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撰文 | 空洞騎士

編輯 | 路由社

在可見範圍内,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或在汽車制造的世界裡落下投影。

中原標準時間周二(2月22日)淩晨,烏克蘭東部局勢發生重大變化。

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并簽署俄羅斯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消息一出,西方世界反應強烈,包括美國在内的部分西方國家高調威脅制裁俄羅斯。持續多天的緊張局勢進一步更新。

目前,一系列涉足俄羅斯、烏克蘭市場的跨國公司,已對暴露在這場危機中心生憂慮。

2月22日,包括雀巢、可口可樂、英格卡集團(宜家的主要營運方)、德國零售商METRO、德國水泥生産商海德堡(Heidelberg)、芬蘭煉油商Neste、達能及巴斯夫在内的知名跨國企業,均通過發言人表示,将“密切關注俄烏局勢”,并在必要時啟動“可確定業務持續性的計劃”,以應對西方“潛在的制裁”。

一、雷諾在俄業務首當其沖

對俄烏沖突持有擔憂的跨國公司中,也不乏汽車制造商的身影。

雷諾集團就首當其沖。該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表示,将密切關注正在進行的外交讨論。

作為一家法國汽車制造集團,雷諾通過合資方式,控制着俄羅斯汽車制造商——拉達(Avtovaz,伏爾加河汽車工廠,常用交易名稱為“拉達”)。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拉達汽車伊熱夫斯克工廠的勞工正在生産線上作業

雷諾集首席财務官克洛蒂爾德·德爾博斯(Clotilde Delbos)表示,拉達的負債及融資僅在當地發生,其中“并沒有雷諾集團的支援”,其業務實作了“完全的自給自足”。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拉達很安全。”她補充道。

雷諾集團發言人Rie Yamane則認為,“在現階段,對可能的制裁所産生的影響進行估計,還為時過早”。

盡管,雷諾方面未能對在俄業務的受影響程度做出估算,但拉達方面已表現出不安。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Nicolas Maure表示,拉達正在電子晶片供應方面,尋求安全的替代方案,以防止因美國制裁而引發的晶片傳遞限制。但Maure未具體說明,拉達将如何確定其汽車工廠的晶片安全供應。

AEB貿易集團的統計資料顯示,俄羅斯汽車銷量在2021年增長4.3%,至1,666,780輛。在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中,有5款車是雷諾集團的産品。其中包括排名居首的拉達Vesta車型,其銷量為113,698輛。在俄羅斯全國排名前25位的暢銷車型中,12款産品來自雷諾-日産-三菱聯盟,6款來自現代-起亞集團,4款來自大衆汽車集團。

在俄羅斯,雷諾-日産-三菱聯盟(包括拉達) 2021年的市場佔有率為38%,其中,僅拉達的份額就占到了22.4%。現代-起亞的份額約為19%;大衆汽車集團占9.5%,豐田及雷克薩斯占8.6%。

此外,當地最暢銷的豪華汽車品牌是寶馬,2021年的銷量為4.68萬輛。奔馳依靠43,011輛的銷量排名第二。随後依次是雷克薩斯和奧迪品牌,兩者在當地的銷量分别為19,362輛和16,404輛。

今年1月底,拉達銷售和營銷總裁Olivier Mornet曾告訴媒體,他預計今年俄羅斯市場的銷售額将略有上升。

“到2022年,汽車銷量可能會小幅增長,達到175萬輛。但這隻是一個基本預測,許多因素可能會影響最終結果。”他說。

受俄烏沖突的影響,雷諾集團周二的股價下跌了4.2%。

二、在俄汽車制造商前途未蔔

在諸多汽車制造商中,雷諾集團在俄的利益或許是最大的。但其他部分歐洲汽車制造商也同樣在該國經營着汽車産銷業務,并取得了可觀的銷售額。

其中,大衆汽車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顯得較為突出,這兩家跨國汽車制造商均在俄羅斯城市卡盧加(Kaluga)設有工廠。

卡盧加位于莫斯科西南約180公裡處,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俄羅斯汽車工業的中心。大陸集團、麥格納國際和偉世通等知名零部件供應商,也在該地區擁有業務分布。

目前,大衆汽車集團在卡盧加工廠生産大衆品牌SUV車型途觀和小型車Polo,除此之外,還有斯柯達品牌的緊湊型轎車Rapid。另外,該集團還在當地采用SKD半散裝件制造發動機,并組裝奧迪旗下SUV車型——Q7和Q8。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大衆汽車卡盧加工廠

大衆汽車卡盧加工廠啟用于2007年。去年,該工廠的整車總産量達到11.8萬輛,發動機産能則達到15萬輛。

在俄羅斯,大衆汽車集團還與高爾基汽車集團(GAZ)簽訂了代工協定。後者作為合同制造商,在其位于下諾夫哥羅德的工廠生産一部分大衆及斯柯達品牌車型。

大衆汽車表示,該集團已在卡盧加工廠投資超過1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71.64億元),在俄羅斯的投資總額則超過2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43.28億元)。

