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記者 | 董子琪

編輯 | 林子人

1《小說風景》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張莉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12

本書源自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在《小說評論》開設的重讀現代中國故事專欄。在書中,張莉用随筆的方式重讀魯迅的《祝福》,郁達夫的《過去》,沈從文的《蕭蕭》等,從這些人們熟悉的篇目中,發現那些我們未曾窺見的小說微光。通過深入的文本細讀,作者帶領讀者重新認識中國現當代文學所關注的核心命題:小說文體的革命、愛情話語的變遷、中國美學風格的建構。

如在讨論不同時期的三位女性作家書寫的愛情小說——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王安憶的《我愛比爾》以及林白的《一個人的戰争》——時,作者提出了“閱讀産生愛情”,閱讀尤其是女性閱讀使她們學會了戀愛;并梳理了愛情故事中的身體與精神的關系,以及男性作為男主角是如何代表着精英文化同時又沉默寡言的,由此可以看出愛情叙事因為受到主流文化的庇護成為神聖的話語,而這也是當時的女性作家與精英知識分子合法共享的。

《十二把椅子》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蘇]伊·伊利亞 [蘇]葉·彼得羅夫 著 徐昌翰 譯

後浪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2-1

這是一本長篇諷刺小說,也是一部“蘇聯笑話大全”,全書内含大量蘇聯笑話,受其啟發,蘇聯最專業的文學類報刊《文學報》也将諷刺幽默專欄命名為“十二把椅子”。小說講述曾經的首席貴族伊坡利·沃洛比亞尼諾夫在蘇維埃時代過得窮困潦倒,然而他的命運突然迎來了巨大轉機:嶽母在臨終前告訴他,自己在抄家前将珍藏的鑽石首飾藏進了十二把家具椅子中的一把。然而那十二把椅子早已被當做廢品,被偷走賣掉,并四散在蘇聯各處。

作者以主人公在俄羅斯大地上四處尋找十二把椅子為線索,展現了一個市儈、庸人和形形色色蛀蟲的小世界,通過對沒落貴族、舊官吏、新生資産階級分子、官僚主義者和粗制濫造的作家與詩人的描寫,展現了20世紀蘇聯社會。 這本書還有諸多其他版本,例如人民文學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以及上海譯文出版社。後浪版本與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譯者都為徐昌翰。

《拉斯普京:信仰、權力和羅曼諾夫皇朝的黃昏》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 著 徐臻 譯

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2-1

這本書以格裡高利·拉斯普京——羅曼諾夫皇朝背後的秘密代理人的一生,展現了沙皇時代的曆史,也為拉斯普京在俄羅斯帝國史中定位。拉斯普京既是一名西伯利亞農夫,又是俄羅斯帝國宮廷中的顯要政客;他既是聖徒和殉道者,又是醉鬼和無恥之徒;他和他的神秘權力,伴随羅曼諾夫皇朝走向垂暮。被謀殺一百年後,拉斯普京在世人中的形象是“瘋狂修道士”或者“聖魔”,這個印象來自俄國神父的曾經的摯友、後來的宿敵。

1991年的蘇聯解體伴随着對俄羅斯曆史的重新審視,舊政權的英雄淪為惡棍,惡棍則升為英雄。拉斯普京的形象也受到了改寫,新一代曆史學家為其翻案,認為對拉斯普京的反對是為了推翻羅曼諾夫皇朝,削弱皇室的合法性,以至于促成革命。然而他到底是英雄還是惡棍,懷着接近真相的心情,道格拉斯·史密斯開始了他對曆史檔案的探尋,他勤懇地搜集關于拉斯普京的所有故事,甚至包括“那些回蕩在羅曼諾夫皇宮侍臣間的荒唐流言、那些充斥聖彼得堡貴族沙龍的猥瑣之語”。道格拉斯·史密斯是美國作家,以其關于俄羅斯曆史的著作而聞名,也是古根海姆獎獲得者。

《過勞悲歌》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美]傑米·K.麥卡倫 著 塗偉 譯

萬川文化 | 中國勞工出版社 2022-2

在效率至上的社會中,人們相信時間就是金錢的信條,而當人們失去對生命的掌控力,生活會變得怎樣?這是一部關注美國過勞現象的社會學著作,作者是一位曾在西雅圖碼頭當過勞工的社會學家。本書追溯了我們的生活如何被新的工作形态所束縛,又應該如何奪回對工作時間的話語權,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書中指出,從美國鏽帶的倉儲業到加州的高科技産業,各類勞動者都在經曆過勞導緻的種種危機。過勞人群的共同特征是,他們是不得不在新的雇傭現實下工作的一群人,除了長時間工作,勞動者還需要忍受不規則與不可控的工作日程表;此外還有大量的非自願失業者,他們不斷地謀職,卻隻能勉強維持生存,大部分小時工的時間表都可以被頻繁地削減或延長;至于零工經濟從業者,他們的時間遠不像“做自己的老闆”那般靈活。勞動時間配置設定的不平等也反映了不斷加深的經濟不安全與社會不平等。

