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起源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文明起源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圖版四一

三層綠釉陶水榭

東漢晚期

通高133厘米池徑35厘米

1989年三門峽市湖濱區白馬峪村采集

《中國古代城市的起源》

謝仲禮,《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期第142~147頁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國古代城市的特征及城市産生的條件,然後依次介紹了仰韶、龍山和商代早期的村落或城市。作者認為中國古代城市有五個特征:(1)人口密度、生産力水準和商品貿易的程度遠高于鄉村;(2)布局比村落規整;(3)有一套較嚴密的防禦體系;(4)是該地的政治中心,有規模宏大的高台夯土建築宮殿;(5)出現一些公共設施。城市産生的條件有三個:(1)首要條件是定居生活的确定,而定居的必要條件是農業的發展;(2)勞動分工的出現,即某些生産技術開始集中于專門的人;(3)社會階層的分化。作者認為仰韶時代早期就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村落,如興隆窪、半坡、姜寨等遺址,它們的特征是:(1)村落内部根據功能分區的原則進行規劃;(2)村落外圍有一條天然河流或人工壕溝作為防禦設施,使村落成為一個封閉性結構;(3)一個氏族已經分化為若幹個支族;(4)每個支族内部都有一座規模較大的房子,周圍是普通的房屋。仰韶時代的村落已在一定程度上為城市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龍山時代已經形成了雛形城市,如河南登封王城崗、淮陽平糧台、偃城郝家台、安陽後岡、山東章丘城子崖、壽光邊線王、内蒙古標頭阿善、赤峰東八家、涼城老虎山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1)外圍都有石牆或夯土牆圍繞;(2)方向基本呈南北向。商代早期的城市開始走向成熟,如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屍鄉溝商城、鄭州商城、安陽殷墟和湖北黃陂盤龍城等,它們基本上具備了東周城市的基本特征:(1)人口衆多、密度大、遺址範圍大,各種建築多;(2)除二裡頭、殷墟無城牆外,大多都有規模巨大的夯土城牆,垣曲、殷墟有壕溝;(3)一些城市出現宮城和郭城之分;(4)有大量的手工業作坊;(5)有排水設施。

文明起源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文明起源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王守中《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第62~65頁

本文就“城市的起源和私有制”、“中國古代城市興起的地點”兩個問題,談了作者的看法。關于城市的起源和私有制的問題,作者認為,無論是市或城的出現,都是和私有制的産生與發展相一緻的,那高厚的城牆,就是為保衛私有财産及财産占有者的特殊地位所采取的防禦措施。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興起的地點問題,作者認為,中國古代的城市并不是從市發展而來的,而是由統治者根據政治和軍事防衛的需要而興建的。中國古代的城市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在部落或部落聯盟首腦居住與消費的地方産生。最後,本文做了簡短的結論。第-一,中國古代的城市,是随着生産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産生而出現的。第二,中國古代的城市同西方不一樣,它不是“經濟起飛”的産物,而始終是作為政治和軍事中心而産生和發展的。第三,中國古代城市的經濟地位是以容易随着政治軍事中心作用的消失而消失,這也是由城市的消費性所決定的。

文明起源 關于中國古代城市起源的兩個問題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檔及說明來源自《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河南博物院 編,200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