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網絡上有這麼一句話:“深情從來都會被辜負,隻有薄情才會被銘記。”
你做人過分深情,對别人,比對自己還好。這個時候,别人辜負你,甚至傷害你,那就是很常見的事兒了。
年輕的時候,你我都是深情人,總是抱着一顆純粹的真心去做人,認為自己的好,能夠感化别人,讓别人也能對我們深情相待。
這樣的想法,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因為我們感化不了别人,别人也不需要我們感化。如此,我們隻需要做到“明哲保身”就可以了。
在職場中,你不學會明哲保身,那很多禍事都會找上你。在社交場上,你不學會明哲保身,那你就會被人欺騙,被人套路。
哪怕在大家族當中,如果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去做人,相信我們也會自讨苦吃,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
對此,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家族中也會出現“真心被辜負”的事兒呢?
一句話,在人性面前,沒有太多的親情可言,隻有你我都猜不到的薄情以及寡義。這個時候,對誰真心,對誰薄情,我們就得把握好一個度。
好好地體會人性,這是你我這一生的必修課。
02
一位60後感慨,人,越是重視親情,越會自讨苦吃。
張先生今年已經54歲了,正面臨着一個難題——自己盡孝,卻被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嫌棄,實在是想不通。
其實,張先生是名副其實的大孝子,44歲那年就親自照顧中風以及失禁的父親,順便也照顧母親,一個月的工資有一半以上都花在了父母的身上。
由于父親難以動彈,需要近距離的照顧,是以張先生在自己小區的隔壁為父母租了一間三房一廳,讓父母住得舒服點,也讓他好照顧父母。
剛開始照顧父母的時候,父母也特别高興,認為沒有白養張先生這樣的兒子。可是,張先生的三個弟弟妹妹卻啥都不管,讓老人家特别生氣。
可是,随着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頻次越來越多,張先生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也逐漸爆發了出來。不是父母今天雞蛋裡面挑骨頭,就是明天哪裡做不好被父母嫌棄。
這樣的生活,足足持續了十年的時間。與此同時,張先生的弟弟妹妹也愈發讨厭張先生,認為他“無事獻殷勤”,絕對是有所圖謀。
是以,他們三個人聯合在一起,隔三差五就在父母耳邊吹耳旁風,讓父母對張先生的信任産生了動搖。
03
所謂“三人成虎”。由于父母老了,同時吹耳旁風的次數太多了,是以父母也倒向了那三個子女一邊。
尤其在母親眼中,大兒子張先生雖然照顧了自己十年的時間,但也不見得做得很好。反而是那三個孩子,雖然沒有照顧過父母,但相信他們絕對比張先生要好。
人,總是這個樣子,沒有嘗試過的東西,便認為是好的。而已然嘗試過的好東西,卻不喜歡了。遠香近臭的心理,特别嚴重。
如今的張先生,一邊被父母嫌棄,一邊被兄弟姐妹針對,簡直成為了全家庭的“仇家”,越幹活,越吃力不讨好。
就連張先生的妻子也說,他總是喜歡“愚孝”,别人針對他,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把最好的給了别人,把最差的給了孩子以及家庭,真讓我感到無奈。
有一次,張先生的父親張大伯住院了,兄弟姐妹一來到醫院就大放厥詞,不是這裡說張先生不好,就是那裡說張先生不孝,根本沒有把他當作是大哥。
經曆過這些事兒之後,張先生才愈發明白了人心以及人性的真相。在他看來,人,過分重感情,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終究會被人嫌棄,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04
十年如一日去照顧父母的張先生,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不幸的下場呢?
一句話就能概括,做人太負責了,甚至承擔了不屬于自己的責任,那他就隻能越活越倒黴了。
并不是說孝順不好,而是說有些責任,本就不屬于我們,那我們就不要大包大攬。試想,你大包大攬别人的責任,那你真的有好結果嗎?
就拿照顧父母這件事來說,你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這是好事。可是,你把兄弟姐妹的責任都承擔了,那你不就觸犯了别人的利益了嗎?
一旦你做得很好,而别人做得不好,那你就隻能面臨“被人針對”的結果。
《紅樓夢》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太高人欲妒,過潔世同嫌。
你活得如此高調,甚至比别人要好,那别人就會嫉妒你。同時,你做人過分高潔高尚,那别人就會認為你過分突出,便讨厭你。
哪怕在家族中,“過潔世同嫌”的結果,永遠都不會有改變的那一天。
要知道,人性是相似的,而不會因為親情而發生變化。如此,做人适當絕情,不屬于自己的責任,那就不承擔,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