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内,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中國空間站?

原标題: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來聽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的答案

今年是載人航天立項30周年,按照規劃,中國空間站即将建成。目前進展如何?接下來的任務又有哪些特點?普通人何時能進中國空間站?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

今年,按照計劃,大陸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将完成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等6次重大任務,全面建成空間站,實作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首次航天員駐留達到6個月,首次實作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

神十三航天員将于4月中旬傳回

十年内,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中國空間站?

楊利偉表示,神舟十三号航天員乘組自去年10月進入太空,目前狀态良好。“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員飛行4個多月了,大概4月中旬會傳回。我們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分兩個階段,現在還處于第一個階段,叫驗證階段。随着神舟十三号任務即将完成,驗證階段的工作也會完成。”

據介紹,神舟十三号傳回後,地面科研人員會對空間站的核心艙進行驗證評估。評估完成後,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以及問天、夢天實驗艙将繼續完成接下來的工作,最終形成空間站T字構型。

楊利偉說,目前空間站核心艙運作平穩,達到預期。“今年有6次發射任務。在年底前,按正常的工程推進速度,空間站就會建成。神舟十三号回來之後,開始神舟十四号的時候,就到了空間站的建造階段,通過這兩個階段的工作,就會把空間站建成。目前來看,空間站核心艙在太空當中的工作整體比較平穩,達到了預期目的。整個工程驗證階段的工作目前推進得比較好。”

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組為什麼要同時在軌?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任務有哪些不同?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又是如何考慮的?楊利偉解釋說,航天員每次任務都有不同。雖然在太空中,包括空間站裡的一些工作和生活有相同性,但也會有一些特殊任務。

“每一次出艙,任務有很大差別。因為空間站的組裝各階段任務需求不同,是以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科學實驗,這樣才會展現空間站作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平台的作用。”楊利偉說。

記者: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員乘組會共同在軌,這是怎麼考慮的?

楊利偉:到那時空間站應該已經建構完成了,要看看它的承載能力,我們同時會有6個人在上面工作,當時對空間站的設計也涉及這方面需求的考慮。這是對空間站的驗證,同時也驗證更多航天員在上面的工作和生活。

十年内,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中國空間站?

2月15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員在太空歡度元宵佳節

神舟十二号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了三個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員乘組在軌駐留六個月,楊利偉表示,未來在中國空間站建成之後,會根據需求考慮接下來航天員在太空的在軌駐留時間,可能會更長。

“飛行時間常态化之後,基本上就按照每半年一次在上面值守。目前是按照國際慣例,國際空間站基本上也是按照這樣的時間值守。根據工作以及實驗的需要,時間也可能會更長。”

在天上待的時間更長,對航天員來說考驗也更大,為此,科研人員們做了充足的準備。楊利偉介紹,以神十四為例,航天員們所帶的食品也會和神十三航天員乘組不同,會有個性化安排。

“從吃的角度講,每一次上的航天員不同,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調整。另外,根據飛行時間不同,比如神十二的三個月飛行、神十三的半年飛行,我們給航天員攜帶的物品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我們想給他們帶點水果,就會看看航天員本身對哪些口味感興趣,然後挑選一些存放周期比較長的水果,盡可能保證航天員在上面能夠吃到新鮮的水果。”

十年内或将實作普通人進入中國空間站

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一直備受關注,此前大陸大部分航天員都來自空軍。據了解,未來也會有技術專家等進入空間站。根據《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十四五”期間大陸将培育發展太空旅遊,那麼,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來到空間站參觀嗎?

楊利偉:這有可能,因為商業航天也是整個航天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從工程來講,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性質的企業參與進去,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助力。從這個角度來講,将來普通老百姓進入空間站是沒有問題的。隻要有這種需求,我們的資源允許,這應該不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

記者:“十五五”或者可能在十年内就能實作?

楊利偉:這是沒有問題的。它不是個技術問題,主要看需求。

航天駕駛員訓練時間三年半

楊利偉表示,根據空間站建設長遠發展的需求,希望大陸航天員隊伍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年齡梯次。這樣有利于執行任務以及隊伍自身的建設,是以會不定期地招收新的航天員。

“我們也在考慮下一批航天員的選拔工作,按照任務需求,間隔一定時間就會選拔一批航天員。除增加隊伍的新鮮血液以外,主要還想形成一個很好的知識結構和年齡批次,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來滿足任務需求。”

那麼,航天員的訓練又會有多長時間呢?楊利偉的回答是,根據任務規劃需要來進行。“我們需要不同性質的航天員,比如駕駛員、工程師、載荷專家等。需求不同,培養時間也不同。比如駕駛員可能需要三年半左右的時間,按照大綱去教育訓練,而載荷專家可能需要的時間就會短一點,兩年半。根據不同性質的工作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訓練大綱。”

中國空間站未來有望進一步與别國合作

國際空間站目前已經是超期服役,而中國空間站即将建成。未來,中國空間站必将在太空中承擔更重要的使命。楊利偉說,開放合作是中國航天一直以來的态度,也歡迎更多國家和我們一起對太空開展研究。

“咱們的空間站在最初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國際間的合作,而且現在好多國家也在跟我們申請,希望給他們培養航天員以及和他們聯合飛行。從工程角度來講,我們也預留了國際合作的一些資源,小到試驗,大到艙段級的合作,都可以。我們也留了交會對接口,以服務将來的國際合作。我們國家搞載人航天,對不同國家以及不同機構的大門是敞開的。比如,我們現在也聯合其他國家的公司進行合作,空間站第一批就選了9項實驗,将來還會有和其他國家合作的實驗,甚至一些艙段也會有國外的航天員和我們一起飛行。”

今年是大陸載人航天30周年,30年來,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不斷加速邁進。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将對未來大陸探索更深遠的太空打下良好基礎。

“它是一種進入太空的能力。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未來走入更深遠的深空,需要我們突破的技術會越來越多。”楊利偉說。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