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飞针走线三十余载,“绣郎”朱军成匠心绣出小康路

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绣花本是女儿活,作为男儿郎的他,不仅拿起绣花针,还创造了宝应乱针绣“一然绣法”。近日,扬州乱针绣大师、扬州市礼好一然绣研究院艺术总监、宝应县新联会会长朱军成荣获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授予的“江苏最美职工”称号。

飞针走线三十余载,“绣郎”朱军成匠心绣出小康路

△朱军成被授予“江苏最美职工”称号

弃画从绣做起非遗“绣郎”

“我做过陶瓷插花,也干过玻璃工艺设计,但最让我喜欢做的事业,还是乱针绣。”谈起自己最喜爱的事业,56岁的朱军成回忆起了过去的岁月。

1987年朱军成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被家乡作为美术人才引进回乡工作,为家乡创办了陶瓷插花工艺厂、玻璃花宫工艺厂和贝雕工艺厂,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幅乱针绣作品,却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次偶然机会,朱军成参观了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里的一幅乱针绣作品让他震撼,引发了他的学艺激情。当朱军成来到研究所拜师时,研究所的女教师很吃惊:“你一个男人学乱针绣做什么,能绣得好吗?”

“一个大男人,这针头线脑的活,能有多大出息?”当朱军成决定学乱针绣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身边的朋友也不能理解。但意志坚定的朱军成依然奔赴常州,拿起绣花针,学习乱针绣技艺,并师从陈学玉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终身成就奖专家陈亚先,立志要做非遗传承人。

“我请老师课后给我开小灶,没想到半小时就‘出师’了,但绣完第一幅作品却用了23天。”朱军成回忆说,乱针绣是一门烦琐的非遗技艺,需要扎实的功底,自己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终于掌握了全部技法,并获得乱针绣第二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亚先的青睐,成为陈大师的关门弟子。

飞针走线三十余载,“绣郎”朱军成匠心绣出小康路

不断求索创出“一然绣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朱军成率先将乱针绣引入宝应,并组建宝应第一家乱针绣工作室,开启了创业历程。他带领本地20多名绣娘走上了乱针绣产品的生产之路。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半年时间一幅像样的作品都没有绣好,色彩如同拼图,针法不规范,那个时候很着急。”朱军成回忆说,面对出现的问题,自己开始创新,制定了标准化针法,一下子解决了平行交叉、斜纹交叉、井纹交叉等诸多技术问题,让员工很快能掌握技术。

为解决传统乱针绣耗时长、色彩平、质感缺、不通透等不足,朱军成进行工艺改良,成功创出了集节时、针法、画理、绣理、自然“五大创新”为一体的“一然绣法”,创新了“斜纹针”“松叶针”“枫叶针”“草形针”等20多种针法,呈现出来的绣品也更加灵动,富有韵味,形成了“宝应乱针绣”的独特风格。

朱军成作为宝应乱针绣产业的领军人物,一直致力于创新求变,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作品应运而生。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他创作了贺礼乱针绣作品《归程》;2003年,他的乱针绣作品《橡树林》获得百花杯唯一金奖;2004年,花费整整8个月时间才绣制出来的油画《父亲》作品,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此后,他再接再厉,《秋雨》《母亲》等再获殊荣,连续斩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百花杯金奖、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金奖等荣誉。他还为澳门回归、奥运会、世博会等绣制国礼,为61个国家领导人绣制肖像,他的作品《浦江两岸今朝晖》和《晨起》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飞针走线三十余载,“绣郎”朱军成匠心绣出小康路

教授千名学员带动一方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30多年来,朱军成一直致力将乱针绣传统工艺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4年“朱军成乱针绣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一大批乱针绣从业人员进入工作室、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亲授学员达1200多人,其中80多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20多人获得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这其中还不乏20多岁的“绣哥”,60多岁的“绣爷”。

在朱军成等优秀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乱绣针行业的队伍中,目前,宝应全县拥有刺绣企业40多家,绣娘4000余人,年销售额上亿元,乱刺绣作品在国家级工艺品评比大赛中屡屡夺魁,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全国最具实力、最大的乱针绣产业基地之一。宝应乱针绣还被列入江苏省特色文化精品,并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记者了解到,2018年6月朱军成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也是扬州地区第一位(刺绣类)工艺美术大师,同时还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此外,他还获得了“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大工匠”等众多荣誉。“惠及千家万户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好艺术品。”朱军成表示,未来将不断创新乱针绣的题材和风格,专门成立乱针绣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拓宽乱针绣的销售渠道,让乱针绣走进平常百姓,让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