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梁家榮教主播陳誠掌握獅頭基本動作。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黃釨敬用兒童醒獅道具“關公獅”表演。

10歲的“大師兄”帶我沉浸玩醒獅

主播陳誠挑戰跳樁,兩樁距離1.8米。

眨眼、舔身、抖毛、爬樁……這些神奇的醒獅表演動作要怎麼學?作為嶺南文化名片,醒獅表演承載着許多廣東仔的童年記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人的共同文化符号。南都、N視訊《進擊的非遺》第一季尋找散落在灣區的第五批國家級非遺明珠,第一期來到深圳上合村上川黃連勝醒獅國術隊,帶你沉浸式體驗醒獅的秘密!

尋找醒獅傳承人

“你看,獅子是活的吧!”

去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深圳市上合村的“上川黃連勝醒獅舞”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高樓林立的深圳寶安區,我們如願找到了這項非遺技藝傳承的訓練基地。滿滿當當的獎杯和錦旗證明着這支醒獅隊的專業,也讓即将體驗的出鏡記者心裡打起了鼓。

遮雨棚緩緩拉開,高樁就在基地門口的場地上,“上川黃連勝”的旗幟一立,大鼓一擺,居民們馬上就把目光聚焦到醒獅國術隊隊員身上——醒獅表演要開始了!

“你看,獅子是活的吧!”上川黃連勝醒獅舞傳承人黃志輝向我們介紹醒獅國術隊的表演。紅色的獅子自信張揚地跳躍,靈巧靈活地爬樁,偶爾還險些跌落高樁,前一刻吊着觀衆的心,後一刻又得意地眨眨眼抖着一身紅毛去攀新的高樁。

表演結束後,梁家榮揭下醒獅獅頭,我們這才看到了活靈活現獅子的“幕後導演”。這位80後青年不僅是上川黃連勝醒獅舞傳承人,也是醒獅國術團的總教練。

上川黃連勝醒獅團不僅具有“南獅”的傳統特色,而且在舞獅技巧上保持着國内頂級水準,多次在粵港澳大灣區醒獅邀請賽中得到金獎。記者看到,訓練基地裡獎杯擺得滿滿當當。

據了解,黃連勝醒獅國術團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黃連勝師傅是知名的愛國人士,由他開創的醒獅舞,至今已傳四代,發展出多個分支,上川黃連勝醒獅團目前有50人左右,大部分是青少年。

勇敢者的遊戲

“來試試跳高樁嗎?”

“來試試跳高樁嗎?”梁家榮教練就向N視訊出鏡記者下了“挑戰書”。表演台上的高樁,高度從一米到兩米半不等,錯落排布在一條直線上。高樁之間的距離短的有半米,符合大部分人走路的步幅,距離長的達1.8米。出鏡記者要挑戰的就是這條線路上第一個需要跳躍的高樁——從1.5米高的樁台跳躍1.8米到另一個高樁上。

高樁下鋪着軟墊,兩位醒獅師傅也做好了防意外的準備。出鏡記者站在高樁上準備起跳,從她的視線往下看,垂直地面軟墊的距離有3.1米。縱身一躍,一個空中的大跨步後,雙腳前後落樁,穩穩地站在對面的高樁上。

這次高樁挑戰成功後,梁家榮教練也同意了出鏡記者學習醒獅基本動作的請求。“國術很重要,醒獅舞得漂亮,一定要國術基本功紮實。”梁教練馬上開始示範,馬步、撲步、金雞獨立步,這些動作不僅考驗基本身體素質,還考驗核心力量的穩定。

這次拜師學藝吸引了周圍不少居民和醒獅師傅觀看,訓練基地門口,也探出了兩個小腦袋,個頭稍小的男孩正是梁家榮教練的兒子梁钊彬,個頭高一些的男孩是黃志輝的兒子黃釨敬。比起剛剛拜師學藝的出鏡記者,這兩個不過10歲的孩子已經算得上是“大師兄”。

醒獅夢也是英雄夢

“這個獅頭是張飛!”

在訓練基地正堂中間擺着一個兩米多高的醒獅獅頭,近看能感受到十足的沖擊力和壓迫感,黑紅交錯的獅子有着青色的鼻子、黑短的胡須,眉頭緊鎖、怒目圓睜。“這是張飛!”梁钊彬指着獅頭介紹,指尖都透露着驕傲。

醒獅獅頭借鑒粵劇中三國曆史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等臉譜進行“寫色”,與粵劇角色化妝的手法和作用相同。而這頭“兇悍骁勇”的獅子,就是粵劇中的武獅“張飛獅”。細細看這頭獅子,眉間和頭頂都有由兩種色彩組成的球纓,這和粵劇中的頭飾如出一轍。

梁家榮教練表演用的獅頭有4斤重。“這個太重了,我們自己練是輕的。”10歲的黃釨敬向我們解釋。

訓練用的竹制醒獅獅頭不到半斤,沒有繁複的裝飾物,能幫助練習者看清獅頭的内部構造。“手抓在這根粗的杆子上,一隻手拉繩控制獅子眨眼,另一隻手控制嘴巴。”黃釨敬一邊示範一邊教出鏡記者控制獅頭。随着身體運動和獅頭操作,醒獅獅頭不隻有張嘴和眨眼兩個動作,更有了好奇、探索、困倦等多種表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訓練場裡年紀最小的并不是8歲的梁钊彬,一旁觀看的阿姨抱着個小孩,一邊定睛看舞獅一邊無奈地說:“3歲就是虎頭虎腦的,一聽到舞獅就一定要來看。”

“要練醒獅,先練國術。”梁家榮教練說。黃氏宗祠的敦睦堂前,梁钊彬和黃釨敬為我們展示了洪門拳套路。下午的陽光打在兩個神情認真的非遺少年臉上,一滴豆大的汗水從黃釨敬的睫毛上落下。立于健身、載于獅技、歸于武德,在這裡代代相傳的不僅是醒獅技巧,還有修身養性的國術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