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執着于“一”和“二”都是一種病

知和行本來就是合一的,是一體的,是一個,而不是兩個。正如《傳習錄》中所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像老子《道德經》中的:“難易相成,高下相傾;長短相形,前後相随”。

01

如果你心中良知發動,發之于物,物中的天理自然就會顯現,天理顯現,人心中必有感應,這也就是所謂的“天人感應”,而那個“感”和那個“應”其實是一種東西,根本沒辦法分割開來。

是以古人說天人合一,說天人感應,說的就是天理在人心中的感應,天理在人心中的顯現,或者說是人心對天理的感應,人心對天道做出的反應。

王陽明:執着于“一”和“二”都是一種病

我們來舉個例子,見到小孩子将要墜入井中,有生命危險,你看到這個情景的一瞬間,隻要是良知未泯,很自然就會忍不住去揪心,甚至不顧自己的安危,上前去施救。

這就是天理、天道在人心中的感應,對于人來說,它即是知也是行。因為隻要是個正常人,内心自然就會有擔心的感受,一旦有了那個感受,就已經是行了,如果你的能力允許,你一定會上前搶救小孩。

陽明心學的行既包括“心行”的“未發之中”,雖然還沒有外在的行動,其實内心已經被天理擊中,注定你不會誤入歧途,也不會做出違背良知的事情;行同時也包含“發而中節”外在的生理實體上的行動,這個舉動、行為必然是與天理良知相契合的。

王陽明:執着于“一”和“二”都是一種病

一般人隻知道知行合一中外在行動的那一部分,是以就無法了解為什麼說知和行是一體的,是一個東西。如果知道行還包括心行,人内心中對于實體天理人倫、天道人道的感應,了解知行合一就很容易了。

02

既然知和行是一個一體的,是一個東西,那為什麼古人包括王陽明還要提出“知”和“行”兩個概念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世人私欲熏心又愚蠢颟顸,古人為了便于大衆了解,不得不說一個知,再說一個行。

因為普遍有兩種人。一種是悶頭苦幹、一味蠻幹,從來不省察自己内心的感覺和念頭,妄作冥行。就像那些從衆的、被愚弄和洗腦的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跟着别人就走了,看别人那麼做,自己也就跟着幹了。

王陽明:執着于“一”和“二”都是一種病

就像一頭瘋馬,蒙頭狂奔一氣,這種人犯了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錯的,騎着自行車都會被忽悠瘸。

另一種人正好相反,整天坐在那裡空想,懸思空想,淩空蹈虛,從來不親身躬行,從來隻知道“緻良知”,不去“事上練”,還要污蔑心學是“苦禅”。

03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就是為了回歸正道,回到古人所說的知行一體的意趣中去。因為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已經完全把知和行當成了兩回事,以為先有一個知,然後才有一個行。

王陽明:執着于“一”和“二”都是一種病

其實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心學的真義,說“一”也可以,說“二”也沒問題,不管是知行是一個還是兩個,都是為了友善表達、便于了解。到了那個時候,你心中洞如觀火,就能像孔夫子說的那樣“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怎麼說都不會錯,怎麼說都可以。

是以,最終還是要抓住根本,而不是執着于詞章語句,如果不知其中真義,說一說二都是空談,怎麼說都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