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考古百年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代遺迹、遺物與遺址所藏頗豐,在世界文化遺産中名列榜首。北宋時,大陸就出現了帶有學術研究性質的“金石學”,比如李清照夫婦就擅長于此。到清末,以Luo振玉、王國維為代表的金石學大家把研究推向頂點。不過,以田野調查與發掘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在大陸興起卻比較晚。

中國考古百年

1900年,王圓箓無意間在甘肅省敦煌石窟發現了藏經洞,洞内儲存着大量從北魏到唐宋時期的珍貴經卷文書。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來了;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來了。後來,日本人、俄國人、美國人都來了。由于西方列強的可恥行徑,經卷、壁畫、雕塑遭到了萬難估量的損失。

1921年10月27日開始,由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主導(得到官方準許)的科學考古發掘,在河南省渑池縣仰韶村遺址有序展開,他将發現的這一新石器時代文化命名為“仰韶文化”。經公議,此次發掘被當作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标志。

1928年10月,史學家董作賓主持了河南安陽小屯村甲骨的首次發掘,甲骨文把商朝無可争議地展現于世。1929年,古生物學家裴文中主持了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第一個發現“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并在1933年主持發掘“山頂洞人”。

1930年,考古學家梁思永參加了李濟先生(中國考古學創始者)主持的山東曆城縣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發掘,并在次年的河南安陽後岡遺址中發現了小屯(商代)、龍山、仰韶三種文化遺存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龍山文化”揚名海内外。

中國考古百年

1934年,葛維漢、林名均首次發掘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80年代大規模發掘後巴蜀文明的神秘面紗被揭開。1936年,施昕更主持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遺址的考古發掘,并在1959年被夏鼐先生正式命名為“良渚文化”。

考古學主要分為史前考古學和曆史考古學。通過發掘,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遼河流域各地區文明的密切互動交流被發現,也正是這些多元的文化共同體共同組成了中華文明。北京東胡林遺址、内蒙古興隆窪遺址發現了距今近萬年的粟和黍的遺存,湖南玉蟾岩遺址發現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水稻遺迹。

1974年兵馬俑發掘,巍巍大秦撲面而來;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佛骨舍利真身出土;2011年廢帝海昏侯墓發掘,最大規模漢墓震撼亮相。2021年10月,“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揭曉,有興趣的不妨一看。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曾侯墓群、馬王堆漢墓、渤海國遺址、“南海I号”沉船等應有盡有。

河南偃師發現的二裡頭遺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晚期都邑,目前還有争議。河南鞏義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可能是黃帝時代都邑,河洛鎮位于洛河彙入黃河之地,故被命名為“河洛古國”,這裡出土了大陸最早的家蠶牙雕藝術品。

中國考古百年

由于定陵發掘的災難性後果,明孝陵和十三陵、唐乾陵、秦始皇陵等王陵絕不主動發掘。當科技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我們把财富留給子孫後代絕對是明智之舉

之前寫過一篇“基因測序研究表明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興趣的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