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惊叹!一枚小小的蛋壳可以承载日月山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一枚蛋壳几乎毫无用处

但在“梅州蛋雕第一人”罗景龙手里

又脆又薄的蛋壳

却成了一个可以承载日月山川

花鸟虫鱼的大千世界

民间艺术蛋雕作品

被广泛收藏

蛋雕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

近些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实际上,中国蛋雕的历史

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

后经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

如今,蛋雕大师将鸡蛋钻孔掏空

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

终于形成了

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蛋雕艺术品

1988年出生的罗景龙

从部队复员后回到家乡

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蛋雕创作中

经过十多年不断地学习和研究

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他善于用各种禽类蛋壳为创作载体

运用影刻写实和镂雕浮雕的技法

创作出各种艺术作品

因自小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

他以客家古建筑为素材

以及大埔的风土人情为构图元素

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他的蛋雕作品多次被博物馆收藏

手心合一

是创作的精髓

在罗景龙的工作室

每一件作品栩栩如生

让人叹为观止

以硬刃在方寸之上“游龙飞凤”

需要的是细腻

更是“手法”和“心法”的极度和谐

蛋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镂雕

浮雕、拼雕、套雕、影雕

罗景龙表示,把握力度没什么技巧

全靠经验和刻苦练习

需要手、眼、心和雕刻力度的完美配合

罗景龙创作的“百龙鱼”作品

雕刻在十几厘米高的鸵鸟蛋壳上

运用了浮雕和镂雕等多种技法

雕一件这样复杂的作品

必须先画草图称为“起稿”

精心选择和布置镂雕的连接点

才能保证作品的结构稳定性

连接点只有一个,选择安排不当

整个作品就失败了

小小的蛋壳上面

雕刻着千姿百态的龙鱼

朝着不同方向游去

每一条鱼身上的鱼鳞清晰可见

栩栩如生

再配以灯光映衬

整件作品更显精细、雅致

据介绍,这样一件作品

罗景龙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精心打磨完成

传承技艺

讲好中华故事

十多年来,罗景龙的作品已达上千件

他的作品

曾多次被邀请参展和艺术交流

受社会各界赞誉和收藏

近些年来,为了将蛋雕技艺传承下去

罗景龙四处奔走,进行作品展示

传授蛋雕技艺

为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

了解蛋雕这门艺术

喜欢这个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

罗景龙说,希望把它做好

让它成为代表大埔特色的明信片

让蛋雕走出梅州,走向世界

“不管怎样,我都会一直雕刻下去

用蛋雕传递艺术,讲好家乡故事”

综合: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

监制/任永蔚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赵静雅

校对/万祖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