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A

“偶”遇非遗 感受匠心传承

2月15日,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小记者参与由泉州古城办、东南早报主办的古城文化研学活动。小伙伴们在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四代传承人黄雪玲的带领下,从了解掌中木偶戏开始,学习木偶头的雕刻过程并亲手体验,见证了一块普通樟木的蜕变,还聆听了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有趣的掌中木偶

□小记者 程雨乐(鲤城区六实小五年级)

元宵节这天,黄雪玲老师带领我们走近江加走木偶头雕刻,还让我们体验了掌中木偶表演。虽然掌中木偶操作起来很难,但十分有趣。它需要将语言表达与手指活动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完美演出,令人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导老师:张丽娜)

★元宵节探秘木偶头

□小记者 陈志轩(鲤城区六实小六年级)

元宵节这天,我们从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故事中,了解到了非遗的魅力。江加走从小开始学习雕刻木偶头,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因此被称为“木偶之父”。他制作的木偶头被称为“加走头”“花园头”,被各大博物馆珍藏。

黄雪玲老师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第四代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项技艺,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她不断钻研创新,令我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不易和传承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老师:张锦宝)

★古老的木偶头雕刻

□小记者 赵铭杨(鲤城区六实小四年级)

元宵节当天我们来到西街,不是为了赏灯,而是跟着学生记者团了解古老的木偶头雕刻技艺。

黄雪玲老师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四代传承人。她告诉我们,木偶头是用樟木雕出来的,因为樟木不易腐烂且容易雕刻。黄老师还带来了她的工具,让我们体验木偶头雕刻。看她刻得很轻松,可是不管我们怎样用劲,都很难削掉一小片木头。

看来,传承非遗技艺也需要不断练习才行啊(指导老师:蒋绮莹)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非遗的魅力

□小记者 尤宇航(鲤城区六实小四年级)

活动现场,黄老师指着各式各样的木偶告诉我们,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等。木偶头要用樟木雕刻,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出来,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精细。

到了木偶头雕刻体验环节,我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可真正动起手来发现自己无从下手。我不禁感叹,从一块普普通通的木头变成栩栩如生的木偶头,雕刻师傅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呀!(指导老师:吴丽春)

★平凡中的不凡

□小记者 吴雯萱(鲤城区六实小六年级)

走进教室,看着笑盈盈的老师,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哦,原来我之前看过关于她的报道,她就是黄雪玲老师呀!黄老师不仅从事木偶头雕刻工作,也热心传播非遗文化。她经常走进校园,向学生们由浅入深地传播木偶雕刻技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因为有像她这样默默坚守的非遗传承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不至于失传。(指导老师:陈凤梅)

★亲手雕刻木偶头

□小记者 兰斯涵(鲤城区六实小四年级)

这次活动中,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四代传承人黄雪玲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木偶头雕刻的世界。黄老师说,雕刻木偶头就是雕刻者与木偶头的对话。整个过程最主要的有十二道工序,至少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黄老师还让我们自己试着动手雕刻,体验刻好一块木头有多难。

看来,木偶头雕刻真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啊!(指导老师:蒋毅璇)

“偶”遇非遗,感受匠心传承!鲤城六实小小记者参与古城文化研学活动

3月1日东南早报A08版

~end~

来源|东南早报

记者|傅蓉蓉 文\图

编辑|小雪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