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作者:草竹道人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20世紀主體觀念在當代社會中的意義與挑戰。首先,通過對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進行比較分析,揭示了20世紀主體觀念的多樣性與局限性。随後,從當代社會的角度出發,讨論了主體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以及與世界的互動關系。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I. 引言

自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以來,主體問題一直是哲學思考的核心之一。在哲學史上,人們對主體的了解與定位不斷演變,尤其是在後現代思想的影響下,出現了對主體概念的激烈質疑與解構。德勒茲和福柯作為後現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對主體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主體的複雜性與脆弱性。

德勒茲以其獨特的事件哲學、塊莖說和倫理價值學說,建構了一種對主體的解構觀念。他認為,主體不是一個固定的、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在事件的流動中不斷被建構與重構的過程。德勒茲的思想深刻挑戰了傳統主體觀念的穩固性,引領人們重新審視主體與世界的關系。

與此同時,福柯則通過對主體的曆史考察,揭示了主體概念的生成與消亡。他從權力、知識和道德的角度出發,探讨了現代主體的形成過程,以及在權力知識網絡的影響下,主體如何逐漸被消解和解構。福柯的主體死亡論引發了廣泛的讨論與反思,引導人們重新審視主體的本質與存在方式。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II. 主體的曆史演變

A. 笛卡爾以來的主體觀

自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以來,主體問題成為哲學思考的核心之一。笛卡爾通過質疑一切外在的經驗和權威,試圖找到一個不容置疑的、純粹的存在的起點。他将主體界定為一個思考的實體,通過思考而得以确認自己的存在。這一觀點将主體置于思維的中心地位,強調了自我意識和理性的重要性。在笛卡爾看來,主體是一個具有自主性和理性的個體,是一個獨立于世界的存在。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B. 不同時期主體理論的變遷

随着現代哲學的發展,對主體的了解與定位也發生了變化。啟蒙運動時期,主體被視為理性的個體,具有自由意志和自主選擇的能力。康德強調主體的自律性和普遍性意義,将主體的自主性建立在理性和道德法則之上,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概念的轉折和擴充,認為自由意志是人類的固有特性,而不是來自外部的指令或自然的決定。康德的主體理論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哲學思想,為主體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決定提供了理論基礎。

然而,随着現代社會的變革和科技的發展,主體理論也面臨着新的挑戰和考驗。尤其是在後現代思想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對傳統的主體觀念進行質疑與解構。德勒茲和福柯作為後現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對主體問題提出了全新的觀點與解讀。

德勒茲通過他的事件哲學和塊莖說,重新構思了主體的概念。他認為,主體不是一個獨立的、穩定的實體,而是在事件的流動和過程中不斷被建構和重塑的。德勒茲強調了主體與世界的互動性和流動性,認為主體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存在,而是一個動态的、多樣化的過程。他的主體觀念颠覆了傳統的主體中心主義,強調了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為主體問題的重新思考提供了新的視角。

與此同時,福柯則從權力、知識和道德的角度出發,對主體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他認為,現代主體是在權力知識網絡的影響下形成的,是一種權力與知識的産物。福柯通過對主體的曆史考察,揭示了主體概念的生成與消亡,主張主體不是一個固定的、獨立的實體,而是一種權力和知識的産物。他的主體死亡論引發了廣泛的讨論和反思,對主體問題的解構和重建提出了新的挑戰。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III. 德勒茲的主體解構

A. 事件哲學的主體觀

德勒茲的事件哲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主體觀,與傳統的主體中心主義有着根本的差別。在事件哲學中,主體不再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穩定的實體,而是被視為一個在事件的流動和過程中不斷被建構和重塑的存在。

事件哲學将主體置于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背景下,強調了主體與世界的互動性和流動性。德勒茲認為,主體不是一個靜止不變的存在,而是一個動态的、多樣化的過程。主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不是單純由主體自身所決定的。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B. 塊莖說對主體的影響

德勒茲的塊莖說對主體問題提出了深刻的挑戰和啟示。塊莖說是德勒茲與吉勒姆·吉雅爾合作提出的理論,試圖解釋和重新構思主體與世界的關系。在塊莖說中,德勒茲和吉雅爾将主體比喻為一種不斷生成和連接配接的“塊莖”,它們在不斷地生長和演化中形成了複雜的網絡。

