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嗨,大家好!歡迎光顧小韋情感站。鮮活的案例絲絲入扣,如醇香的咖啡沁入你的心田,讓你釋懷感動,唇齒留香,勇敢向前!

如果問大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取決于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取決于兒女是否孝順。這個回答有錯嗎?沒有,這個回答其實是對的。但問題是,兒女是否孝順,又是取決于父母的教育,不是你們之間有血緣關系,就會天然生出孝順之情來。圖網絡。

父母在兒女面前的言行,對兒女的影響持久又深遠,我們看周圍,不難發現,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對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重男輕女的父母是存在的,即使是兩兄弟,兩姐妹,有一些父母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得失”來差別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不僅會導緻兒女之間的關系不好,在最後,其實也會影響父母自身的晚年生活。所有關系都是互相的,如果父母一直對孩子們厚此薄彼,一碗水傾斜太厲害。那麼一直習慣享受的孩子,以後多半還是隻要利益而不願付出。而另一個被你忽視傷害的孩子,剩下的也隻有冷冰冰的義務了。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李萱的老公趙強,有一對偏心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不少父母都比較心疼最小的孩子,趙強父母也是如此。不過,這個弟弟确實比哥哥能說會道,從小就嘴巴甜,懂得看人臉色。比起哥哥的個性木讷,直性子,确實更讨人喜歡,更别提是自己父母了。

李萱在結婚前就知道自己公婆偏心,父母其實也阻攔過,但她聽不進去。有些事情,沒有經曆過,是真的覺得自己能處理好,也覺得自己不會遇上父母擔憂的問題。就像她堅信,自己隻要沒想着要公婆幫忙,那公婆是否偏心,又有什麼關系呢。

大多數父母都是拗不過自己的孩子的,李萱堅持,兩人還是結婚了。結婚的時候,沒有彩禮也沒有婚房,就連婚禮的開銷都是李萱娘家承擔的。婆家的理由是還有小兒子在念書,要花錢。李萱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多說,她心裡清楚婆家就是不願為這個兒子花一毛錢而已。

結婚後,李萱夫妻倆一起創業,自然了,起步資金也是娘家給的。加上兩人的一些積蓄,以及向親朋友好友借了一些。兩人起早貪黑,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幾年時間過去,辛苦換來了回報,雖然房子是小戶型,車也是代步車,但好歹是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這讓李萱很滿足,對未來的生活也更有動力。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婚後這幾年,公公婆婆對于趙強這個大兒子,屬于要錢的時候一家人,剩餘時間是陌生人。幾年時間,婆婆找各種理由,從她們手裡要走了不少錢。但隻要不太過分,李萱看在長輩的份上,每次也都滿足了的。可惜,很多人都會得寸進尺。

李萱女兒6歲的時候,小叔子戀愛了,很快兩人就開始談婚論嫁。其實李萱私底下,一直有點擔心,這個小叔子不愛學習,畢業了也遊手好閑,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但公公婆婆就這麼一直寵着,李萱也就沒有多說什麼。談婚論嫁的時候,因為女方父母不願意自己女兒嫁給一個沒有正經工作的人,又拗不過女兒。是以提出了比較苛刻的要求,想要以此來讓準女婿退縮。但小叔子鐵了心要娶,居然滿口答應了。于是接下來的日子,李萱就見到公公婆婆一直忙着小兒子的彩禮和婚房。可家裡條件擺在這裡,不管怎麼努力,勉強湊夠了彩禮之後,婚房是真的買不起了。小叔子在家裡要死要活,婆婆實在沒辦法,就把心思動到了大兒子兩口子身上。

