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3月4日,北京2022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上演。斑斓絢爛的色彩鋪展在天地間,極緻诠釋着核心主題:生命的綻放。

“你會看見所有能想象到的顔色,它的背後是殘障人士的内心世界。”開幕式導演沈晨說,“浪漫、溫情、燦爛,是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美學思想。”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時間緊張是最大困難

2月21日,冬奧會閉幕式剛剛在前一天落幕,當天下午,冬殘奧會開幕式演職人員轉場進入鳥巢。此前,大家在順義的一個模拟基地進行排練。

“前期的排練時間很緊張。”沈晨回憶,考慮到疫情防控等現實因素,約在1月下旬,演員才開始陸續抵達,2月8日前後全員到齊。模拟基地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場地并不足夠标準,“它起碼比鳥巢的場地小了二分之一,沒有那麼寬敞的空間,也沒有超大的地面螢幕。”為了盡可能減少後期的修改,主創團隊的前期預案必須力求準确,“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在通過仿真技術和預判來模拟排練,導演有時候要自己上去完成位置的變化。冬天天氣寒冷,我們都希望殘障人士演員不要太辛苦,也不希望進入鳥巢後再把方案從頭調整,是以那段時間主創團隊壓力很大。”

2月23日,第一次聯排上演,此後幾乎每個夜晚,大家都在進行聯排。“基本上,我們每天都會工作到淩晨4點,早上9點起來繼續,幾個核心主創都是連軸轉。”沈晨說,“所有的殘障人士演職人員都在和我們一起全力付出,希望能順利把這次開幕式呈現出來。”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講述殘障人士自己的故事

2008年,沈晨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下半場的總負責導演,那個時候,“我們想向世界打開一扇窗,展現我們5000年輝煌燦爛的文明。”2020年大年初三,沈晨接到參與冬殘奧會開幕式的邀請,“大家當時鉚足了心氣,還在想能不能再創造一個像2008年那樣精彩絕倫的夜晚。”

但随着創意的不斷推進,很多想法随之改變。“世界人民已經了解了中國,了解了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些話不再需要說了,那麼今天的我們該向世界講述什麼?我們想用當代人的視角來描繪當代的中國、當代的北京。”沈晨說。具體到冬殘奧會,“我們能不能更加傾向于殘障人士本身、傾向于他們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殘障人士的生活後,你會發現,他們的能量絕不亞于甚至能超越健全人,隻是平時我們沒有給予更多的關注。我們想通過這次冬殘奧會的開閉幕式,讓世界上更多人關注殘障人士,也展現中國人的人文情懷。”

在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約1000名演員中,殘障人士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更早的時候,沈晨像很多人一樣擔心,和殘障人士打交道,是不是應該注意哪些話不能說?他們會不會比較敏感?“其實不然。我們越是平和地對待他們,越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有中國人内心的那份情懷。大家添磚加瓦,都在為了一個目的而努力。”沈晨也想把這次親身經曆分享給更多人,“大家在和他們交流時,有些疑慮完全可以釋懷。”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比起“殘障人士演員”這個稱呼,沈晨更願意叫上一聲“殘障人士朋友”。“朋友”們帶來了太多令他動容的故事:比如70多歲的夏伯渝老人,他是中國依靠雙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第一人。進入鳥巢第二天,因為時間緊張,排練持續到了淩晨4點半。沈晨剛對從業人員說,請夏伯渝到旁邊休息一會兒,但聽到“準備”的指令時,老人家和小朋友們迅速到位;再比如演奏會歌的47名小樂手,他們都是盲孩子,從重慶遠道而來,很多人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飛機。音樂奏響時,沈晨潸然淚下。

“孩子們隻能通過觸摸來熟悉樂器。健全人可以通過樂譜來記譜和了解作品,但他們需要先把音樂背下來,再學着演奏。40多人的樂隊合在一起,沒有指揮,靠的是心裡的節奏。”沈晨知道,孩子們隻是中國8000多萬殘障人士的縮影,“每一個殘障人士要完成一項工作,背後付出的努力都比我們了解的還要多得多。”

主創團隊想展現殘障人士生活中原本的樣子。對于國旗和國歌,每個人都深懷熱愛,也有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聽障人士也許無法聽見或歌唱國歌的旋律,但他們可以用雙手來舞動。開幕式上,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邰麗華帶領約40名手舞舞者,“唱”出了心底的國歌;設計服裝時,起初,“從藝術工作者的角度,我們不希望去暴露殘障人士殘缺的部位,我們覺得這是在讨觀衆的眼淚,或者說是在‘賣慘’。”于是,主創團隊選擇用比較唯美的方式把演員們裝扮起來,但幾天前的一次聯排結束後,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打來了一通很長的電話。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海迪主席對我說,一定要把夏伯渝老人的義肢展示出來,他的義肢不僅代表着殘障人士的那份堅毅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我們國家的自主産品,為什麼不幹脆表露一下呢?”沈晨被說服了,“如果全部掩蓋掉,就缺失了殘障人士的特點。轉播時,我們會用中近景去展現很多細節,電視前的觀衆也許會有更加細緻的感受。”會徽展示環節,導演組放棄了定做的服裝,讓幾組故事的主人公都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要求不多,有春天的質感就行,47名盲孩子小樂手中,也有部分人沒有戴盲鏡。在藝術和真實之間,主創團隊斟酌着微妙且溫暖的平衡,“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心裡不舒服,也不要讓觀衆不舒服。”

“中國式浪漫”依然在延續

從冬奧會開幕式至今的一個月裡,“中國式浪漫”總讓人津津樂道。冬殘奧會開幕式上,中國元素依然貫穿始終。

“無論是舞美空間、視覺空間還是表演空間,我們始終在強調‘同心圓’的概念,它來自古老的中國文化,有‘團結、友誼、平等’的美好寓意,也吻合殘健共融的理念。”沈晨解讀,開幕式上,同心圓幾乎無處不在:倒計時中,巨大的圓形天窗和地球構成了同心圓;會徽展示中,演員們站成同心圓;《冬殘奧圓舞曲》中,視力障礙的孩子們潑灑的顔色變成現場的同心圓;聖火點燃後,所有演員歡呼着奔湧入場,又形成了5圈的同心圓……

冬殘奧會開幕式導演沈晨:用最絢爛的色彩描繪“生命的綻放”

“我們想傳達一種中國式的浪漫人文,一種帶有情感的哲思。我們尋找到同心圓,讓大家不斷聚焦、不斷感受那份團結、友誼和打破壁壘後的共融。”沈晨說。

中國人的浪漫還在别處。3月4日,正逢農曆二月二“龍擡頭”。運動員入場式中,《梅花三弄》《漁舟唱晚》《彩雲追月》等10首中國傳統古典音樂作品被作曲家們巧妙改編,既帶着“十全十美”的祝願,也以國際化的交響樂語彙廣迎來客,開放、自信、包容。如果觀衆們的觀察力再敏銳些,會發現每個引導員身上都帶着一個毛線編織的雪容融,它并非工業化的流水線産品,而是殘障人士自己一針一針織就的,“雖然它很小,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溫暖帶給大家。”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高倩

編輯 謝永利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