“大衆汽車集團已注意到局勢的更新,并将持續對此保持關注…….大衆汽車仍希望沖突能夠在國際法的基礎上,以和平方式迅速得到解決。”該集團周二釋出聲明稱。

同樣是在卡盧加,Stellantis集團與三菱汽車合資經營一家工廠。就在上個月,Stellantis集團宣布,将開始把該工廠生産的貨車出口到歐洲。

該工廠自2017年起為此前的PSA集團制造貨車。2021年年初,PSA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并,成立了現在的Stellantis集團。目前,卡盧加工廠負責為标緻、雪鐵龍和歐寶品牌組裝貨車。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情況,現階段沒有進一步評論。”Stellantis集團公司發言人周二表示。

除上述3家汽車制造商外,還有一些極具影響力的汽車公司也在俄羅斯擁有業務。

福特汽車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在俄羅斯推出汽車組裝業務的國際汽車制造商。該公司于2002年在聖彼得堡開設了工廠,于2019年退出俄羅斯乘用車市場,關閉了兩家汽車工廠和一家發動機組裝廠。此後,這家美國公司繼續與俄羅斯合作夥伴索勒斯(Sollers)在葉拉布加(Yelabuga)工廠組裝貨車。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福特與索勒斯合資生産的福特品牌貨車

奔馳此前則投資超過2.5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7.91億元)在莫斯科西北部興建了一家工廠,生産奔馳E級轎車及部分SUV車型。這家工廠自2019年4月啟用,目前擁有超過1000名勞工。

寶馬集團也從1999年起在加裡甯格勒的一家工廠裡組裝SKD半散裝件,該工廠由俄羅斯汽車制造商阿維托托爾(Avtotor)營運。2020年,寶馬方面取消了在俄投建完整組裝廠的計劃。

“我們非常關注最近的事态發展,并希望能夠防止進一步更新,”奔馳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說, “當然,我們在與俄羅斯的商業活動中也會對可能的制裁措施加以考慮。”

寶馬和福特未對此做出即時評論。但寶馬方面曾告訴海外媒體,“政治決定了公司的營運規則”,“如果架構條件發生變化,公司将對其進行評估,并決定如何處理”。

三、供應鍊或面臨更大考驗

如果說直面消費者的汽車制造商,向外界直覺展示了俄烏沖突給汽車制造業可能帶來的影響,那麼在産業上遊,一些較難察覺的變化也在切實發生。

芬蘭諾記輪胎(Nokian)便是其中一例。這家跨國輪胎制造商在俄羅斯擁有一家工廠和大型倉庫,兩者負責供應整個俄羅斯及東歐市場。

“作為正常風險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我們會為不同的突發情況做準備,”諾記輪胎發言人Tarja Pennanen說,“由于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我們将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對原材料的可用性重新進行規劃。”

她表示,諾記輪胎已準備好在必要的情況下,向設立于其他國家的工廠轉移部分産品組合。

事實上,随着東歐緊張局勢的更新,該區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計劃被嚴重擾亂,新車生産遭受破壞,甚至還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内引發一些汽車零部件短缺。

克萊斯勒集團俄羅斯公司的車輛營運協調負責人亞曆珊德拉·杜布羅夫斯卡娅(Alexandra Dubrovskaya)表示,曠日持久的政治沖突已對東歐的汽車物流成本造成了影響。過去,很大一部分整車和汽車零部件是從西歐經由烏克蘭,供應給俄羅斯的。現在,情況顯然将發生變化。

“自2014年起,俄羅斯與歐洲(西歐)之間通過烏克蘭的過境運輸供應已經關閉。由于白俄羅斯和波蘭邊境的移民問題,經白俄羅斯進入俄羅斯市場的物資也在減少。如今,我們在波羅的海國家,隻剩下一條狹窄的走廊,而我們與這些走廊沿線國家的政治關系也很緊張。”杜布羅夫斯卡娅說。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俄羅斯通向歐盟的貿易走廊正在變得更加狹窄

她還補充稱,過去幾年間,供應鍊的調整導緻零部件運輸距離、交貨時間和物流成本均成倍增加:“由于貿易戰和新冠病毒,全球物流市場出現動蕩,這意味着原有的供應計劃已經中斷。而不幸的是,由于政治原因,這些問題目前已經像雪崩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了。”

