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經常聽見老人說一句話:“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孝道自古就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對于父母而言,有個孝順的子女,應該是最大的福祉。然而,這世間并非所有事都能如你所願。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新時代關于“不孝”的定義

所謂“孝”字,有兩種解釋:

一種是盡心贍養父母,回饋父母養育之恩;另一層則有些封建愚昧的意味,為子女者,需要順從父母,通常又被稱為“愚孝”。

過去,大家對“不孝”的了解:多為子女不懂感恩,不贍養父母,這一物質層面的。

然而如今時代在改變,人們的經濟水準相比之前改善了不少,基本的溫飽能夠得到滿足,給父母養老還是相對容易實作的。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那麼問題來了,新時代背景下,關于“不孝”又是如何定義的呢?

一種“新型不孝”開始流行起來

即:出得了養老錢,給留不出時間陪陪父母!

網上有人說:子女忙着掙錢,平時隻顧着給父母打錢養老,卻忘了給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這也算是“不孝”。

确實,如今的年輕人都忙于生計,為了留住肉身,填飽靈魂,即使遭遇996、007,他們也不敢吭聲,還是咬咬牙去搬磚。

對于這種情況,很多子女可能也是有苦難言,或許他們的本意也是希望多能陪陪父母,可實在是現實所迫,一頭是親情,一頭是現實,兩者壓得年輕子女們喘不過氣。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而這也就導緻了留給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空巢老人也便越來越多。“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這是她們的日常寫照。

之前看過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的采訪:

奶奶有兩個女兒,都在上海成家了,隻留下她和老伴獨居,自從女兒嫁人後,回家見面的次數非常少,基本隻存在通訊錄中。

當記者詢問老奶奶最害怕什麼時,她回答:“害怕生病。”因為擔心給女兒找麻煩。

“哪有母親不想兒女的,但我們不能太自私,不能給孩子們添麻煩。”

聽到老奶奶哽咽地對記者說這句話,頓時令人鼻子一酸。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在咱們的周圍,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他們太了解子女的不易,是以選擇默默承受,生病不敢告訴子女,每次打電話都說自己在家一切都好,還會囑托孩子在外面照顧好自己。

但就像老奶奶說的那句話一樣,作為父母,怎麼可能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呢?他們或許經常能收到子女寄回家的禮物,打給自己的養老錢,可再多的物質,都難以抵消情感上的匮乏。

世間最不能等的,就是孝順父母

作為子女,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曆: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每年過完春節後離家之時,都會收到來自父母“滿滿的關愛”,臘肉、臘腸或者瓜子、茶葉,滿滿一大箱東西,父母還嫌不夠。

但反觀自己,購物車裡裝滿了買給自己的東西,卻很少想到給父母買點實用的,即使買了,可能父母也會經常說,可瞎花錢,攢着留給自己用,爸媽在家什麼都有。

話裡話外,都充斥着對子女的關心,他們為子女犧牲奉獻了大半輩子,到老了還在為子女考慮,了解子女上班忙,不能回家看看自己,即使心裡失落難受,可嘴上還是說着,都能了解。

作為子女,我們有時候或許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父母的關心是否足夠。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作家龍應台曾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更是如此,在這人世間,最不能等的,或許就是孝順父母。

是以,平時工作再忙,也别忘了多關心一下父母,給他們打上一個視訊電話,或者抽空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做做事,而不是整天盯着手機。

【寫在最後】

其實,除了這種不能經常陪伴父母的,有些子女還存在一個問題是:把父母當作“免費勞動力”,道德綁架她幫自己帶小孩。

有一種“新型不孝”正流行,子女有苦難言,父母卻表示:挺能了解

其實老人幫忙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我們作為子女,并不能強求。畢竟他們已經操勞了半生,到晚年想要休息一下,過好晚年生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而且老一輩的育兒觀念跟年輕父母确實存在差異,如果雙方沒有溝通好,反倒容易出現家庭沖突,最後落個吃力不讨好的下場。

【今日話題】

你一年與父母見幾次面?有多久沒回家看看父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