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A

“偶”遇非遺 感受匠心傳承

2月15日,鯉城區第六實驗國小小記者參與由泉州古城辦、東南早報主辦的古城文化研學活動。小夥伴們在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第四代傳承人黃雪玲的帶領下,從了解掌中木偶戲開始,學習木偶頭的雕刻過程并親手體驗,見證了一塊普通樟木的蛻變,還聆聽了非遺傳承人的故事。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有趣的掌中木偶

□小記者 程雨樂(鯉城區六實小五年級)

元宵節這天,黃雪玲老師帶領我們走近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還讓我們體驗了掌中木偶表演。雖然掌中木偶操作起來很難,但十分有趣。它需要将語言表達與手指活動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完美演出,令人不得不感歎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導老師:張麗娜)

★元宵節探秘木偶頭

□小記者 陳志軒(鯉城區六實小六年級)

元宵節這天,我們從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的故事中,了解到了非遺的魅力。江加走從小開始學習雕刻木偶頭,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是以被稱為“木偶之父”。他制作的木偶頭被稱為“加走頭”“花園頭”,被各大博物館珍藏。

黃雪玲老師是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的第四代傳承人。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項技藝,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她不斷鑽研創新,令我們深刻感受到非遺傳承的不易和傳承人堅持不懈的精神。(指導老師:張錦寶)

★古老的木偶頭雕刻

□小記者 趙銘楊(鯉城區六實小四年級)

元宵節當天我們來到西街,不是為了賞燈,而是跟着學生記者團了解古老的木偶頭雕刻技藝。

黃雪玲老師是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第四代傳承人。她告訴我們,木偶頭是用樟木雕出來的,因為樟木不易腐爛且容易雕刻。黃老師還帶來了她的工具,讓我們體驗木偶頭雕刻。看她刻得很輕松,可是不管我們怎樣用勁,都很難削掉一小片木頭。

看來,傳承非遺技藝也需要不斷練習才行啊(指導老師:蔣绮瑩)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非遺的魅力

□小記者 尤宇航(鯉城區六實小四年級)

活動現場,黃老師指着各式各樣的木偶告訴我們,木偶分為提線木偶、布袋木偶、杖頭木偶等。木偶頭要用樟木雕刻,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做出來,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精細。

到了木偶頭雕刻體驗環節,我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可真正動起手來發現自己無從下手。我不禁感歎,從一塊普普通通的木頭變成栩栩如生的木偶頭,雕刻師傅背後要付出多少努力呀!(指導老師:吳麗春)

★平凡中的不凡

□小記者 吳雯萱(鯉城區六實小六年級)

走進教室,看着笑盈盈的老師,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哦,原來我之前看過關于她的報道,她就是黃雪玲老師呀!黃老師不僅從事木偶頭雕刻工作,也熱心傳播非遺文化。她經常走進校園,向學生們由淺入深地傳播木偶雕刻技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正是因為有像她這樣默默堅守的非遺傳承人,我們的傳統文化才不至于失傳。(指導老師:陳鳳梅)

★親手雕刻木偶頭

□小記者 蘭斯涵(鯉城區六實小四年級)

這次活動中,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第四代傳承人黃雪玲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木偶頭雕刻的世界。黃老師說,雕刻木偶頭就是雕刻者與木偶頭的對話。整個過程最主要的有十二道工序,至少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黃老師還讓我們自己試着動手雕刻,體驗刻好一塊木頭有多難。

看來,木偶頭雕刻真是一項辛苦的工作啊!(指導老師:蔣毅璇)

“偶”遇非遺,感受匠心傳承!鯉城六實小小記者參與古城文化研學活動

3月1日東南早報A08版

~end~

來源|東南早報

記者|傅蓉蓉 文\圖

編輯|小雪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