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對于汽車這種工業品,沒有誰可以做到“非你不可”。

“我視你為偶像,你卻視我為流量。”這是追星族們的尴尬。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商業的基本邏輯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從産品中心轉向使用者中心,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粉絲經濟”。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打造使用者型企業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其中,一些品牌做得非常成功,圈粉能力極強,粉絲忠誠度也高。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不過,就像網上一些明星、大V粉絲多了會飄,有些企業擁有了一大批忠誠度極高的使用者後,心态也會變得傲嬌,比如廣汽豐田。

從漢蘭達到賽那,用加價和饑餓營銷的手段來愚弄消費者,以所謂“市場供求關系”的名義堂而皇之的割韭菜,又如何能如此心安理得?

難道,在你們眼裡,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難道就如此無知和卑微嗎?

加價少些就算是優惠了?

一般情況下,一款新車如果搶手,再加上剛上市時産能沒上來,那麼根據供求關系,4S店初期可能會加價賣車,但随着産能上來價格就逐漸正常了。

但是廣豐的“加價”,卻是多款車型并行,比如漢蘭達賣了這麼多年,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加價行為。還有就是那款土豪專車埃爾法,本來指導價高達83.90萬-92.00萬元,相對于國外就已經是天價了,結果終端還要加價,甚至高達15-20萬元左右(不同地區會有差異)。而且,終端的銷售也很傲嬌,如果你質疑他會告訴你,“隻加價10萬時趕緊買,已經算是促銷了”!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在很長一段時間,消費者也接受了。因為在同期确實産品力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廠家精心包裝的宣傳點,比如漢蘭達的“純進口發動機,雷克薩斯同款”、“保值率高,開一年還賺錢,理财産品”等,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忠實粉絲。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這一點,在全新引進的MPV車型賽那身上達到頂峰,這款車指導價為30.98萬-40.58萬元,本身就比别克GL8貴好多,提車還要加價幾萬元不等。

綜合來看,在廣汽豐田加價已經不是因為短期的供求失衡,而是一種有意為之的市場政策。

加價是在透支豐田的口碑

首先,必須承認,能加價賣的前提是産品力強,而背後不隻是産品本身,還有品牌價值。豐田品牌以QDR(本質耐久性可靠性)賣遍全球,産品的口碑積累确實很強。尤其是早期的進口車在中國培養了大量的粉絲,而這些人是中國第一批高淨值人群,他們的經驗分量足夠大,這對于豐田是一筆無形資産。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珠三角地區是改革開放的起點,受當年的豐田進口車影響更大,而廣汽豐田坐鎮廣州,這裡擁有最忠實的使用者群。是以從凱美瑞到漢蘭達,賣的都非常火,就算加價也基本被使用者自己消化了。

沒辦法,當别人的粉絲是要用真金白銀買單的,況且粉絲基數大保證接盤俠的數量,二手車也好賣。再加上廠家通過訂單式生産和控制産能等手段,保證供不應求的狀态,是以可以長期保持加價狀态,實作利潤最大化。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不過,也許是消費者的縱容給了廣豐更大的信心,是以在加價的同時,産品力并沒有變得更好,甚至有下滑的趨勢,比如全新第四代漢蘭達和賽那,定價就明顯偏高,國産後還有不同程度的減配,是以加價引起了很多粉絲的不滿。

說到底,終端加價是品牌溢價基礎上的二次溢價,赤裸裸地把粉絲當韭菜,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也是對豐田多年積累的口碑的透支。

消費者在逐漸變理性

目前,廣豐的一系列騷操作,也逐漸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影響了口碑。比如賽那遇冷就是一個重要轉折。以上市首月(2021年12月)的銷量為例,批發量2791輛,而實際傳遞量僅為932輛。而1月,廣汽豐田公布的批發量資料為5399輛,并且強調頂配40.58萬鉑金版銷量占比40%,而乘聯會公布的零售資料為4329輛。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總體看來,1月的銷量資料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與廠家上市時公布的“訂單過萬”仍有不小差距,并且有一些車還是用于4S店展車和試駕車的鋪貨,其中頂配車型占比高也與此有關。還有,由于消費者不買賬,終端的價格也開始回落。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除了對加價的不滿,消費者對産品内外有别,在中國減配也頗有微詞。其實,豐田在國外熱銷靠的是物美價廉,偏偏在國内減配縮水,價格卻非常貴,還要加價,這确實讓使用者很難接受,感覺自己被割韭菜。

賽那加價自食其果,廣豐把消費者當“韭菜”,品牌不是無良的擋箭牌

另外,這幾年豐田的品質問題也經常出現,比如此前的凱美瑞的發動機機油乳化問題,還有現在大量雷淩車主在車質網上投訴車輛存在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天窗等多處異響,以及車聯系統頻繁故障和車身生鏽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口碑,使大家對豐田品牌有一定程度的降溫。

目前,廣汽豐田方面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表态“終端将不再加價”,不過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實作,最終如何落到實處還将拭目以待。

總結

對于汽車這種工業品,沒有誰可以做到“非你不可”,尤其是現在油電能源轉換,新品牌、新車型不斷湧現,消費者的選擇餘地也越來越大,是以汽車企業對消費者要有敬畏心,給與充分的尊重,做真正的使用者型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