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增長182.9%,新能源物流車華東區域市場全解析|一文讀懂

從推廣經驗來看,新能源物流車在經濟發達、配套設施完整、政策扶持力度大的區域成效最好。

華東地區作為包含長三角城市群的區域,無論是在經濟條件還是在産業發展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公開資料顯示,華東地區總面積83.43萬平方公裡,但經濟總量将近占到了全國的四成(不包含台灣省)。在産業方面,華東區域也已形成了輕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領域成熟的産業鍊,區域内配送以及區域外配送物流需求龐大。

那麼,華東地區的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現狀如何?在實作“3060”雙碳目标下,華東地區又有多少機遇提供給各大車企呢?

總銷量36668輛!瑞馳銷量居首,微面海獅最暢銷

華東地區的經濟結構主要是以工業和商業為主,第二、三産業比重大,産品豐富、商品流通活躍,擁有巨大的貨運量。在商超、快遞配送等多種應用場景下,新能源物流車輛需求不斷擴大。

據電車資源統計,2021年華東地區(不包含台灣省)共銷售新能源物流車輛36668輛,占2021年全年新能源物流車總銷量的27.9%。

銷量增長182.9%,新能源物流車華東區域市場全解析|一文讀懂

從企業方面來看,2021年華東地區共有超70家新能源物流車企業有銷量。其中,瑞馳新能源銷量最高,達到5558輛,占華東區域總銷量15%的份額;廈門金旅排在第二位,銷量是4003輛,占比是10.9%。這兩家企業在華東區域最為明顯的特征是大部分銷量集中在福建、上海,但廈門金旅的銷量比瑞馳新能源少了近1600台,與廈門金旅丢失江西市場有關系。

東風汽車、上汽大通兩者相差不大,均在3000輛左右,依次是3077輛、3012輛,占比8.3%、8.2%。與第一、二名不同的是,東風汽車主要銷售地點在福建,而上汽大通作為上海本土企業自然是在上海暢銷,畢竟擁有售前、售後整條龍服務的優勢。

開瑞新能源、吉利商用車、廣西汽車、福龍馬銷量均在2000—3000輛之間,分别銷售2837輛、2589輛、2239輛、2110輛。而這四家企業的銷量主要集中在江蘇、福建區域。

而銷量在1000台以上的企業則還有南京金龍、鑫源新能源、新吉奧,依次銷售1339輛、1336輛、1277輛。這三家企業的銷售區域則各有側重點,南京金龍和新吉奧主要銷往江蘇、上海;鑫源新能源主要銷往福建。

銷量增長182.9%,新能源物流車華東區域市場全解析|一文讀懂

從車型方面來看,在華東區域銷售最好的是微面車型。排名前10位的車型中,微面車型占據8個市場席位、海獅占據2個席位。

在華東區域TOP5車型中,單車銷量最高的是瑞馳EC35II,單車銷量占比高達13%,主要在上海、蘇州、廈門暢銷。

而金旅龍運GLE850作為唯一上榜的海獅車型,憑借2493輛的銷量排在了第2位,占比6.80%,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金旅龍運GLE850并非在廈門最為暢銷,相反是在上海暢銷。緊随其後的是上汽大通MAXUS EV30,其占比為6.2%,銷量是2275 輛,占比 6.20%。

五菱EV50和吉利遠端E5L“咬的較緊”,分别銷售1776輛和1691輛,占比分别是4.84%和4.61%。

此外,銷量超過1000輛以上的車型還有:吉利遠端E5L(1691輛)、開瑞海豚EV(1586輛)、啟騰M70L EV(1543輛)、金旅龍運GLE550(1504輛)、東風禦風EM26(1286輛)、鑫源X30L EV(1273輛)、開瑞優優EV(1216輛)、新吉奧帥淩(1210輛)、東風電動EV450(1000輛)。

總的來說,華東區域有超200款的新能源物流車有銷量,以微面車型為主,其次是海獅。具體來看,微面車型銷量2.3萬輛,占比高達63%;海獅銷量為6018輛,占比16.4%;輕卡和微卡占比接近,銷量依次是2863輛、2639輛。從市場流向來看,福建、江蘇、上海更熱衷于微面,江蘇和上海更熱衷于海獅。

