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茶餐廳母公司上市在即,前景未蔔

記者 | 馬越

編輯 | 牙韓翔

1

3月8日,綠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茶集團”)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如果進展順利,它将于3月末或4月初正式在港交所主機闆挂牌上市。

綠茶集團的IPO之路一波三折。早在2021年3月,綠茶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在香港主機闆挂牌上市,但截至9月底,招股書6個月未予更新,顯示失效;直到10月5日,綠茶才重新遞交招股書。

綠茶集團最為知名的餐飲品牌即綠茶餐廳,最早源自于王勤松與路長梅夫婦在2004年創立的綠茶國際青年旅舍,同時也為背包客旅行者提供價格适宜的餐食。2008年,二人在杭州開設了第一家綠茶餐廳。

根據最新的招股書,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綠茶總共營運236間餐廳,覆寫中國18個省份、4個直轄市及3個自治區。2021年,綠茶開設了59間新餐廳,并計劃于2022年至2024年每年開設75至100間新餐廳。從2018年到2020年,綠茶集團的餐廳總數由107間增至180間,複合年增長率為28.3%。

綠茶集團第一次送出的招股書時,外界對這家公司的現狀沒有太多信心。

在2018年和2019年,綠茶集團營業收入分别為13.11億元、17.36億元,年内利潤分别為4440.1萬元、1.06億元。因受到疫情帶來的影響,2020年綠茶集團由盈轉虧,虧損額達到5526.2萬元,收入同比減少9.6%至15.7億元,除廣東地區收入同比增長8.7%,其餘地區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前9個月實作收入16.94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8.25%。

綠茶餐廳母公司上市在即,前景未蔔

綠茶集團招股書

從品牌定位和産品上來說,綠茶集團将自身定位為高成本效益的“新中式融合餐飲”—— 除了以杭幫菜為特色之外,還加入了川菜、粵菜、魯菜、北京菜等不同中式菜系的菜品。

而“高成本效益”成為它的關鍵詞,也成為其十多年來最重要的商業政策之一。在開業之初,綠茶餐廳就以“5元的拍黃瓜,10元的東坡肉和17元的牛排”等平價單品吸引客流,再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在租金、人力、原料采購方面降低成本,成為當時的“快時尚餐飲”。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綠茶的人均消費分别為54.8元、58.4元、61.3元及60.2元——由此可見,“人均60元”的平價消費并非一句空話。

綠茶餐廳創始人王勤松曾在2014年公開表示,會參考門店所在城市大衆點評TOP10上最受歡迎商戶的人均消費價格範圍,綠茶餐廳最終定價的一般人均消費價格,不會超過該價格範圍的15%。

由此,綠茶餐廳以平價的消費、爆款單品、有格調的裝修環境興起于中國社交網絡剛嶄露頭角的10年前,并且趕上了中國餐飲行業的細分化及2012年前後購物中心增加餐飲轉型調整的契機,成為各大商場中吸引消費者大排長隊的“初代網紅”。

綠茶餐廳之是以可以保持平價政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翻台率。“我們是50元的人均,但花的卻是500萬元的裝修費用。和别的餐飲企業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廳客人坐滿就賺錢,但綠茶滿客之後翻台才開始賺錢。”王勤松曾經表示,“我們是在用近乎于成本的低價格,換取客流,是以像我們這樣的餐廳必須重視翻台率。”

但疫情同樣影響了綠茶餐廳的翻台率。

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綠茶集團翻台率分别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在2021年前9個月,綠茶集團的翻台率達到3.32次/日,與上年同期相比有了顯著增長,但也還未恢複到疫情前的水準。

綠茶餐廳母公司上市在即,前景未蔔

翻台率的降低可能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是疫情帶來的客流減少;另一方面,則可能來自于門店密度的提升稀釋客流;再者,是眼下中國餐飲大環境的變化,在社交網絡影響和年輕人對品牌愈發不忠誠的背景下,餐飲品類的潮流,也變得越來越像快時尚一樣難以捉摸,生命周期也在變短。購物中心的餐飲門店越開越多,不同細分品類的競争也愈發激烈。

從門店、收入規模等名額上看,綠茶餐廳與同為知名商場連鎖餐飲品牌的西貝、太二酸菜魚等存在一定差距。同樣計劃上市的西貝創始人賈國龍曾經披露稱,2019年其收入為60多億元,2020年為50億元,2021年則大約為55億元,目前其門店數量為369家。太二酸菜魚目前的門店數量為355家,收入約為20億元。

“綠茶餐廳在經曆虧損後屬于帶病上市。”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曾經表示,“想通過上市來擴張,來突破發展瓶頸并不現實。港股多家餐飲企業因為在後疫情時代複蘇不及預期,股價出現大幅波動,這會影響市場對綠茶餐廳的判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