在俄羅斯,大部分人預計沖突不會進一步更新。但是汽車制造商的上遊合作夥伴所持有的擔憂态度,意味着他們将在零部件供應方面做出自己的調整。

另一方面,美國可能對俄采取的制裁中,或将包括“限制部分汽車零部件出口至俄羅斯”。

根據華盛頓此前釋出的公告,一些跨國汽車制造商已經對長期沿用的零部件供應商名單展開了緊急調查,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

“隻有在對從美國獲得的元件清單以及用本地元件或其他國家的元件進行替換的可能性做出深入分析後,我們才能評估本輪沖突的影響深度。”日産汽車俄羅斯東區傳播總監羅曼·斯科爾斯基(Roman Skolsky)說。他還表示,日産在俄羅斯的供應鍊已實作高度的本地化,因而預計不會對該公司的新車生産産生過于重大的影響。

“我不認為,美國限制汽車零部件供應會對俄羅斯公司産生非常負面的影響。”總部位于莫斯科的分析機構SBS咨詢公司負責人德米特裡·巴班斯基((Dmitry Babansky)表示。

他補充稱,俄羅斯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主要是油箱、排氣管、方向盤等産品,而這些産品可以從其他地方采購。

但這些樂觀判斷取決于歐盟的态度。如果歐盟加入美國的制裁,俄羅斯汽車行業的情況将急轉直下。而如果該國進一步與SWIFT國際結算系統脫軌,那麼情況将變得更加糟糕。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國内和外交政策智庫的一份報告指出,“俄羅斯切斷與SWIFT結算系統的關聯,将終止所有國際交易,引發貨币波動并導緻大規模資本外流”。

2014年,俄羅斯在受到西方制裁後,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統SPFS。後者的出現意味着,一旦該國與SWIFT斷開連接配接,俄羅斯公司之間的貿易将照常進行,但向海外公司采購汽車零部件和物流服務,幾乎将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實際上,俄羅斯汽車零部件進口如果受到重大國際限制,那麼就有可能導緻該國的整車生産徹底停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俄羅斯汽車行業消息人士評論說。

該消息人士以多年來一直受到美國制裁威脅的高爾基汽車集團為例。該集團已公開證明,如果零部件供應實際受限,便将停止新車生産。

2019年,高爾基集團所有者奧列格·傑裡帕斯卡(Oleg Deripaska)曾警告稱,“西方制裁全面生效的那一天”,可能是該集團“生産營運的最後一天”。

Oleg Deripaska,俄羅斯最大工業集團之一Basic Element和全球第二大鋁公司俄鋁的老闆

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Denis Manturov)去年年底在該國議會會議上發表講話時稱,俄羅斯汽車行業的平均本地化率為67%,在某些特定車型上則達到75%。

“我們的當局為實作了一些本地化制造目标而感到自豪,但這并不重要。無論你的本地化率達到10%、50%,或90%,我們依然不能僅用90%的零部件來生産整車。”該消息人士說。

他補充指出,如果緊張局勢進一步更新,那麼關于“從俄羅斯市場的收入中支取資金”的擔憂,也會促使一些已經實作本土化的西方公司離開該國。

“這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令俄羅斯汽車行業遭受自上而下的打擊。”他說。

與這些悲觀論調不同,杜布羅夫斯卡娅的态度較為積極。她相信,如果俄羅斯遭受西方國家的制裁,的确會産生一些短期效應,但從長遠來看,情況不會變得更差。

“在俄羅斯組裝的整車已成功出口回歐洲,而且在目前整車短缺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拒絕。”她說。

過去幾年,俄羅斯在整車出口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2021年前9個月,該國出口整車7.32萬輛,同比增長43%,出口總額則增長了50%以上,達到11億美元。

大多數用于出口的整車在俄羅斯西北部組裝,并通過聖彼得堡的海港出口到歐洲。

“也許在一段時間内,新車出口将暫停,但最終仍會建立新的貿易秩序。”杜布羅夫斯卡娅說。她舉例稱,2014年俄羅斯遭到西方制裁後,部分受限商品仍通過白俄羅斯實作了出口。

“目前情況仍處在變化中。但我相信,長期從事此類業務且經驗豐富的人已經對類似風險加以計算,并拟定了一些備用計劃,以防形勢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杜布羅夫斯卡娅說。

“我們不要忘記,在商業中,總有輸家和赢家,任何情況都可能變成虧損或盈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如何管理。”她補充道。

對烏克蘭來說,俄烏沖突同樣不是好事。

烏克蘭歐洲商業協會執行董事安娜· 傑列維揚科(Anna Derevyanko)評論稱,由于兩國之間的僵局,汽車物流業務現在不得不面臨相當大的不确定性。

烏克蘭歐洲商業協會執行董事Anna Derevyanko

“毫無疑問,沖突更新意味着所有行業都或多或少将受到影響,其中也包括汽車行業和物流業。但是,這種影響的程度将取決于沖突的規模和深度。”傑列維揚科說。

她也承認,目前該地區揮之不去的緊張局勢,正在影響流入烏克蘭的商業投資,汽車行業也被包括在内。

在過去幾年中,全球多家主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烏克蘭開設了生産設施,其中包括藤倉電子(Fujikura)、科伯舒特電纜(Kromberg & Schubert)和Leoni電纜線束公司。對這些跨國公司來說,烏克蘭所提供的勞動力成本低廉,且經驗豐富。此外,該國也與歐盟簽訂了自由貿易區協定。