就在這本書付印之際,新冠病毒襲擊美國時,這種不平等得到了更明顯的展現,白領人士尚可以遠端工作的形式跟上工作節奏,而護士、急救人員、倉庫管理者和低薪保安則需要冒着極大的健康風險工作。比他們更不幸的是被裁員的勞動者,大規模的裁員和創紀錄的失業救濟申請表明,全職工作者也變得岌岌可危。

《中年漂流:無法逃離的就業困境》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日]小林美希 著 鄒韻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2

人到四十,無固定工作,居無定所,這本書描述了這樣一群被日本社會抛下的人。他們經曆了就業冰河期,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式工作,加入了非正式雇傭者或者說成為了“中年自由職業者”的隊伍。在日本,用人機關可以輕易裁掉非正式職員,這讓非正式職員常常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他們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系、房産,過着不斷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見夢想和希望。據統計,“中年自由職業者”這一人群至2015年增長至273萬人,在東京24小時營業的網咖或者漫畫咖啡店中,通宵待着的無家可歸者約有4000人,其中非正式雇傭者大約占到了3/4。與正式員工相比,這類人的積蓄較少,社會保險的加入率也較低,再過若幹年,他們将靠不足7萬日元的養老金過活。

本書以采訪的形式對中年自由職業者的現狀進行了描述,講述中年自由職業者的現實以及阻礙女性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包括減少雇傭雙方的不比對和倡導多種可能的工作模式。作者小林美希出生于1975年,先後任株式新聞社、每日新聞社《Economist》的編輯部記者,2007年成為自由記者,今年她關注日本婚姻狀況的作品《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引入了中文版。

《樂園之丘:權力誕生與被剝奪的曆史》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荷]米尼克·希珀 著 王晚名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3

本書揭示了女性關于自身的觀念如何被男性話語所誤導,并逐漸失去自我及權力的曆史。女性的身體,由誰說了算?獨屬于女性的身體部位,又在被誰審視和評價?在女性看似已取得對自身話語權的現代社會,以男性視角為中心的觀念仍在不知不覺中産生影響和誤導。 米尼克·希珀是荷蘭萊頓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神話和跨文化研究,書中她從人類的起源追溯父權制的形成曆史,從乳房、陰道到經血,講述女性獨特的身體部位如何擁有權力,最終又被無情剝奪——在創世傳說中,夏娃失去了生命創造者的地位;失去權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級,不平等成為社會常态和難以跨越的障礙。

有意思的是,在諾貝爾獎得主波蘭小說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小說《世界墳墓中的安娜·尹》裡,也有對女性作為生命的創始者被剝奪權利的象征書寫,諸父指令女子不可與男子平起平坐,因為她手掌更軟弱、頭也更軟弱,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緻用與娛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繪畫》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美]高居翰 著 楊多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2-3

本書是高居翰帝制中國晚期繪畫史研究的收官之作。離開其浸研多年的文人畫,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傳統畫論和收藏家不屑一顧的“世俗畫”(vernacular painting)領域,是其晚期學術轉型的代表作。高居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史教授,1997年獲該校終身成就獎。重要作品有《圖說中國繪畫史》《隔江山色:元代繪畫》《江岸送别: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等。

《緻用與娛情》通過對120餘幅盛清時的世俗繪畫進行視覺研究與風格分析,說明正是美人、春宮、家慶、祝壽等中國主流藝術史之外的“另類”世俗題材,通過積極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畫風,創造了新的繪畫方式與程式。通過挖掘世俗畫在藝術史上的價值,作者打破文人山水畫主導的中國繪畫史叙事。此外,作者還将社會文化史的變遷引入讨論,從畫作中尋繹時代資訊,呈現盛清時城市娛樂的發展、名妓文化與閨秀文化的興替,以及江南和宮廷間的文化關系等。

《實體學家的智性冒險》

雖然她能夠給予生命,但卻被認為“不知如何處置生命” |一周新書推薦

[意]卡洛·羅韋利 著 胡曉凱 譯

企鵝蘭登中國 | 文治圖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2

卡洛·羅韋利是意大利理論實體學家,也是科普暢銷書《時間與秩序》的作者,這本書是他近十年來的人文随筆結集。書中有對實體學的科普,對黑洞、引力波和全球變暖的思考,也有在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探索,如在對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鬥》的閱讀中,羅偉利反思納粹思想的緣起,它并非來自無往不勝的狂妄信心,而源自于對他人的恐懼和敵視,“将自己縮在一個身份、一個團體、一個人民大衆概念的原因,就是想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裡,創造一個比其他集團更強大的世界”,而正是這種恐懼讓歐洲滿目瘡痍,全球數百萬人失去生命。

實體學家不僅熱愛自己的科學事業,也能将人生目标與科研合二為一,這并非罕見。愛因斯坦的文章《我的世界觀》闡明了他的信念,一方面,安逸與享樂的倫理準則堪稱“豬群的理想”,另一方面,人類對自身局限的認識能緩解無能為力的感覺,也會防止人們過于苛刻地對待他人。就像《我的世界觀》一樣,《實體學家的智性冒險》中也為“不确定性”與“勇于求知”辯護,這展現了實體學家富有人文精神的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