塊莖說強調了主體的分布性和複雜性,拒絕了傳統主體中心主義的觀點。主體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的實體,而是一個與世界緊密相連的複雜系統。主體的身份和意識是在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和交流中不斷被建構和改變的,而不是由内在的本質所決定的。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C. 倫理價值學說與主體的關系

德勒茲的倫理價值學說對主體問題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千高原》中,德勒茲與費利克斯·瓦塞爾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倫理學觀點,試圖超越傳統的道德二進制主義,建構一個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倫理學架構。

德勒茲和瓦塞爾強調了主體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認為每個主體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他們試圖打破傳統的道德規範,提倡一種更加關注個體需求和多樣性的倫理觀。在他們看來,倫理不應該是一種統一的、普遍适用的規範,而是應該尊重每個主體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為每個主體的自由和發展提供空間和支援。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IV. 福柯的主體考察

A. 主體的誕生和消亡

福柯對主體的考察始于他對權力和知識關系的分析。在他的著作中,主體并非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而是在權力和知識關系的運作中不斷被塑造和重構的産物。福柯認為,現代主體的誕生與西方近代知識權力的演進密切相關。通過對知識的生産、分類和監管,權力機構不僅塑造了個體的行為,也塑造了主體的形成。

然而,随着現代性的發展,福柯認識到主體的地位開始發生轉變。他指出,現代社會的權力機構越來越傾向于對主體進行細微、全面的控制和監視,進而導緻主體的失能化和解體化。主體逐漸被納入到各種知識權力的體系之中,成為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對象,而非自主意識的主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福柯提出了“主體的消失”這一概念。他認為,現代社會的主體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自主性和主導性,成為了知識權力體系中的被動客體。主體不再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實體,而是被納入到各種權力關系之中,失去了自身的主體性。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B. 現代哲學史中的主體地位

福柯的主體考察不僅局限于現代社會,還涉及到對現代哲學史中主體地位的反思。他指出,從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自律的主體”,再到尼采的“超人”,現代哲學史中的主體地位經曆了多次轉變和重構。

在福柯看來,這種轉變反映了現代社會權力和知識關系的演變。随着現代性的發展,主體的地位和功能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最初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意識,到後來的自我規訓和自我管理,再到最終的自我超越和解構,主體在現代社會中經曆了一系列的轉變和颠覆。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C. 主體死亡論的論證

福柯的主體死亡論是他對現代社會主體問題的一種重要觀點。他認為,現代社會的主體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和功能,成為了權力和知識關系的被動對象。主體不再具有獨立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而是被納入到各種權力關系之中,成為了被統治和控制的對象。

福柯的主體死亡論并非宣揚主體的徹底消失,而是指出了主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失能化和解體化趨勢。他認為,主體的消失并非是一種徹底的滅絕,而是一種新的形式和狀态的轉變。在現代社會的權力和知識關系中,主體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成為了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客體。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V. 後現代對主體的挑戰與重建

A. 後現代對主體的破壞性影響

後現代主義哲學對主體的觀念提出了挑戰,它認為傳統意義上的主體性已經不複存在,主體已經被解構或瓦解。這種破壞性影響源于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體的批判,後現代主義認為現代主體是建立在穩定、固定的基礎上,但實際上卻是不斷變化、分裂和多樣化的。

後現代主義的破壞性影響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體的分裂與多元化: 後現代主義拒絕将主體視為一個固定、統一的實體,而是認為主體是分裂、多元化的。這種觀念挑戰了傳統的主體中心性,主張主體是由多種力量和影響構成的複雜網絡。

語言和符号的颠覆: 後現代主義強調語言和符号的遊戲性和流動性,它們不再是穩定、透明的工具,而是充滿了歧義和多義性。這種語言和符号的颠覆挑戰了主體通過語言和符号來建構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的能力。

權力和知識的崩潰: 後現代主義批判了現代社會中權力和知識的固化和中心化,主張解構權力和知識的結構,使其變得更加分散、多樣化和流動化。這種權力和知識的崩潰使得主體無法依靠傳統的權力和知識結構來建立自我認知和社會身份。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B. 主體解構的一體化特征

