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窩裡橫”的性格是一種非常招人讨厭的性格,哪位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卻并不少見。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孩子出門秒變“小慫包”,回家卻變身“小霸王”

談到文文,媽媽很是無奈,因為媽媽帶文文出門的時候,文文總是一副擔驚受怕的樣子,似乎出了家門就到了“虎狼之地”,任何的陌生環境都會讓文文變得畏畏縮縮的。

比如有一次,媽媽帶着文文來到小區的廣場上,這裡有很多的小朋友在玩,其中一個看起來比文文還要小的孩子,主動來邀請文文玩的時候,文文竟然顯得十分局促,一副惶恐的樣子。

這種表現,讓媽媽感到十分的尴尬,文文這孩子有點太過“認生”了吧。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但是回到家之後,文文就完全變了一副樣子。比如文文想要喝水的時候,自己根本不去倒水,而是使喚爺爺奶奶,要是爺爺奶奶動作慢了,那可不得了,文文就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馬上就嚎哭大鬧,俨然一副小霸王的樣子。

有一次,文文早上起床之後不想洗臉,媽媽就哄着文文洗臉,可文文說什麼都不洗。

媽媽覺得,孩子既然自己不願意洗臉,那麼就幫孩子洗吧,但是當媽媽拿洗臉毛巾剛給文文擦上臉時,文文就不樂意了,哭鬧着非要原來那張臉,這可把媽媽給郁悶壞了,這不是存心找事兒麼。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但是沒辦法,媽媽隻好裝模作樣地用手給文文臉上一扣,表示把洗掉的臉又給拿回來了,文文這才停止了哭鬧。

回到家的文文,真的令媽媽傷神費心,媽媽也對文文這樣的性格十分苦惱。但是,文文媽媽從沒有想過,其實文文之是以形成這樣的性格,都是因為家長的錯誤教育導緻的。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可不是認生,多是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家長太溺愛孩子

文文是家裡的獨子,是以當文文出生的時候,家裡的長輩們都很高興。在文文的成長道路上,不僅有媽媽爸爸的關愛,還有來自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關注,甚至連姑姑、舅舅都非常的嬌慣文文,将文文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家長對于孩子的愛意還表達不完,自然不會去批評孩子。

是以,當文文出現一些不當行為的時候,沒有人去教育引導,但是文文的需求,卻被家長們争着去滿足,最終導緻文文長期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逐漸就變得有點“窩裡橫、外面慫”了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圖圖爸建議】:對孩子不可過于溺愛,溺愛不是真的愛孩子,而是一種對孩子能力的限制與破壞。是以,家長要客觀地去關愛孩子,善于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不同家長“各教各的”

有些家庭中,不同家長之間對于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不一樣的,而這種差異化的教育理念,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價值觀的形成。

比如現在很多的年輕父母管孩子是比較嚴厲的,但是老輩家長管孩子卻是比較松散的。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一旦老輩家長看到年輕家長對孩子太嚴厲,就可能會“半路拆台”。比如爸爸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奶奶卻在這時候主動給孩子手機玩,這就會導緻教育出現沖突,孩子分不清楚誰是對的誰是錯的,也會導緻孩子建立錯誤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另外,孩子也會是以而獲得一種“有靠山”的感覺,進而變得“窩裡橫、外面慫”。

【圖圖爸建議】:各個家長之間一定要統一教育理念,保持教育輸出的一緻性,讓孩子接受到統一的教育理念,這樣孩子才會更健康的成長。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不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

有些孩子在外面慫,其實并不是因為孩子真的慫,而是因為孩子不知道怎麼“不慫”。

其實就是孩子的交際能力太弱,導緻孩子無法自然地與人交流。

孩子本身其實是比較渴望優質交際的,但是由于交際能力的缺乏,孩子越是珍惜某種交際行為,或對某個交際對象越發尊重,那麼孩子就越是難以與對方進行交際,也就表現的很慫。

另外,由于孩子自身達不到交際的理想目的,是以孩子将會産生一些負面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将會在脫離外界交際場景的時候表現出來,簡單的說, 就是孩子會将自己的負面情緒對家長傾倒出來,這也就表現為“窩裡橫、外面慫”了。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圖圖爸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不要覺得孩子的社交就是“過家家”,其實孩子要是從小能夠培養較高的社交能力,那麼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甚至以後的工作都會大有裨益的。

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對于孩子的陪伴太少了。

孩子長期缺乏家長的陪伴,将會讓孩子産生安全感缺乏的情況,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的時候,孩子就會使用一些自己的方式來提高安全感,但是這些方式可能并不能夠被家長所了解。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比如孩子故意鬧家長,其實就是想要多和家長接觸、多讓家長陪伴,進而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這種現象經常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孩子對家長愛意的表現。

【圖圖爸建議】:親子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家教行為,是孩子擷取安全感的重要途徑,是以家長要注意平時在閑暇時光多陪陪孩子,每天都和孩子交交心,多鼓勵一下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更有安全感。

孩子一出門就秒變慫,多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家長不要再犯錯了

結語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本質上都是由于家長的家教疏忽導緻的,是以,當孩子出現“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時,家長不要再單純的對孩子不滿了,而是要自省一下,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地改正,避免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