經濟體量大活力足:新能源物流車增長182.9%,潛力巨大

從經濟上來看,華東區域GDP總量不斷上漲,2021年環比2020年增長近13%,且6省市均保持11%以上的增速(不包含台灣省)。而巨大的經濟體量意味着華東地區商品交易十分活躍,貨運總量規模龐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東地區的貨郵吞吐量從2016年的610.3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695.4萬噸,占比43.2%,貨運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上海作為華東區域唯一的直轄市,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今年1月1日,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突破4700萬标準箱,連續十二年穩坐世界集裝箱第一大港的寶座。

銷量增長182.9%,新能源物流車華東區域市場全解析|一文讀懂

從2021年華東區域6省市的GDP來看,江蘇排在第一位,為116364.0億元,環比2020年增長13.2%;江西增速最大,為15.29%,2021年GDP總量為29619.7億元;上海為43214.9億元,環比增長11.6%。

銷量增長182.9%,新能源物流車華東區域市場全解析|一文讀懂

從近兩年華東地區新能源物流車銷量資料來看,華東區域整體呈正增長,漲幅達182.9%。

從省市來看,華東6省1市新能源物流車銷量僅安徽省出現負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上海,暴漲了978.7%;山東、江西環比均增長282.7%;浙江環比增長312.8%;福建和江蘇環比2020年分别增長了159.2%、70%。

謀發展深挖潛,“十四五”華東新能源産業前景廣闊

而從地方釋出的新能源汽車規劃來看,華東區域大多數省市(不包含台灣省)在新能源汽車産業方面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指出,到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量占全國比重10%以上。而2021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量為25.2萬輛,占全國比重7%,這也就意味着安徽省将在2022年和2023年完成3%以上的産量。盡管安徽新能源物流車環比下降,但是在綠色城配、雙碳目标下,安徽省新能源物流車的替代性将會進一步加快,是各大車企加注的好地方。

浙江省發改委在印發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産量将達到60萬輛。而在“十三五”期間浙江省累計推廣應用超過42萬輛新能源汽車,推廣空間近18萬輛。

上海市在《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車年産量超過120萬輛。其中,黨政機關公務車輛、中心城區載貨汽車、郵政用車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車,國有企事業機關公務車輛、環衛車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80%。而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産量達55萬輛,仍有巨大上升空間。

江蘇省在釋出的《江蘇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50萬輛。而江蘇省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7.4萬輛,公交領域新增或更新新能源汽車占比已超90%,在推廣新能源物流車領域擁有很豐富的經驗。

山東省在此前頒布的《山東省新能源産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山東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力将争達到50萬輛。不過截至2020年底,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産能為39.2萬輛,位居全國第三。據電車資源查詢,近些年山東省旗下各二級城市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動力電池、獎補、充電營運等方面均出台了全方位的政策。有利于新能源車企業加快布局銷售網絡。

江西省工信廳在印發的《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支援企業開展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整車、動力電池、換電裝備等關鍵技術攻關;鼓勵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礦山等公共領域率先試點;支援提锂尾渣綜合利用工藝技術改進和應用推廣,積極開展尾渣綜合利用産業化試點。加強電池回收及綜合利用區域布局,鼓勵開展多層次、多用途合理利用,提升綜合利用水準與經濟效益。

電車資源小結:

從以上簡要分析可以看出,華東區域的新能源物流車總量呈正增長趨勢,近兩年整體增幅達到182.9%。而華東6省1市GDP總量(不包含台灣省)增幅也高達12.94%,巨大的經濟體量和經濟活力,讓華東區域市場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從各省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來看,思路清晰、各有特色、目标明确,到2025年華東新能源汽車産業将釋放出更大的大的發展空間。

從企業和車型銷量來看,華東市場具有巨大開放性和包容性,各企業在本土擁有先發優勢後,大可考慮如何将銷售業務平鋪開來,繼續開拓新的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