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本文作者:周遊

2 月 16 日夜裡 23: 00,菲律賓馬尼拉,我正要入睡。

突然,身旁睡夢中的兩歲寶寶呼吸不暢憋醒,大哭,吸氣困難伴有喉鳴,腹痛,觸及腹部鼓鼓的,持續約 15 分鐘。

作為一名眼科醫生,真是羞愧,我居然沒有看出來是什麼病!一邊收拾東西準備去醫院,一邊微信聯系我的大學室友兼兒科醫生。但因為太晚了,沒有聯系上。

醫院急診

醫院離家很近,10 分鐘後,我們就趕到了全菲律賓排名前十的私立醫院 The Medical City,這家私立醫院擁有單獨的兒科急診大樓。

到兒科急診後,寶寶呼吸明顯改善一些,肚子也不鼓了,也軟了。接診醫生詢問我們在醫院有沒有固定的兒科醫生。

在菲律賓,一般家庭會傾向于有固定的醫生看病。是以孩子生病,通常的流程是接診醫生給私人兒科醫生打電話,然後直接轉給這位醫生。

但我考慮到那位醫生的專業是新生兒,不對口;孩子情況又比較急,我怕以菲律賓人的不着急勁兒,來回打電話、醫生再過來可能白白耽誤時間。

于是,我說忘記兒科醫生名字了(菲律賓人名字特别長,我是真的忘記了)。

醫院給我們安排了一位當班兒科醫生,看起來二十多歲,年輕、态度溫和的女醫生。

見到孩子後,不緊不慢地詢問了好一會兒病史,我老公着急地說:「你是不是先給檢查一下?」

她給寶寶測了體溫,耳部體溫:38.7。

這就奇怪了,我摸頭和身上也不熱啊?

在我們的疑惑中,又換了另一個看起來很年輕的兒科醫生過來繼續詢問病史,還看了寶寶發作時的幾段症狀視訊,并做了複測:

體溫:反複測了幾次體溫都正常;

血氧:正常,心率:140;

聽診器聽了肺部說沒事,查體腹部也說沒事。

這位醫生看起來也沒有搞清楚是什麼病,查完以後就去寫病曆了。過了幾分鐘過來說:「可以觀察」。

因為寶寶發病的時候,我摸她肚子鼓鼓的,就跟醫生建議做一下腹部檢查。

醫生說:「那就做個肛門檢查,取一下糞便,看看是否有異常。」

我拒絕了,因為寶寶白天的時候排便正常,而且排便排了兩次都是正常的,也沒有嘔吐、腹痛症狀,現在寶寶的肚子也是軟的,也沒有再說肚子痛。

我平時會跟寶寶玩指耳朵,鼻子,肚子等全身器官遊戲,是以寶寶基本能夠準确識别并指出哪裡疼痛。

醫生又說:「那就查個腹部平片看看吧」。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作者供圖

然後就有專人推輪椅帶寶寶去做檢查,平片結果出來後,醫生最後的診斷是:便秘。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真的隻是便秘...?

雖然不能确認,但出于醫生的敏感,我總感覺寶寶發病的時候喉聲異常,是以又給兒科住院醫生放了剛剛在醫院新錄的視訊,再确認一下病情和診斷。

但她仍然沒有發現異常,最後給開了半個月的乳果糖和退燒藥,就讓我們回家了。

最後付款,一看賬單,吓了一跳。

去急診科一共幹了兩件事:醫生詢問病史、簡單查體,和做了個腹部平片,竟然花了差不多八百人民币。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确診

回家後,因為擔心寶寶再次發病,我就沒有睡覺。以防萬一,熬到早上 7 點多,我給醫生同學、我所在醫院的兒科醫生、以及我認為與寶寶疾病相關科室的醫生發資訊幫忙診斷。

距離寶寶發病 9 個小時,我的大學室友通過我給她發的視訊和寶寶症狀的描述,診斷寶寶是急性喉炎。

同一時間,我們醫院的兒科主任醫師也通過視訊給出了一緻答複。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作者供圖:國内兒科醫生的聊天記錄

聽說是急性喉炎,我馬上吓了一身冷汗。這種病發病快、病症重,耽誤不得,多虧寶貝自身堅強,挺過去了。

小兒急性喉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以 6 個月~3 歲的兒童發病率最高,發病時間集中在每年的 10 月~次年 3 月份期間。

兒童發生急性喉炎時,喉頭局部水腫,導緻呼吸道狹窄,如不及時治療會導緻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經過我室友指導用藥,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 + 口服潑尼松片。寶寶服用後好轉,現在又活蹦亂跳了。

原諒

菲律賓醫院急診的兩位兒科住院醫生沒有診查出寶寶的疾病,但是,我選擇原諒。

誤診是事實,幸而沒有造成大禍。

畢竟我曾經也是從住院小白過來的,我想沒有一個醫生敢說:自己行醫生涯中遇到的每一個患者都能做到百分百的确診。

更何況,我這個高年資的主治醫生自己也是學藝不精,又如何責怪别人呢?

