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彥平:南沙發展評估有“兩本賬”,達成國家戰略定位使命更加重要

作者:王琦 785

視訊加載中...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南沙報道

去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南沙被賦予了“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的使命。對于一個面積僅803平方公裡的濱海新區,南沙應當如何完成好承載國家級戰略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大任務”?

“南沙的自我發展評估是‘兩本賬’,一本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标,另一本可能更加重要,即是否達成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的使命。”12月14日,第三期“南沙觀察家沙龍”活動在廣州南沙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彥平在會上說道。

劉彥平認為,南沙成為國家級重要平台始于2012年獲批國家新區,後于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被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定位逐漸提升。2022年《南沙方案》釋出後,南沙的國家戰略定位進一步提升到“面向世界”的高度,“國家對南沙在全國戰略版圖中的獨特地位的強調和重視,遠遠超過對南沙自身經濟發展的重視。是以,南沙對自己的戰略定位的細化評估,要進一步重視起來。”

圍繞全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布局産業鍊

在《南沙方案》“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的指引下,近年來南沙按照“港産融合、以港興業”思路,依托華南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港,正規劃建設以龍穴島為核心區的臨港經濟區。目前,南沙擁有華南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通達全球400多個港口和城市,臨港産業方面,南沙汽車制造業産值超2000億元,形成以中船龍穴造船基地為核心的海工裝備産業叢集,集聚超1000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

根據中國經濟資訊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釋出的《中國港口高品質發展報告(海港篇)2023》,2022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6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标箱,分别排在全球第五、六位,規模穩居世界前列。其中,上海港、甯波舟山港、青島港、深圳港和廣州港在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廣州港主要在門戶樞紐功能強化、智慧綠色港口建設、作業效率與服務水準提升、港城關聯發展等方面亮點突出。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劉彥平分享近期對南沙臨港經濟發展動态的觀察,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等科研團隊集聚南沙,南沙在深海科技、深空科技等圍繞海洋産業的基礎科技方面的研發、研究力量雄厚,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上的關鍵節點,應圍繞建設全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布局産業鍊。

具體來看,南沙可以從産業定位和産業生态兩方面入手規劃建設臨港經濟區。

在産業定位上,南沙應以建設未來海洋城市标杆為目标。“未來”意味着“科技、綠色、創新以及海洋産業鍊的完善和提升”,具體有三個定位支撐,一是南沙未來應該建成全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以形成大工程內建研發為核心标志,二是建成大灣區未來海洋新城,通過前沿科技提升航運、貿易、金融、數字樞紐能級,集聚人才、資本、創新主體,三是建成大灣區濱海生态城市,臨港經濟不僅是産業,還應延伸到傳承千年文化,彰顯南沙城市文脈肌理,布局産城人文整體建設,吸引全球人才群落集聚,共建創新引領、要素聚集、空間集約、宜居宜業的生态之城。具體從産業生态的角度來看,南沙臨港經濟涉及産城融合、産業體系、産業融合、協同創新、金融集聚和人力資源等系統性的培育壯大。

結合“面向世界”新定位提出三個探索方向

“首次提出‘面向世界’的定位要求,這個對南沙的挑戰非常大。”劉彥平分析,結合公衆預期、社會預期,重新梳理南沙的國家戰略定位。

在劉彥平看來,第一,南沙作為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的先行區和示範區,應在自由貿易、金融、法律等領域的規則政策對接開展研究,進行壓力測試并形成測試報告,這對于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南沙應該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公共外交與國際交流的中心節點。第三,南沙應利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基礎,拓寬樞紐港的外延,包括物流港、人才港、交流港等。

“對于南沙戰略定位的實質支撐,我真正想說的是要加強南沙和内地的合作,這點非常重要。無論我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合作區域,以及面向世界的協同港澳,拓展和内地(相對于港澳地區)的廣泛聯絡與合作是增加南沙城市價值、地區價值乃至大灣區價值的一個重要的策源。”劉彥平強調。

對于如何加強南沙與内地合作,他建議,一是打造南沙與内地區域合作的資料資訊平台和要素共享平台。包括推進南沙與國内合作區域在招商、投資、貿易、人才、技術等方面的資訊資源共享,探讨建立南沙與内地區域共享的産權交易市場、商品物流市場、人力資源市場、文化旅遊市場,搭建針對區域合作的資訊、咨詢、人才、技術、加工、中介、調劑、融資、孵化、指導、結算等共用平台,積極推動創客、創業、創新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集聚,服務南沙及合作區域的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南沙及周邊地區的公共接待資源共享,服務南沙與内地區域的友好合作和往來。

二是打造主題活動服務平台。包括依托相關片區、園區、職能部門、社會團體等力量,共同搭建平台,打造若幹主題活動,來統領和帶動南沙與内地區域合作的活力和凝聚力。特别是針對投資、旅遊、外貿、物流、文創乃至創新創業等需求,積極開展參訪、論壇、大講堂、研讨會、展覽會等活動,形成品牌效應,吸引内地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到面向灣區與世界的南沙合作中來。

三是積極對接現有區域合作平台,提升南沙與内地區域合作工作效能。借助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比如長三角、長中遊、長株潭、京津冀、東北、成渝等業已形成的多層次區域協調制度,加強合作,也将有助于南沙建立更加富有成效的區域合作。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新城、一個新區的發展一般要30年才能夠達到初步的成熟。南沙才發展了10多年,未來可期,而且10多年已經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劉彥平表示,“相信南沙作為資訊樞紐和大灣區重要的區域治理中心的形象會逐漸浮出水面。”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