是海爾、海信、格力、美的這白電四巨頭重點布局的晶片方向。

其中海爾進入晶片領域相對最早,覆寫晶片品類也更豐富;海信主攻畫質晶片;格力不僅推進晶片研發,還參與國際功率半導體龍頭的跨國并購交易;美的則在晶片設計之外的環節也有布局,并立下進軍汽車晶片的目标。

02.

雙管齊下,家電巨頭的晶片投資版圖

其他家電品牌亦在自研晶片之路上取得一些成果。

早在1999年10月,TCL便與國投電子共同投資愛思科微電子公司,2021年,TCL投資10億元成立半導體業務平台TCL微芯科技。

創維和長虹正式入局晶片領域均始于2005年。5月,創維成立創維半導體有限公司,6月,長虹投資成立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

2011年,創維成立深圳創維半導體設計中心有限公司。除了自主研發外,創維還開展了多方合作,比如與晶寶利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視訊IC晶片,與華南理工大學就OLED顯示技術開展合作。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與之類似,長虹旗下的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專注于MCU晶片、數字音視訊處理SoC晶片等,并在2013年7月,與中科院聲學所聯合宣布國内首款複合型智能語音晶片研發成功。

康佳在2018年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同年其控股子公司康芯威在合肥成立。據公開資訊顯示,康芯威的主要産品包括SSD和eMMC存儲晶片等,其第一款嵌入式存儲主要晶片KS6581A于2020年實作規模量産。2022年1月,康芯威進一步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提高研發能力。

格蘭仕在2019年9月聯手賽昉科技(StarFive,原SiFive China)推出基于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的IoT晶片BF-細滘、NB-獅山,并于2020年1月與賽昉科技、千兆躍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廣東躍昉科技,于2020年9月發起成立“中國芯”開源晶片生态合作聯盟。

近日,躍昉科技推出了最新的SoC晶片産品——NB2,面向邊緣計算、深度學習、機器視覺及語音處理等多類應用,是目前業内第一款基于RISC-V架構的邊緣智能高端處理器。

除了下設部門、成立子公司之外,許多家電巨頭也将目光轉向投資國内晶片公司。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由圖表可見,幾乎每個家電巨頭都從很早就開始了半導體行業的投資,隻是孰多孰少的問題,投資版圖覆寫MCU主要晶片、電源管理晶片、連接配接晶片、驅動晶片和圖像處理晶片等多類家電晶片。

其中,TCL的晶片投資版圖覆寫顯示晶片、AI晶片、通訊晶片等多個領域。康佳則專注于存儲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并成立半導體行業投資公司,加大布局。格蘭仕選擇與技術優勢明顯的半導體企業合作,基于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打造SoC晶片産品。

03.

缺芯潮席卷家電業

高端零部件仍受制于人

從掌握主導權的角度,家電巨頭自研晶片已是必然之舉,不僅有助于通過量身定制進一步優化性能和能效,而且提高了家電核心零部件的自給率。

在2021中國暖通空調産業發展峰會的預見未來論壇上,産業線上供應鍊事業部的分析師歐陽懷說:“從2017年8月至2021年底,微控制器和邏輯晶片的傳遞時間分别從8周延長到25周以上、從2個月延長到半年,有的MCU産品甚至延長40周以上。”

無論是交貨期延長,還是核心零部件漲價,都難免令長期以較低利潤率營運的家電生産商頭疼。而國内家電企業已經布局的晶片業務,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緩解了全球缺芯潮下晶片供應的壓力。由于僅需成熟制程工藝,家電的大部分微電子器件已經可以在大陸的晶片代工廠生産。

然而外有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等海外晶片巨頭,内有一衆耕耘多年的國産晶片龍頭,半路跨界的家電巨頭,要想兼顧自主性與成本效益并非易事。

一方面,随着消費者對家電節能、智能、互聯的需求提升,晶片的功能需求随之變化;另一方面,家電企業在晶片技術上的專業程度和聚焦程度,很難快速趕上專注已久的晶片廠商。

為此,投入更多資金、加大研發力度,是家電巨頭們避不開的功課。

充足資金儲備、海量家電銷量,都是家電巨頭研發晶片的優勢。但從近年其研發投入增長情況來看,其投入研發的程度、難度可能仍是“杯水車薪”。

如下表所示,家電巨頭研發投入不斷增長,美的、海爾、TCL、格力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均超過40億元。其餘家電企業的研發投入雖然也有所增長,但體量較小。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相比于動辄上千億的營收,家電企業的研發占比顯然算不上“多”。在家電下鄉政策激勵下,家電企業的産品銷量持續攀升,2021年前三季度,美的營收2629.43億元,同比增長20.75%;格力營收1395.49億元,同比增長9.48%;海爾營收1700億元,同比增長31%……

目前多數家電廠商在晶片領域的布局主要在晶片設計領域,并未涉足更為“卡脖子”的晶片制造,且尚在高端核心零部件市場缺乏競争力。

根據智庫服務機構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資料,目前超74%的國内MCU晶片市場長期被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等海外晶片廠商占據,中國MCU市場90%左右的利潤仍掌握在國外晶片大廠手裡。

據業内人士透露,目前格力、美的等量産的主要為中低端MCU晶片,在國内已有較為成熟的替代方案,相比向外采購不能形成價格上的優勢。如果家電企業不能快速邁向高端晶片設計研發,難免會有重複造輪子之嫌。

相比之下,在被稱作“螢幕之眼”的電視晶片領域,家電巨頭沖高端市場的步調更快一些。這一晶片領域長期被大陸台灣晶片設計龍頭聯發科所主導,其電視晶片被用在三星、索尼、小米、OPPO、海信、長虹、TCL等國内外各大主流電視品牌中。

去年11月,聯發科推出了全球首款采用7nm工藝的8K智能電視晶片。時隔2個月後,海信首顆自研8K AI畫質晶片也相繼釋出,該公司還在海信視像互動平台上透露,其支援8K分辨率的超高清顯示畫質處理晶片已經開始生産。

九大家電巨頭,晶片版圖揭秘

04.

結語:跨界造芯戰火延綿

自主研發任重道遠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的當下,家電巨頭需要尋求多元化發展,而入局晶片正是其破局路徑之一。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曾在2021年AWE高峰論壇上談道,“十四五”期間,中國家電産業由原來追求速度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将成為必由之路。

這其中,自主研發晶片有望為這一轉變提供來自底層的支撐。在一系列政策引導及資金扶持下,大陸迎來了新一輪晶片自主研發和創業潮,但在許多關鍵晶片領域,要在高端市場比肩國際水準,依然道阻且長。

晶片研發離不開長期主義與多方合作,隻有着眼長遠,做好人才、研發的持續積累,才有可能在自主研發這條道路上鑽得更深、走得更遠。

從近期披露的成績來看,家電巨頭們的造芯之路已陸續步入正軌,至于如何進一步探索高端晶片、掌握家電晶片的話語權,仍有待時間來驗證。

版權申明:凡本公衆号内容注明【原創】的,内容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未标注【原創】的圖檔與文字内容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圖檔和文字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