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作為國内數一數二的車企,大衆汽車一直都是消費者買車時候的備選,甚至裡面還有很多人因為小時候的情懷而去選擇大衆。

最近,國内南北大衆均公布了1月在華銷售成績。資料顯示上汽大衆銷量達到13.06萬輛,同比去年大漲51.69%;而一汽大衆這邊表現則更出色,1月收獲了19.5萬輛。

首先來看上汽大衆這邊,在轎車市場内,朗逸發揮依舊強悍,1月收獲了45288輛,在轎車排行榜上僅次于日産軒逸。朗逸之是以能取得成功,主要還是歸功于多年以來的車型口碑積澱才讓它始終都能在合資緊湊級市場活躍。另外就是朗逸的終端價格相較于以往有了很大的下滑,1.5L自吸車型優惠之後的入門價格甚至不到10萬,極大降低購車門檻。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而在SUV陣營内,途嶽1月銷量為18927輛,途觀L則為15443輛,途昂則為4836輛,基本每一款車型的銷量都做到了它對應級别的頂尖水準。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新能源方面,ID系列累計銷量将近4萬輛,其中ID.4X在1月銷量環比增長37%。雖然看起來資料增長很大,但對比自家的燃油車以及特斯拉等一些國内的新勢力車企,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轉到一汽大衆這邊,由于旗下擁有捷達、大衆、奧迪三個品牌,是以銷量也是可以遙遙領先于上汽大衆。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具體到各個品牌,捷達品牌1月終端累計售出超過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41%。捷達品牌主打成本效益路線,價格更實惠的同時還是維持原來的德系品質,與大衆品牌共線生産。盡管隻有三款車型,但捷達品牌還是在2021年取得16.9萬輛的銷量,成為一汽大衆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一汽大衆在各細分市場都是呈現出較為強勢的表現,寶來和速騰分别貢獻出22036輛和27735輛,輸出依舊穩定。除此之外,中期改款的速騰即将上線,新車針對外觀進行細節修改,并且内飾也換裝全新的大尺寸多媒體觸控屏,科技氛圍有了明顯提升。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SUV方面,探嶽銷量逐漸回暖,銷量達到11082輛,而攬境也是發揮穩定,銷量為2350輛。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新能源方面,ID.4Cross銷量為3005輛,情況與上汽大衆那邊差不多。盡管市場表現相比剛剛上市的時候有所提升,但依然還沒有達到一線梯隊的水準。

奧迪方面就有些表現不佳了,對比去年1月有所下滑,最近一年時間内奧迪受到半導體晶片供應的困擾,始終都不能及時将車輛傳遞到客戶手中。其次是主流車型A4L和Q5L産品力在逐漸下滑。對比同價位競品車型愈發處于劣勢。

加起來接近30萬輛,大衆1月銷量穩定回暖,真的全靠“降價”?

總結

盡管南北大衆在1月份的銷量表現都有所回暖,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前幾年的巅峰水準還是相去甚遠。2021年大衆在中國的銷量隻有330萬輛,對比之前400萬輛有了大幅度下滑。這不能把“鍋”甩給晶片供應鍊,随着自主品牌汽車崛起,我們不得不承認大衆在國内的号召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同時在新能源方面對比現在的新勢力也是優勢不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