婆婆過來理直氣壯地要求大兒子出錢,說:“你們這幾年做生意賺了不少吧,弟弟的婚房,就交給你們了。我也是講道理的,全款買不起,貸款首付也行。”趙強和李萱目瞪口呆,緩了好久,才算消化了這個無理要求。趙強開始和婆婆訴說做生意的不容易,表示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賺錢,加上家裡開銷也大,真的沒有錢可以幫忙買房子,再說了憑啥弟弟結婚,要哥哥買房子。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婆婆沒耐心聽,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兒啊,你就這麼一個弟弟,不要這麼冷血。要是暫時沒有錢,可以把你們現在住的房子抵押了,以後每月按時還錢就行了。這錢,就算是報答我對你的養育之恩吧。”李萱被氣笑了,終于沒忍住,拿出了賬本。因為做生意需要知道每一筆錢的去處,是以生意上也好,家裡開銷也好,都是有記賬的。賬本上幾乎隔幾頁就會出現婆婆的名字,李萱朝婆婆說:“你确定要和我們算錢嗎?”婆婆有點不好意思了,但還是罵罵咧咧,最後看平時好脾氣的兒子也發火和自己計較了,她嚷嚷了幾句沒良心和白眼狼之後,離開了。

小叔子的婚房最後還是買了,婆婆賣掉了老房子,以及把自己兩口子的“棺材本”都拿了出來,總算是湊夠了婚房的首付。小叔子的婚禮,李萱夫妻去參加了,兩人商量了之後,給了2萬的紅包,可能不算多,但也不少了。不過婆婆和小叔子不高興,後來婚禮剛剛結束,小叔子還跑來拉住我們哥哥,說要談談父母以後的養老問題,就是住誰家的問題。趙強生氣了,說:“爸媽賣掉房子的錢,可是給你買了房子,家裡的積蓄也都花在了你身上。爸媽在新房子裡才住幾天,你就這麼迫不及待要趕人了。”小叔子理所當然地說:“爸媽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你憑啥想讓我一個人養老。”趙強氣壞了,兩人差點沒打起來,萬幸當天是婚禮,小叔子還有所顧忌,反正最後不歡而散。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後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小叔子沒有提及公婆居住問題,公婆也沒有跑來找茬。趙強每月給生活費,一周去弟弟家看望父母(從來不會空着手)。正當李萱以為事情翻篇的時候,公公中風了,雖然送醫院及時,但年齡擺在這裡了,出院後生活還是不能自理。婆婆年齡大了,照顧起來也力不從心,最關鍵的是,小兒媳不願意一個癱瘓在床的老人住在家裡。

婆婆表示了了解,當下帶着小兒子跑來找大兒子,說:“我知道你介意我和你爸把家裡的财産都給你弟弟了,但這事情我們說了算。你是我們的兒子,給我們養老天經地義。”趙強弟弟表示自己可以每月提供5百元,然後趙強負責給爸媽養老。趙強聽着母親這番話,冷眼看着弟弟的嘴臉,終于徹底心寒。

5百元,連父親每月的藥費都不夠。他笑了笑,和弟弟說:“沒問題,我和你一人半年,輪流照顧爸媽;或者兩家一起出錢,送爸媽去養老院。想要把爸媽丢給我一個人照顧,那你想都别想。我不是以前的我了,我也不是你父母,不會繼續慣着你。”

父母偏心,弟弟理所當然:哥,每月給你5百元,你負責給爸媽養老

父慈子孝,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裡的養育,不僅僅是指穿衣吃飯。如果作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卻還想着讓從小就被忽視的孩子盡孝,坑這個孩子去幫襯自己喜愛的孩子。那作為父母,未免也太可笑了,自然也隻能換來這個孩子冷冰冰的,基于義務的孝順。

兄友弟恭,感情是互相的,你對我好,我也會對你好。你若仗着父母寵愛,算計我,我心寒了,自然也會和你斤斤計較。文中兩兄弟因為父母養老問題反目,父母因為偏心而不受其中一個孩子待見。本應該是天經地義的贍養問題,卻被孩子們互相推诿,誰又能說不是當初這對父母偏愛的結果呢。

有人或許會說,都過去了,生養自己的父母,有着血緣關系的親兄弟,又何必這麼斤斤計較。有人或許能放下,但有人不能。你們說,文中的哥哥,最後的決定有錯嗎?如果是你們,你們會“一笑泯恩仇”嗎?

着力打造傳媒大視野,行業新标杆,願每日好文伴你同行,如陽光雨露滋潤你美好心情,願風雨過後,陽光初升在每一個清晨,下期再見,朋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