“潛在投資者會暫時在遠處觀望,而不會貿然進入烏克蘭市場。”傑列維揚科說。她表示,烏克蘭汽車行業希望目前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不需要制定Plan B或Plan C”。

四、對全球汽車市場的潛在影響

俄烏沖突除了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身造成影響外,西方如對俄實施制裁,也可能對全球汽車行業造成沖擊。

在此過程中,西方經濟體本身也将首先遭受反噬。因為俄羅斯的钯産量占全球钯産量的45%,而钯金屬被廣泛應用于生産汽車上的催化轉換器。

一些分析人士稱,限制從俄羅斯進口钯金屬,将對全球汽車行業造成直接打擊。

總部位于莫斯科的金融公司Alfa-Capital表示,由于受到制裁威脅,今年1月,全球钯金屬價格上漲了30%,從每盎司1750美元,上漲至每盎司2400美元。

俄烏沖突給全球汽車業帶來影響的四重猜想

钯(Palladium),世界上最稀有的貴金屬之一

Alfa-Capita經理德米特裡·斯克裡亞賓(Dmitry Skryabin)稱,目前全球汽車需求複蘇,對俄羅斯钯金屬的出口限制,可能導緻一些關鍵零部件嚴重短缺,并将钯金屬價格推至曆史新高。

“我們假設在過去一年中,市場上對新車形成了相當高的、被壓抑的需求。随着晶片供應的正常化,制造商可以預期2022年的全球汽車需求将創下曆史新高。”斯克裡亞賓說。

歐洲證券經濟商Otkritie Broker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奧科薩娜· 盧卡舍娃(Oksana Lukicheva)表示,全球汽車市場十分擔心,俄羅斯可能因西方新一輪的制裁措施,而停止供應钯金屬。她補充稱,目前市場的風險程度相當高。

另一方面,據俄羅斯咨詢機構Akra公司評級部門主管馬克西姆·庫達洛夫(Maxim Khudalov)稱,雖然辛巴維(威)和南非的生産商有助解決全球市場上可能出現的钯金屬短缺問題,但這些供應商需要時間來提高産量。

“到那時,對全球汽車行業的損害已經造成。”他警告道。

更重要的是,原油價格也有可能被推至曆史高位。

目前,烏克蘭将俄羅斯的石油運往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普氏能源資訊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說,2021年經烏克蘭出口到歐盟的俄羅斯原油為1190萬噸,低于2020年的1230萬噸。

2月21日,國際油價自低點大幅反彈近5美元,紐約原油價格接近上周創下的7年多高位,而布倫特原油價格也突破了97美元關口,創7年多新高。

華安基金認為,俄烏局勢緊張可能催化原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進一步上行,其中國際原油價格或将在短期内突破每桶100美元。

能源監管機構表示,石油價格上漲可能會加速全球汽車市場面向電動汽車的過渡,但也存在傷害全球經濟的風險。

在目前原油價格接近100美元高位的情況下,國際能源署(IEA)警告稱,除非大型石油生産商提高産量,否則油價可能會攀升并導緻市場波動。

“雖然較高的原油價格水準,可能會加快運輸部門電氣化的步伐,并有助于加速能源轉型,但它們也可能拖累經濟複蘇,特别是在新興和開發中國家。”國際能源署表示。

該機構解釋稱,電動汽車較低的使用成本,可能會鼓勵更多駕駛者比原計劃更早地進行轉換,進而推動交通部門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努力。但更高的燃料價格也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成本膨脹,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

這與摩根大通的最新預測相符。該機構認為,俄烏緊張局勢可能導緻油價出現“實質性飙升”,進而傷害全球經濟。摩根大通指出,如果油價上升到每桶150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球國内生産總值年化增長率将降至0.9%,同時通脹率将增加逾一倍達到7.2%。

寫在最後:

短期内,從地理位置上看,俄烏沖突無疑将對俄羅斯、烏克蘭,乃至整個歐洲汽車制造商版圖造成直接影響;從産業鍊層面看,相關影響則有可能對零部件供應也形成巨大沖擊。

而從中長期來看,由原油價格飙升、钯金屬供應受限等問題所催生的連鎖反應,則較難被控制在局部地區,勢必還會對全球汽車制造行業的現有格局帶來或多或少的改變。至于這種改變的程度和烈度幾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