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式雷”在設計繪制露陳敦的圖樣時,居然犯下了一個低級錯誤,由此可見,當代的考古技術要遠勝于清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故宮又被稱作是“紫禁城”,它是大陸明清兩朝帝王用于居住和處理政事的居所。帝王宮殿威儀常在,任何典禮性的活動都要遵守各種禮儀規制,故此,每至慶典之時,清宮的露陳敦上便要懸挂上古流傳下來的青銅器。
清宮之中的建築與禮儀設計,都是由雷氏家族一手承辦的,故名“樣式雷”。“樣式雷”家族的成員們,包括雷發達、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清朝宮廷中的建築和皇家工程,如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幾乎都出自雷氏家族,他們是贛派建築中的瑰寶級人物,是華夏文化的重要傳承人。
露陳敦的發明,其實隻是偶然,在慈禧太後過六十大壽時,因為寶貝衆多且無處安放,故此愛好奢靡的太後便一聲令下,打造了許多特殊的石墩,用于展示珍寶器物。如此一來,露陳敦便成為了清宮之中固有的建築設施。“樣式雷”擁有十分悠久的家族傳承,為宮廷做事也十分小心。為了能夠便于管理文物,樣式雷親自畫上了一張展示草圖呈現皇帝賞閱,并對露陳敦上器物進行了一一标注。可是您卻想不到,就在樣式雷标注的青銅器中,居然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一件被标注為“異獸大鈴”的古物,暴露了清朝人對于考古模棱兩可的态度。
據考古專家研究稱,“異獸大鈴”是漢代文物,約制造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其器身通鈕高44厘米,上寬27厘米,下寬17厘米,為軍中打擊樂器。橢圓體,呈上大下小狀,頂部略微平滑,周圍為翻唇,中有一虎鈕,虎作昂首張口狀,身上有紋飾,下口挺直。經過敲擊,異獸大鈴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金屬聲響,其聲音可以傳達至數十公裡之外,擁有振奮軍心的作用。
可是考古專家們卻又聲稱,樣式雷在為宮中器物命名時,并未對異獸大鈴進行過仔細的研究。如果究其根源的話,異獸大鈴應該被稱作是“錞于”。錞于是古樂“四金”之首,“四金”分别是錞于、镯、铙、铎,它們在被擊打時,聲震如雷,回音良久,據說可以鼓舞士氣,最早出現于四川地區,是其古代巴民族軍隊必備的響器。1983年6月時,四川石門縣新關鎮安樂村熊家崗渫水河灘邊,就一次性就出土了15件錞于,但遺憾的是,這些出土文物全部都被腐蝕嚴重,再也敲擊不出當年的音色。
至于為何樣式雷會将“錞于”稱作是“大鈴”?在《太平禦覽引樂書》記載稱:“錞于者以銅為之,其形象鏟.....上以伏獸為鼻,内懸子鈴銅舌,凡作樂振而鳴之”。正是由于其外部形狀特别像鈴,故此才被清人稱作是“大鈴”,的确,這種說法是完全不準确的。
談到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實清代時期的金石學考古尚不成熟,相比之下,現今的考古成就卻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參考資料:《故宮》 曹建偉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