盡管後現代主義對主體提出了破壞性的挑戰,但在主體解構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一體化的特征。這種一體化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跨文化和跨身份的交流: 後現代主義強調了文化、身份和權力的多樣性和交織性,主張在跨文化和跨身份的交流中尋找主體的可能性。這種交流使得主體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文化和身份,而是可以在多元的文化和身份中進行自我建構和認同。

網絡化的主體性: 後現代主義倡導了網絡化的主體性觀念,認為主體是由多種力量和影響構成的複雜網絡。這種網絡化的主體性使得主體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和社會緊密相連的一部分,主體的存在和行動是基于網絡關系的。

身體和感官的重建: 後現代主義強調了身體和感官的重要性,認為主體不僅僅是一個理性的思維者,還包括身體和感官的經驗和表達。這種身體和感官的重建使得主體不再局限于理性和語言,而是可以通過身體和感官來體驗和表達自我。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C. 主體的重建立構與價值

盡管後現代主義對主體提出了挑戰和解構,但它也為主體的重建立構提供了可能性。在後現代主義的視野中,主體的重建立構是一個不斷變化、多樣化的過程,它展現了主體的自由、創造性和活力。

自我認知與身份建構: 後現代主義強調了主體在自我認知和身份建構中的自由和多樣性,主張主體應該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來建立自我認知和身份認同。這種自我認知與身份建構使得主體不再受限于傳統的固定、統一的身份,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境進行靈活的調整和變化。

社會參與與政治行動: 後現代主義強調了主體在社會參與和政治行動中的重要性,認為主體應該通過參與社會和政治活動來實作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這種社會參與與政治行動使得主體不再局限于個人私利,而是可以為社會和集體利益而奮鬥,展現了主體的社會責任和政治參與。

生命經驗與情感表達: 後現代主義強調了主體在生命經驗和情感表達中的重要性,認為主體應該通過體驗和表達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實作自我價值和意義。這種生命經驗與情感表達使得主體不再局限于理性和邏輯,而是可以通過感性和情感來感覺和表達自我,展現了主體的情感智慧和審美體驗。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VI. 主體的當代意義與思考

A. 20世紀主體的身份與局限性

20世紀的主體觀念受到了各種思想流派的影響,從福柯的權力知識主體到德勒茲的分子化主體,主體在不同理論架構下呈現出多樣性。然而,這些主體觀念都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福柯所提出的權力知識主體在其對權力與知識關系的強調中,忽視了主體的自主性和個體價值,将主體置于權力與知識的管控之下。這種主體觀念限制了個體的自由發展與創造性表達。

其次,德勒茲的分子化主體強調了主體的多元性與流動性,但卻忽視了主體的穩定性與連續性。這種主體觀念使得個體在不斷的變化與分裂中難以建立持久的認同與價值。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B. 主體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

在當代社會中,主體的地位與責任變得更加複雜與關鍵。一方面,個體在資訊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面臨着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選擇與挑戰,主體的自主性得到了更大的強調與重視。另一方面,社會的複雜性與不确定性使得個體在面對各種壓力與困境時,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體不僅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還需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發展和人類福祉做出貢獻。這種社會責任不僅展現在個體的行為和言論中,還展現在對他人和環境的關懷和尊重中。主體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不僅是一種權利和自由的展現,更是一種社會參與和責任的展現。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C. 主體與世界的互動關系

主體與世界的互動關系是主體哲學中的重要議題。在當代社會中,主體與世界的互動關系變得更加複雜與多樣化。個體通過社交網絡、媒體傳播等各種管道與世界進行交流和互動,同時也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然而,主體與世界的互動關系并非單向的影響與被動接受,而是一種動态的互相作用和共同建構。個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影響着周圍的環境和他人,同時也受到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和塑造。這種互動關系使得主體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與世界緊密相連的一部分,個體的存在和行動是基于與世界的互動和交流。

主體之謎:德勒茲與福柯的主體解構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Massumi, B. (2002). Parables for the Virtual: Movement, Affect, Sens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apacharissi, Z. (2010). A Networked Self: Identity, Community, and Culture on Social Network Sites. Routledge.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