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0億美元!繼華為抛出“王炸”後,美國的應對“動作”終于來了

自從華為的晶片業務被迫暫停之後,華為投入了上百億,向晶片供應鍊的各個企業進行投資,希望能夠快速整合供應鍊,能夠實作在光刻機方面的突破,進而能夠打破目前大陸晶片産業受制于人的局面。

1000億美元!繼華為抛出“王炸”後,美國的應對“動作”終于來了

1月15日左右傳出的好消息是,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這意味着華為可以使用較少的錢,撬動更多的投資資金,有人預估華為可以在投入百億的情況下,拉動上千億的募資和投資,這對于大陸整個晶片産業鍊的助力,會産生巨大的效益。

我們都知道,台積電處于大陸台灣省,掌握着全球最先進的晶片制程,美國方面尚且還無法企及,但是,最近的消息卻顯示,ASML已經把最為先進的光刻機賣給了英特爾公司。

為了重回王座,英特爾這段時間是大動作頻頻。先是花3.4億美元成了第一個預定ASML最先進EUV光刻機的廠商,又是放出搭建基地的消息,目标直指晶片領域其他幾家巨頭。

最近,英特爾又放出了一個重大消息。

1月21日,英特爾對外表示,要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的俄亥俄州打造兩個晶片制造工廠,用于生産晶片,并預計在2025年實作正式的投産。此外,英特爾的CEO還表示,之後英特爾一共會在俄亥俄州成立8個工廠,預估投資最高達1000億美元。

1000億美元!繼華為抛出“王炸”後,美國的應對“動作”終于來了

英特爾擴建工廠,對整個半導體市場的格局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沖擊。英特爾自己也表示大規模擴建工廠就是為了回到曾經的上司地位,同時也想通過自建工廠,提高自己的産能,讓美國對亞洲的晶片企業的重度依賴得到緩解。

而台積電,不僅是最大的那個亞洲晶片工廠,還接手了英特爾的3nm晶片訂單。英特爾建廠後,産能将會随之提高,對台積電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到時候英特爾不僅會與台積電搶奪晶片市場,交給台積電的晶片訂單最終也會回歸自己的工廠所有。

曾經的台積電有華為這個大客戶,在7nm的晶片訂單中一騎絕塵。除了華為還有蘋果訂單,台積電周旋其中,可以利用這兩家的訂單實作工藝的提升和均衡漲價。但随着晶片規則被美國修改,台積電無法再自由出貨,後來又被美國施壓,不得不放棄與華為的訂單。

1000億美元!繼華為抛出“王炸”後,美國的應對“動作”終于來了

切斷與華為的合作後,台積電隻剩下蘋果的5nm晶片這個大單。對蘋果的依賴性太強,讓台積電在漲價方面猶豫不決,生産成本也沒辦法降低。

2021年,台積電的總營收為3638億元,同比增長了24.9%,營收方面,台積電的成績十分亮眼。但是再仔細看下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台積電的資料卻并沒有那麼好。

2021年台積電的毛利率是51.6%,淨利率是37.6%,與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4個和1.1個百分點。

之是以會如此,就是因為台積電太過于依賴蘋果,漲價難,降成本更難。為了減少對蘋果的依賴,台積電接了英特爾的3nm晶片訂單。然而剛接下來不久,英特爾就宣布要自己建廠。這個時候對于台積電來說,曾經被抛棄的華為訂單,反倒是一個優解。

最近,台積電的創始人張仲謀在一次活動中對外公開表示:生産出先進制程的晶片,在内地是沒有企業可以做到的。乍一聽這個言論,感覺是在否定和貶低内地的晶片生産企業。但深究一下,這話裡面倒是有幾分向華為“喊話”的意思。

2021年的跨年夜上,華為海思用一張“向芯而行”的海報,充分表達了要在在2022年重拾晶片業務,回到晶片領域的決心。這樣一結合,台積電的“喊話”更多的是暗示華為需要自己,自己也需要華為的訂單,兩者合作才能最大程度上實作共赢。

一邊是競争對手重拳出擊,一邊又是對蘋果訂單依賴性太大,在兩面夾擊之外,台積電還承受着美國的不停“挑刺”。美國以發展晶片産業鍊為由,對台積電等晶片企業下達了好幾次強硬要求。

半導體賽道本就競争激烈,當初台積電依靠晶片代工,超越三星、英特爾,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産商。如今的台積電在無限風光背後,也潛藏着重重危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