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考古百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遗迹、遗物与遗址所藏颇丰,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名列榜首。北宋时,大陆就出现了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金石学”,比如李清照夫妇就擅长于此。到清末,以Luo振玉、王国维为代表的金石学大家把研究推向顶点。不过,以田野调查与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大陆兴起却比较晚。

中国考古百年

1900年,王圆箓无意间在甘肃省敦煌石窟发现了藏经洞,洞内储存着大量从北魏到唐宋时期的珍贵经卷文书。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了;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来了。后来,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都来了。由于西方列强的可耻行径,经卷、壁画、雕塑遭到了万难估量的损失。

1921年10月27日开始,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主导(得到官方批准)的科学考古发掘,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有序展开,他将发现的这一新石器时代文化命名为“仰韶文化”。经公议,此次发掘被当作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标志。

1928年10月,史学家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的首次发掘,甲骨文把商朝无可争议地展现于世。1929年,古生物学家裴文中主持了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第一个发现“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并在1933年主持发掘“山顶洞人”。

1930年,考古学家梁思永参加了李济先生(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主持的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并在次年的河南安阳后冈遗址中发现了小屯(商代)、龙山、仰韶三种文化遗存上下依次堆积的“三叠层”,“龙山文化”扬名海内外。

中国考古百年

1934年,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80年代大规模发掘后巴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被揭开。1936年,施昕更主持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并在1959年被夏鼐先生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

考古学主要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通过发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各地区文明的密切互动交流被发现,也正是这些多元的文化共同体共同组成了中华文明。北京东胡林遗址、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近万年的粟和黍的遗存,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水稻遗迹。

1974年兵马俑发掘,巍巍大秦扑面而来;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佛骨舍利真身出土;2011年废帝海昏侯墓发掘,最大规模汉墓震撼亮相。2021年10月,“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有兴趣的不妨一看。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曾侯墓群、马王堆汉墓、渤海国遗址、“南海I号”沉船等应有尽有。

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晚期都邑,目前还有争议。河南巩义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可能是黄帝时代都邑,河洛镇位于洛河汇入黄河之地,故被命名为“河洛古国”,这里出土了大陆最早的家蚕牙雕艺术品。

中国考古百年

由于定陵发掘的灾难性后果,明孝陵和十三陵、唐乾陵、秦始皇陵等王陵绝不主动发掘。当科技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我们把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绝对是明智之举

之前写过一篇“基因测序研究表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兴趣的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