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特約作者 |蔡傑

編輯 |田淼

剛剛過去的2021年,對于進入中國多年的戴姆勒來說,有些不同,因為北京奔馳銷量罕見的下滑了8.2%。而剛剛過去的1月份,北京奔馳的零售銷量又一次同比下滑13.1%,事态看起來似乎有些嚴重。但其實還好,下滑的原因,官方已經做了解釋,主要還是晶片短缺造成的,而中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始終會是豪華品牌在華業務增長的支撐點,長期看仍舊是樂觀的。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北京奔馳帶給戴姆勒的奇迹

2005年8月以前,作為全球豪華品牌代表的奔馳,進入中國均以進口為主。此後,戴姆勒與北京汽車合資,讓其能夠以更好的成本效益,更快速的占領了中國市場,同時也保證了更高的毛利率。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北京奔馳誕生那一年,奔馳轎車在全球的銷量為107.8萬台,其中中國市場銷量1.15萬台,占比僅為1.07%;時間到了2021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奔馳在華銷量仍然達到了758,863台,1幾年間翻了66倍,中國市場在其全球銷量的占比,也達到了36%。而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生産的奔馳汽車,銷量從最初的0%提升到了74%,2021年為561,008台。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以上也隻算是北京奔馳的直接貢獻,客觀講,北京奔馳多年來對于中國市場的耕耘,無論品牌,還是管道,都給予了奔馳進口車型的銷售以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也使得戴姆勒在華銷量,能夠超越奧迪,逼近寶馬。2005年前,奔馳在大陸地區銷量約是寶馬的5%,是奧迪的20%。而如今卻能夠并駕齊驅,北京奔馳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北汽是北京奔馳最大的受益方

當然,17年來,在合資中獲益的不隻是戴姆勒,北汽應該獲得了更大的利益。北京奔馳的銷量約占奔馳(含Smart)在全球銷量的26%,但卻占到了北汽股份營收的95%以上。是以有人認為,沒有北京奔馳的北汽股份,基本就“啥也不是”了。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根據戴姆勒财報及其于北京奔馳的股比推算,2020年北京奔馳的淨利潤約為220億人民币左右,其中歸屬北汽股份的利潤約為114億,而根據北汽股份當年的财報顯示,其全年淨利潤為129.6億元,這也意味着北汽股份的淨利潤中,有88%是北京奔馳給的。多年來,北汽體系内的自主技術、産品和品牌,能夠不斷的投入發展,與北京奔馳創造的巨額利潤貢獻是分不開的。逐層上交的利潤,會再次統籌撥配,甚至于連年巨額虧損的北汽藍谷重組增資中,都可能有北京奔馳的利潤影子。是以,把成立了17年之久的北京奔馳,有人形容為是北汽發展的“糧倉”、“利潤奶牛”,或者各種業務的“基石基金”,倒是不為過。尤其是最近幾年,北汽自主品牌,尤其是北汽新能源的發展不順,巨額虧損給北汽帶來了巨大挑戰,又恰逢北京現代這幾年持續低迷,北京奔馳幾乎獨自扛下了所有。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托起北京奔馳的人

如果說托起北汽的是北京奔馳,那麼托起北京奔馳的人,應該就是陳巍了,5年時間把北京奔馳在北汽股份營收中的占比,從73%提升到了95%以上。差不多也剛好是5年前的這個時間點,陳巍接替陳宏良,出任北京奔馳進階執行副總裁,開啟了彼此一個新的時代。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陳巍的履曆顯示,其是一個出身于生産管理領域的上司者,曾任汽車工程及制造部總監兼總裝工廠中的房間經理、生産總監、制造總經理等職,出任北京奔馳中方“一把手”前,是北京奔馳生産制造副總裁。生産型上司者,往往對于事務會精益求精,或許正是這種“工匠”主義追求,讓陳巍在5年間,能夠帶領北京奔馳銷量翻倍。而同期内,一汽-奧迪的增長率僅約為2%,可見陳巍對于北京奔馳的意義,以及對北汽的價值。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當然,對于北汽集團做出巨大貢獻的北京奔馳負責人,不止陳巍一個,無論是其前任陳宏良,還是前前任蔡速平,履職期間也都非常出色,是以屆滿後均得到了更大的舞台。陳宏良從北京奔馳走後,出任北汽股份總裁,而蔡速平2014年離任後,則高升為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而如今5年已滿,如果換屆,陳巍按慣例也會如同前任一樣,“高升”集團,以其對北汽的貢獻,成為副總經理應該不在話下。不過至今遲遲沒有動靜,也有外界猜測,由于去年北京奔馳業績下滑,假如陳巍屆滿後崗位調整,可能會存在一些變數。不過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畢竟晶片短缺導緻的下滑,屬于“天災”,連戴姆勒都“認”,北汽也沒有理由會歸咎于一個自己人。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今年1月份的北汽集團晉升了兩個副總經理,分别是原北汽新能源一把手,和原北汽福田一把手。前者忽略其在北京現代的糟糕業績不算,隻算其帶領下的北汽藍谷,兩年下來賠了100來億人民币,業務毫無起色,市場占有率加速下滑的曲線,頗為難堪;後者的财報看一下,情況也不理想。而每年賺100多億,供大家養家的陳巍卻落選,這讓外界頗為意外。當然也有另外一種猜測,陳巍不一定會走蔡速平的路線,升任北汽集團副總經理,也可能會在北汽股份内,走陳宏良的路線。

展望|北汽的利潤支柱,北京奔馳和陳巍,會擁有怎樣的2022

雖然還沒有結論,但無論怎樣,按慣例應該會比較快揭曉,而對于人才有些“凋零”的北汽來說,梯隊的建設一直在外界看來不如上汽,甚至不如廣汽,這樣一來,如何最大化的發揮陳巍們的價值,才是發展的根本。而對于北京奔馳,和陳巍的未來,筆者持續看好。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屬于“2022年展望系列”之一,特約作者:蔡傑,編輯:田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關注“車評網”,專注汽車行業深度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