寶寶發病前兩天,張嘴對我說痛,這可能是急性喉炎前兆。我沒在意,忽視了。

這件事,抛卻母親沒能及時發現孩子病症的内疚,我作為眼科醫生,醫師資格證上其實包括了耳鼻喉執業範圍,但我也沒有看出來。

我曾經也在菲律賓醫院做過實習生,也了解他們的醫療體系與國内截然不同,醫生教育訓練機制和醫生晉升基本參照美國。

通常情況下值夜班的是見習、實習或者低年資的住院醫生,高年資的醫生會定點巡視患者,如果有低年資醫生搞不定的患者,或者需要手術的患者,他們會直接接手。但一般首診,都是前者獨立處理。

我遇到的那兩位急診科醫生,很有可能就是缺乏臨床經驗的低年資醫生。

我想,缺乏診斷經驗、疫情影響下醫護人力不足,醫生在忙中出錯、亂中出錯也是情有可原的。

試錯中成長

此次經曆,警醒之餘,還對菲律賓和國内醫療環境的差別生出一絲感歎。

一方面,我深感國内患者的醫療資源擷取、以及政府對醫院的支援遠優于菲律賓,且物美價廉。

菲律賓的私立醫院環境好、機器裝置先進,但醫生的診查費也十分昂貴。

寶寶這次就診,醫生的診查費就比檢查費都貴。如果住院,出院的時候醫生賬單和住院費用分開,假設住院總費用十萬人民币,醫生診療費用可能就要占據 1~2 萬人民币。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作者供圖:聖盧克醫院

菲律賓頂尖的私立醫院

在國内,碰到有經驗的兒科醫生或者耳鼻喉科醫生,對于急性喉炎,就僅需花個挂号費和藥費,通常情況下首診也就三五十塊錢搞定了。即使拍個 X 光片,在國内也就幾十塊錢的檢查,在菲律賓則動辄上千。

國内像急診尤其兒科這種極度缺人的科室,可能副高正高都要值夜班。

盡管菲律賓對在職員工有強制性的社會保險,據菲有關部門統計,在馬尼拉一億人口中,隻有 3000 多萬人能享受到衛生保健服務,大部分無業或失業人員享受不到任何衛生保健服務。

在此基礎上,很多人隻能去公立醫院看病。而菲律賓免費的公立醫院醫療裝置和環境遠遠不如私立,在其排名前十的醫院中,僅有一家是公立醫院。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來源:視覺中國

盡管國立和公立醫院在裝置和衛生情況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醫生診療和檢查都是免費的,至少可以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基礎的醫療保障。

而公立醫院整體水準不如私立也是有迹可循的。免費醫療,再加上實行醫藥分家制度,醫院沒有營收。

菲律賓政府每年預算 97 億比索(約合 1.76 億美元)用于 72 所國家級公立醫院,但由于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日常開支,很多公立醫院入不敷出,緻使許多裝置超期服務落後破舊,部分醫院的環境堪比戰地醫院。

孩子在急診被誤診,做醫生的我為什麼選擇原諒?

另一方面,盡管菲律賓公立醫院整體醫療水準稱不上太好,我還是挺羨慕菲律賓的醫生培養機制的。

因為菲律賓的醫生從見習、實習階段開始,就擁有更多國内醫生所缺乏的的寶貴試錯機會。他們這種教育訓練機制,對患者可能殘忍一些,但是對醫生的業務成長是很有利的。

教育訓練期間自身成長會比較快,尤其是外科,教育訓練結束後,基本常見手術通常都能過關。

我自己此前在菲律賓公立醫院輪轉,因為語言不流暢,效率也不算太高,但從未接到過任何一個患者是以投訴。即使在急診科,除非那種特别緊急的病人送來,大家都會安安靜靜地排一長溜隊等着叫号。

在私立醫院,醫保系統也會給實習醫生和住院醫配置設定患者。患者在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少付部分診療費用。

從學校的教育、到院方重實踐的理念、包括患者的寬容和認可,都讓我感受到這個國家對于醫生培養的耐心。菲律賓的醫院,無疑是很好的培養住院醫生的搖籃。

醫生這份職業是個需要實踐的工作。對于手術,急救或者需要動手的技能科室,隻有自己不斷積累手術量,才能慢慢由量變到質變。

最後,特别感謝我 4317 的寝室室友:兒科、消化科、心内科,急診、超聲科,以及神經科醫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白天無論黑天,隻要我需要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策劃:Beatrice,監制:gyouza)

緻謝:本文經哈爾濱市阿城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馮冶 專業稽核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