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NielsenIQ上月釋出的資料,美妝消費者對可持續産品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可重複灌裝香水的搜尋量增長了431%,可生物降解包裝的護發産品的搜尋量更是猛增1587%。另外,“純淨”這個熱門概念也在加入更多可持續的内涵,NielsenIQ的美妝客戶總監Anna Mayo說:“曾經消費者對‘純淨’的期待是不含有害成分,而現在消費者也希望它們不含一次性塑膠。”
在達到可持續目标的道路上,“一次性”總是讓人避之不及,“純淨”美妝零售商Credo已從2020年開始禁止片狀面膜、濕巾、試用裝、産品附贈的小勺等一次性産品,英國健康産品零售商Holland&Barrett也在去年9月宣布停售一次性面膜。
确實,這類産品造成的環境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2020年,環保組織A Plastic Planet曾向歐盟和英國政府發出公開信,呼籲禁止美妝個護産業中一次性小袋包裝的使用,信中提到這個産業每年在全球生産1220億個“一次性、無價值和不可回收”的小袋。而作為全球市場規模近2億美元的産品,片狀面膜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是顯而易見。
Credo
但與此同時,便攜的産品仍然是許多消費者的“剛需”,尤其是現在旅行的逐漸恢複帶來了旅行裝産品需求的增加,NielsenIQ的資料顯示,旅行裝香水、護發産品和化妝品的搜尋量分别上升了42%,94%和293%。
而且雖然線上診斷、虛拟試妝等等輔助購物的方式為消費者挑選産品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但對于非常注重體驗性的美妝産品來說,真實的感覺必不可少。而小樣也是品牌獲得目标消費者,提高業績的重要政策,Euromonitor的研究顯示,小樣是促使美妝消費者購買正裝的第三大因素,排在前兩位的則是個人體驗和親友的推薦。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飽受诟病的浪費和污染問題,這些最初就設計為“用之即棄”的産品要如何做到環保呢?
一種方式就是讓這些産品更容易回收,英國包裝公司Origin于去年推出了一種對環境更友好的小樣包裝Snappd。這種包裝通過對折就可以打開,據該公司稱,這樣比撕開包裝産生的微塑膠要少得多,同時Snappd以閉環形式生産,使用超過30%的消費後可再生材料,在英國和歐洲可以100%回收。Snappd适用于液體、啫喱狀、霜狀、乳液狀等各種形态的産品,除了美妝個護外也可以廣泛用于醫藥、食品等産業。
Snappd
專注于提供樣品和小容量包裝,服務寶潔、科蒂等公司的Sampling Innovations Europe也開發了環保型的包裝,其中使用了單一材料、易于回收的壓層和聚丙烯包裝,對生态環境更友好的原料,以及減少了塑膠的使用。
護膚品牌Ren也将其小樣包裝換成回收率更高的鋁,使用了鋁管生産商Tubex的最新産品Monotube,這種包裝全部由回收鋁制成,其中有95%是消費後可再生材料。
Monotube
另一種思路則是采用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材料。
為了更好地儲存成分活性以及增加便攜性,許多護膚品牌都會将産品包裝在小膠囊中,但這種産品形式也可能産生更多的廢料,而使用可降解的膠囊就是品牌常見的做法。比如Elizabeth Arden在其多個膠囊産品的介紹中都提到它們可生物降解。
上周剛剛宣布完成250萬美元融資的新銳護膚品牌Common Heir也使用更環保的膠囊包裝材質,作為其可持續承諾的一部分。這個2021年正式上線的品牌目前擁有的兩款産品維C精華和維A醇精華都使用了可生物降解的膠囊,據品牌介紹,這種膠囊以植物原料為基礎,可以在沸騰的水中融化。
Common Heir
另外,面膜膜布也在變得更環保,奧地利面料制造商蘭精集團旗下的纖維品牌Veocel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可用于膜布的碳中和萊賽爾纖維,可堆肥、可生物降解,在生産過程中也使用更低碳的方式和更可持續的原料,比如服裝生産中的棉碎屑等。
國際化工公司旭化成主要用于面膜和擦拭類産品的面料Bemliese則取材于棉花采摘的副産品,面料可堆肥并且可以在土壤和海洋中降解。
還有許多護膚品牌開始在面膜中使用生物纖維(Biocellulose)膜布,這種實驗室培養的材料在生産過程中對環境影響較小,而且具有可堆肥性,在産品性能上也更高。
111Skin采用了生物纖維膜布的面膜
雖然“可回收”、“可生物降解”、“可堆肥”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美妝産品的宣稱中,但它們的歸宿卻并不一定如品牌期望的那樣。世界經濟論壇的資料指出,全球隻有14%的塑膠包裝被收集回收,The Recycling Partnership的首席執行官Keefe Harrison曾表示:“回收問題看起來似乎早就該被解決了,但事實是隻有一半的美國人能夠像扔垃圾一樣友善地讓廢料回收。”
而“可生物降解”也并非如許多消費者所了解的可以讓産品快速地“回歸自然”,Credo的社會責任總監Mia Davis認為這個概念經常被洗綠,她說:“植物和食物的廢料要容易分解得多,而且分解過程不會使用太多能量和時間,最後能形成高品質的肥料,但對塑膠來說情況并非如此。”另外,TerraCycle的一份研究顯示,隻有十分之一的工業堆肥器接受可堆肥的塑膠。
Credo在其可持續包裝準則中規定,對于可回收或可堆肥的産品,品牌需要提供清晰的說明,告訴消費者如何處理用完後的産品。雖然消費者教育是循環經濟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整個産業的回收和廢料處理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讓一個産品,尤其是使用次數很少的産品更加環保仍然需要整個産業的共同努力。BINC
撰文:Lee
圖檔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