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個肺癌患者就有1個罕見靶點,專家呼籲基因檢測規範化

随着精準醫學的發展,基因檢測已經成為肺癌診療時的“标配”。但一些罕見靶點知曉度和檢測率偏低,治療方案選擇不規範等,正成為臨床的一大挑戰。

2月18日,輝瑞“ROS1靶握每分可能”專家媒體沙龍會在廣州舉辦,會議圍繞肺癌罕見靶點診療挑戰性問題、肺癌罕見靶點治療經驗、診療水準提升之道進行探讨,旨在提升臨床醫生及公衆對罕見靶點診斷以及治療的關注。

7個肺癌患者就有1個罕見靶點,專家呼籲基因檢測規範化

專家現場讨論

肺癌罕見靶點診療面臨嚴峻挑戰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關死亡的首要原因,全球5年生存率隻有17.8% ,遠低于其他主要癌症的生存率,長期威脅着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對肺癌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基因突變靶點被臨床認知,作為肺癌突變靶點中不容被忽視的罕見靶點,雖然單個惡性良性腫瘤驅動基因突變發生率低于5% ,但罕見靶點總體占有量大,約占所有肺癌15% ,是以每7個肺癌患者中,就約有1個罕見靶點陽性。

7個肺癌患者就有1個罕見靶點,專家呼籲基因檢測規範化

楊衿記教授

目前,國内肺癌患者中常見的罕見靶點包括ROS1重排、BRAF突變、Met擴增等。廣東省人民醫院惡性良性腫瘤中心楊衿記教授分享時指出,“ROS1經過多年的摸索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其診療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患者獲得了更多生存希望。但整體上肺癌罕見靶點的知曉度相較常見靶點而言仍舊較低,面臨着臨床送檢率低、治療方案選擇不規範、診療選擇有限等問題。

中國一項調查問卷顯示,ROS1融合靶點的基因檢測率不到30%。ROS1靶點基因檢測率低,也帶來一線接受靶向治療比例較低的問題。全球大型線上調查研究顯示,ROS1+肺癌患者一線接受靶向治療的比例僅為28%。

7個肺癌患者就有1個罕見靶點,專家呼籲基因檢測規範化

唐可京教授

“肺癌罕見靶點診療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動用一切力量将其準确檢測出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唐可京教授分享罕見靶點診療經驗時提到,“ROS1等罕見靶點診療之是以能獲得相對較大的突破,更多在于臨床中靶點檢測意識的提升和檢測的規範化,提高了一線靶向治療比例,是以部分患者得以實作了長生存的希望。作為臨床醫生,我們有責任和能力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罕見靶點診療機制,根據不同患者的檢測進行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推薦,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最優的治療。”

多家醫院開設“肺癌罕見突變靶向門診”

楊衿記教授認為,肺癌邁向慢病化,首先有賴于通過基因檢測技術,找出包括ROS1、HER2、RET等在内的罕見驅動基因。其次,目前無論是靶向藥物、化療藥物還是免疫治療,都會遇到耐藥性問題。耐藥之後,仍需要通過組織活檢、液體活檢來分析耐藥機理以調整後續的治療方案。此外,即便沒有發現詳細的耐藥機理,臨床仍會根據惡性良性腫瘤進展的模式,提供相應的治療政策,這也是肺癌治療全程管理的概念。

肺癌罕見靶點診療需求不斷被推向台前,多家醫院陸續開設“肺癌罕見突變靶向門診”,針對發現肺癌罕見靶點的人群開展問診咨詢、多學科會診(MDT)、後續診療及臨床試驗入組推薦等工作,同時加速罕見靶點診療知識普及,提升相關患者和基層醫生對罕見靶點的關注度。

7個肺癌患者就有1個罕見靶點,專家呼籲基因檢測規範化

楊海虹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楊海虹教授分享時提到,“非小細胞肺癌異質性大、治療模式複雜,臨床上對肺癌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化、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探索從未停止。作為推動罕見靶點診療發展典型的ROS1靶點,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診療經驗,也将繼續通過專病門診和多學科診療模式的完善,切實幫助患者獲得科學的指導,高效、精準化的診療服務,并将其推廣應用到其他罕見靶點診療模式當中。”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