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視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羅慧
2月26日,佛山南海12位“南海獅團”首批成員在“南海獅團誕”中正式亮相!西樵山下聽音湖畔,獅團巡遊、團禮、祈福、春闱逐一拉開這場節日慶典的帷幕。醒獅源于南海,世代相傳,曆久彌新。東方雄獅已醒,國人無不振奮,中國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醒獅文化呼喚新擔當。為此,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緊跟中央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以及“全面複興傳統文化”的重要國策,持續發力,創新舉措,與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特發起“南海醒獅煥新發展計劃”,赓續傳統文化的脈絡,積極回應當代文化創新的表達方式,用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嶺南文化,推動南海醒獅文化可持續化發展。

醒獅團成員一一亮相
“南海獅團誕”活動由佛山市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作學術指導。為響應疫情防控要求,活動以聽音湖廣場、飛鴻館為主會場,同時在央視網、文旅中國、微網誌、微信等多個平台開設實況直播,得到了海内外觀衆的廣泛關注。
在鑼鼓喧天中,迎風飄揚的獅旗,旌旗招展的獅團團旗,喜氣洋洋的大頭佛,威風凜凜的12隻成團獅子,恣意昂揚的參賽獅隊,組成了具有鮮明南海特色的巡遊方隊,變換出“醒”字隊形,展示出醒獅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巨大魅力,獲得現場觀衆的熱烈喝彩。活動正式開始。一組氣勢非凡,栩栩如生的手繪插畫形象揭示了南海醒獅從瑞獅到醒獅的曆史變遷。千年曆史,獅舞長盛不衰。如今,活力新南海,雄獅展新篇,活動主辦方立足南海區現存2700支獅隊,挑選具代表性、傳承性、創新性的十二隻獅子組成“南海獅團”,以新媒體、新形式、新故事,面向新時代新人群講述南海醒獅故事。
本次亮相的十二獅中,既有德高望衆的大師,也有清新笑笑靥的少年一族,有當自強的魄力擔當,也有元氣滿滿的萌獅代表。藍獅阿明、愛心獅阿洪、止戈獅阿忠、後浪獅安仔、老獅傅阿峰、斜杠獅皮仔、元氣獅樂仔、爺青獅阿承、新潮獅阿in、翰林獅阿朗、小獅妹阿萍。
現場上司與嘉賓共同完成了點睛儀式
南海獅團成團儀式延承了“新獅點睛”的傳統,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廣東醒獅傳承人黎念忠領讀儀式,現場上司與嘉賓共同完成了點睛儀式,南海獅團正式成立!
佛山市南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梁惠顔表示,本次獅團亮相活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進行了創新,在内容上,活動的音樂在傳統的鼓點基礎上加上了國潮新元素。與此同時,在南海,從幼稚園的小朋友到古稀老人,都有一批立志于傳播醒獅文化的群體,本次獅團挖掘了12頭獅子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打造了南海獅團,為他們設定了節日,讓更多的青年朋友喜愛他。而在傳播形式上,本次除了設定電視直播,還開辟了抖音号、快手号,不斷更新動态。“本次獅團把12頭獅子的形象展示出來,希望通過這種活動,讓傳統的醒獅文化注入時代精神。”她表示,未來,南海将守正創新,持續優化更新醒獅比賽,推動醒獅競技規範化發展,為南海醒獅競技向全國、全世界的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丘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