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來看一組資料。1839年,據倫敦“戒除惡習委員會”的統計,倫敦的妓女有8萬人。有一個時期,維也納成為歐洲的“性都”,在19世紀20年代,40萬人口中就有兩萬名妓女,平均每七個男人擁有一名妓女。而最瘋狂的還要數法國。19世紀60年代,巴黎的妓女人數已經将近12萬人。
是的,18-19世紀歐洲娼妓業的黃金時代就是如此,史料大量記載了這個時代的風俗業情形,無論是低端的街頭妓女還是高端的交際花妓女,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客戶群體。
提到巴黎的娼妓業,就一定要說“蒙馬特”。這裡是很多夜總會與風月場所的所在地,比如如紅磨坊(Moulin Rouge)、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和黑貓(Chat-noir)夜總會,那裡有數不盡的漂亮姑娘,跳不完的舞,喝不完的酒和咖啡,還有無盡的喧嚣與持續到深夜噴薄而出的荷爾蒙。
雷諾阿《煎餅磨坊的舞會》
勞特雷克《紅磨坊的舞會》
德加《苦艾酒》,左側這個清晨就喝烈酒的女人,是個剛與客人春宵一夜的娼妓。
梵高《悲傷》,妓女西嫣。
海明威說,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巴黎作為“完美的現代化”城市,生活在其中的娼妓群體,在這座城市上演着怎樣的戲碼?在同時期畫家的作品中,她們以各種面貌出現了。
馬奈《娜娜》,1877年
過得看起來比較滋潤的,有馬奈畫中這個進階交際花娜娜,畫中的豪邸,就是右側這位隻露出半截臉的黑衣紳士送她的。你看娜娜膚若凝脂、氣色大好,穿着當時最時髦的衣着打扮,讓人完全無法想象她發迹前的窮苦底層出身。然而正是巴黎當時保養進階妓女的風氣,讓無數美貌的窮姑娘半隻腳踏入了上層社會圈子。
此刻的娜娜,正身着華服,在鏡前塗塗抹抹。她要去做什麼呢?也許能在小玉的另一本書《藏在名畫裡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在美好時代的巴黎,進階交際花們以各種形式被邀請到宴會和娛樂活動裡,堪稱巴黎社交界中的精華。一年一度的巴黎歌劇院舞會,是巴黎最受歡迎的化妝舞會,人們在這裡看歌劇、跳舞和社交。在這裡,你會與巴黎最有名的人擦肩而過,穿梭于眼前的,有演員、社會名流和各種膚色的外國人。
亨利·熱爾韋《巴黎歌劇院的舞會》1886 年
在蒙馬特地區,交際花們出入最頻繁的地方,應當算是紅磨坊了。而在印象派畫家中,就有一位常年混迹于紅磨坊、畫出此地聲色犬馬的畫家:勞特雷克。這個自幼身患殘疾如矮人般的貴族男人,瘋狂的鐘愛表現一種題材,那就是紅磨坊歌舞秀的舞女們。有人評說:“時至今日人們很難找到一位以娼妓為題材并且創作出如此驚世駭俗的傑作的怪才。”是以,勞特雷克被美譽為“蒙馬特之魂”。
勞特雷克《鏡前的自畫像》,1882年
在他的畫中,有在紅磨坊的舞會上妖娆的把腿翹得高高的、瘋狂跳着康康舞的舞女們。她們跟着狂熱的音樂節奏,扭動着豐滿迷人的腰臀,那直直的快要踢到天花闆的大腿,将裙下春光暴露無遺。搞怪歌伶伊薇特·吉爾貝、夢幻舞者路易·福勒、康康舞皇後珍妮·阿弗莉……這些當時大名鼎鼎的紅磨坊紅人舞女,都曾出現在勞特雷克的畫中。在酒精和夜色的助理推下,舞女們跳的起勁,客人們玩得盡興。
勞特雷克《在紅磨坊跳舞》,1889-1890年
勞特雷克《伊薇特·吉爾貝向觀衆緻意》,1894年
來紅磨坊找樂子的,不乏一些社會上有頭有臉的文藝界人士。比如在《紅磨坊》畫中的人物都能叫得出姓名:右側露出半邊被燈光照到臉色發綠的是舞女美彌爾頓,遠處圓桌上圍坐着的,有攝影師塞斯考與吉柏特、舞女卡隆娜、 批評家杜賈登。他們是紅磨坊的常客。
勞特雷克《紅磨坊》,1892年
勞特雷克的畫,
我們下一期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