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歎!一枚小小的蛋殼可以承載日月山川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

一枚蛋殼幾乎毫無用處

但在“梅州蛋雕第一人”羅景龍手裡

又脆又薄的蛋殼

卻成了一個可以承載日月山川

花鳥蟲魚的大千世界

民間藝術蛋雕作品

被廣泛收藏

蛋雕作為一種民間手工藝品

近些年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實際上,中國蛋雕的曆史

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在明清達到鼎盛時期

後經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漸提高

如今,蛋雕大師将雞蛋鑽孔掏空

在蛋殼表面雕刻精美圖案

終于形成了

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藝術珍品

蛋雕藝術品

1988年出生的羅景龍

從部隊複員後回到家鄉

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蛋雕創作中

經過十多年不斷地學習和研究

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

他善于用各種禽類蛋殼為創作載體

運用影刻寫實和镂雕浮雕的技法

創作出各種藝術作品

因自小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

他以客家古建築為素材

以及大埔的風土人情為構圖元素

得到了業内人士的廣泛認可

他的蛋雕作品多次被博物館收藏

手心合一

是創作的精髓

在羅景龍的工作室

每一件作品栩栩如生

讓人歎為觀止

以硬刃在方寸之上“遊龍飛鳳”

需要的是細膩

更是“手法”和“心法”的極度和諧

蛋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镂雕

浮雕、拼雕、套雕、影雕

羅景龍表示,把握力度沒什麼技巧

全靠經驗和刻苦練習

需要手、眼、心和雕刻力度的完美配合

羅景龍創作的“百龍魚”作品

雕刻在十幾厘米高的鴕鳥蛋殼上

運用了浮雕和镂雕等多種技法

雕一件這樣複雜的作品

必須先畫草圖稱為“起稿”

精心選擇和布置镂雕的連接配接點

才能保證作品的結構穩定性

連接配接點隻有一個,選擇安排不當

整個作品就失敗了

小小的蛋殼上面

雕刻着千姿百态的龍魚

朝着不同方向遊去

每一條魚身上的魚鱗清晰可見

栩栩如生

再配以燈光映襯

整件作品更顯精細、雅緻

據介紹,這樣一件作品

羅景龍整整用了一年時間才精心打磨完成

傳承技藝

講好中華故事

十多年來,羅景龍的作品已達上千件

他的作品

曾多次被邀請參展和藝術交流

受社會各界贊譽和收藏

近些年來,為了将蛋雕技藝傳承下去

羅景龍四處奔走,進行作品展示

傳授蛋雕技藝

為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

了解蛋雕這門藝術

喜歡這個曆史悠久的民間藝術

羅景龍說,希望把它做好

讓它成為代表大埔特色的明信片

讓蛋雕走出梅州,走向世界

“不管怎樣,我都會一直雕刻下去

用蛋雕傳遞藝術,講好家鄉故事”

綜合:國家工藝美術産業公共服務平台、北京青年報、南方日報

監制/任永蔚

主編/張蓓

值班編輯/趙靜雅

校對/萬祖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