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讓全世界“聽老子的話”?看看英國《衛報》報道怎樣營造叙事視角

如何讓全世界“聽老子的話”?看看英國《衛報》報道怎樣營造叙事視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新時代,我們需要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展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老子思想對于化解人類與自然的沖突、消融文明間沖突、撫慰人類的心靈與精神、促進人類文明共同體的建構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完善優化老子思想和著作域外傳播的理念、主體、管道和形式,是值得深入研讨的時代課題。

「确立共通理念」

重視共通,落實到傳播過程,就是在平等交流、互鑒互惠的基礎上,尋求語言風格、叙述方式的友好,尋找傳受雙方内在精神的契合點。

比如,語言的簡明和易于接受。

《道德經》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内容包涵廣博、寓意深遠。不過,它的語言是古漢語,文意玄奧、修辭多元,導緻文本的可讀性與可譯性門檻都很高。

出版機構可以專門給域外讀者發行《道德經》海外版,推出明白易懂的現代漢語注釋本,增強文本的易讀性與易譯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出平易曉暢的外文版本。

又如,叙述方式的親和與友善。

英國《衛報》在一些涉及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報道中,通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自然切入。相比起中立、客觀介紹老子和《道德經》的做法,更能鮮明表達作者的看法和态度,仿佛在與讀者進行朋友般自然的交流。

《衛報》除了“I(我)”這樣的第一人稱單數視角,還會使用“We(我們)”刻意營造“共同體”的叙事視角。這樣的叙述方式,或多或少淡化了《道德經》來源于東方文明這一背景,而更強調人類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示,進而讓域外讀者更容易在一個人類文明共同體中對老子思想産生認同、共鳴。

再如,建立價值觀念和認知方式的連接配接。

《道德經》包含有豐富的、包容性強的價值理念,如道法自然、返璞歸真、不言之教、物極必反等。《道德經》在域外的傳播,應當結合時代需求,積極展示老子思想中具有當代價值、共同意義的文化元素,并與其他文明在價值觀念和認知世界的方式上建立連接配接。

老子思想與阿拉伯哲學中蘇菲思想的精神有共通之處,這就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結合因素;《道德經》深受西方嬉皮士和反主流文化人士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它的一些思想迎合了這些群體對健康、運動和環境保護的熱衷。

「傳播主體多元化」

新媒體技術的賦權特征,改變了閱聽人在傳統媒體中的被動地位。老子思想和著作域外傳播時,應當順應傳播主體多元化的趨勢,積極吸納新鮮力量。

20世紀以來,海外漢學家、作家、新聞工作者在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域外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大多傾向于從學術性、專業性的角度,向西方閱聽人推介老子。應當看到,在文本内容更具明确性和思想性的同時,這樣的傳播管道相對狹小,閱聽人面較為單一。

新形勢下,應當有意識地開發、培養新的傳播主體,如海外華僑和留學生、西方國家的民間文化團體、來華的外國留學生等,進而為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域外傳播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當下,網絡傳播日益具有重要而廣泛的影響,需要發現培育一批有一定學術基礎、掌握一門外語、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傳播技巧的人作為意見領袖,積極組織、引領國際網絡空間中有關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傳播活動。

如何讓全世界“聽老子的話”?看看英國《衛報》報道怎樣營造叙事視角

「開拓傳播管道」

一段時間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以書籍、廣播電視、海外宣傳片為主要載體。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營造出的網絡交往空間,為世界資訊與文化交流、為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域外傳播提供了新的環境。

我們應該把握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迅速崛起的機會,拓展線上平台,借力海外主流視訊播放平台和網絡社交平台,“破圈”進行跨文化傳播。可開設資訊釋出平台,加強高品質短視訊和直播平台的資源建設,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媒體表達,向世界傳播立體、文明的老子形象與智慧、和平的老子思想。

比如,定期上傳動畫、曆史故事、學者的講解等視訊;建立有關老子思想和著作的網絡社群,開展經常性交流活動;以紀錄片、卡通片為媒介,讓世界領略老子的文化魅力。

此外,線下可以舉辦國際會議、課程觀摩、論壇研讨、課題研究、學術溝通和文化旅遊等活動,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差異化的傳播方陣。

如何讓全世界“聽老子的話”?看看英國《衛報》報道怎樣營造叙事視角

「轉向“生活文本”」

老子思想在西方流傳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生活哲學的睿智。新形勢下,老子思想和著作的域外傳播,應當有意識地從“文學文本”“文化文本”轉向“生活文本”,如采取旅遊化推介、商品化推介等途徑。

就旅遊化推介而言,可通過老子故鄉的旅遊推薦、老子形象大使的塑造、老子戲劇表演等活動展開,讓域外閱聽人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對老子思想的認知與了解。

就商品化推介而言,可将神秘、可敬的老子形象以及《道德經》中的“金句”轉化成各種藝術造型或商品樣式,包括精美的塑像、設計獨具匠心的茶具、可愛小巧的旅遊紀念品等,并涵蓋多種語言。

原則上,在堅守老子核心思想的前提下,外表形象的塑造可依時間、地域的轉變進行差異解讀、變異闡述與個性重塑。通過“生活文本”,進一步讓老子的思想從無形、抽象轉為有形、具象,更接地氣,更具影響力。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武志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