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大突破!中國專家将改寫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全球有一半的食管癌患者在大陸,而且90%以上都是鱗癌,與其他國家的病例類型完全不同。在治療上,大陸食管癌有什麼新的進展呢?近日,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王峰主任醫師牽頭,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等72家機關,共同完成了一項大型前瞻性Ⅲ期臨床研究(JUPITER-06),建立了國産免疫制劑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新方案,顯著延長了食管鱗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近70%的患者惡性良性腫瘤明顯縮小。

2022年3月3日,該研究全文發表于國際頂尖惡性良性腫瘤學期刊《惡性良性腫瘤細胞》(Cancer Cell)。據透露,免疫治療+化療的治療方案将會改寫中國晚期食管癌指南甚至國際指南,進而改變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重大突破!中國專家将改寫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Cancer Cell 期刊網頁截圖

全球50%的食管癌發生在中國

2020年,全球有超過60.4萬人新診斷出食管癌,占全球每年新确診癌症病例的3.1%。而中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地。據統計,2020年中國的食管癌新發病例數高達32萬,死亡病例數也達到30萬,均超過全球半數,發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所有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中第五和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的食管癌類型與其他國家完全不同。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向記者介紹,鱗癌和腺癌是食管癌的兩種主要組織學亞型,其中大陸患者以食管鱗癌為主,占比90%以上。

從發病原因上講,大陸的食管癌與西方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徐瑞華指出,“大陸比較喜歡火鍋等辛辣燙食,這種飲食習慣容易損傷食管黏膜組織;而口味偏重,就會攝入過量亞硝酸鹽,這些都可能是食管癌的誘因。”

“我曾經在10年前遇到一位食管癌的患者,來自潮汕地區,他當時罹患食管癌上段癌,因為是早期,采用放化療就治好了。前些年又發生了食管中段癌,治療後療效也不錯。2020年,又發現有食管下段癌,由于發現比較晚,治療效果不好。一條食管三個原發癌。經了解,這名患者以前喝酒多,也愛喝功夫茶。”徐瑞華教授認為,其中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但是後天因素占主導,比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反複刺激食管黏膜,引發食管的發炎,最終誘發了惡性良性腫瘤。

重大突破!中國專家将改寫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JUPITER-06研究中心資料釋出儀式

最新研究改變了晚期食管癌治療模式

長期以來,對于大陸高發亞型食管鱗癌,晚期患者以鉑類為主的單純化療方案,但是單純化療的療效欠佳,5年總生存率仍小于20%,預後不佳給患者帶來的負擔依然是治療中凸顯的沖突。近年來,除放療、化療等傳統方案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因其特異性強、副作用低、惡性良性腫瘤控制時間長等諸多優點成為了食管癌治療新方向。

在2019年,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王峰主任醫師牽頭開展了一項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JUPITER-06),探讨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該研究共有72家機關參與,共入組514例受試者,按照1:1随機分組,分别接受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或安慰劑聯合紫杉醇和順鉑治療。

重大突破!中國專家将改寫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JUPITER-06主要研究者徐瑞華教授

三年後,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使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42%,有27.8%的患者在1年内未發生疾病進展或死亡(安慰劑組僅為6.1%)。更為重要的是,總生存期的期中分析即取得了陽性結果: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相比,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中位總生存期 17.0個月 vs 11.0個月),重新整理了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的生存期紀錄;死亡風險顯著降低42%,1年生存率也明顯提高(66.0% vs 43.7%)。

由于研究的規模較大,涉及70多個醫療機關參加研究,而且得出的結論具有重大成果,是以,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雜志Cancer Cell上。徐瑞華表示,中國本土學者在全球釋出的聲音越來越強。“我們以前是在摸索中前行,現在是臨床科研全面躍進,尤其是為食管癌惡性良性腫瘤患者找到了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價格更合适的藥物,為世界開發出了中國方案,而且被全世界接納和應用。”

據王峰主任透露,采用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的治療方案将會改寫中國晚期食管癌指南甚至改寫國際指南,進而改變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重大突破!中國專家将改寫全球晚期食管癌的治療模式

▲JUPITER-06研究發表共同通訊作者王峰教授

希望晚期患者積極參與臨床研究獲得希望

在此次參與臨床研究有來自全國72家的醫療機構,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張豔橋教授表示,此次研究對食管癌的臨床治療帶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惡性良性腫瘤病人的總生存時間的延長,這是衡量一個治療方案是否成功的金标準,過去化療病人生存期隻有11個月,目前延長到17個月,足足延長了半年時間,不得不說這是個驚豔的結果。

在獲得研究巨大成果的同時,也離不開患者信任與配合參與。徐瑞華教授稱,“在臨床上,醫務人員的能力其實有限,食管癌天花闆很低,晚期患者基本治療就隻有化療,我們對患者常常說的就是很遺憾,我們也很無助。但是我們科研人員有情懷去做這些前沿的研究。同時,我也鼓勵中國病人參加各種創新的新藥或療法、試驗,這相當于在給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做‘加法’,患者穩定的時間不斷延長、不斷疊代,最終讓食管癌成為一種慢性病。”

“每次臨床研究時,我與入組的病人交流溝通,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參加這個研究,他們從來都是很信任、很高興,而且這些患者多數都從臨床研究獲得了更大的療效,更好的個人生活品質。”徐瑞華教授說。(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劉欣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