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平和如花專欄|辭竈,回家

【青未了】平和如花專欄|辭竈,回家

文|王曉慧 編輯|燕子 圖檔|網絡

“一縷清茶一縷煙,竈君皇帝上青天”。又是一年臘月二十三了。這一天俗稱“祭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祭竈送神在我們當地影響很大、流傳極廣。

記得小時候剛過完臘八節。奶奶與母親就開始忙活起來了,洗刷,買東西,備年貨。很快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竈王爺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向玉帝禀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天庭紀律挺嚴格的,也像我們現在的機關,每到年終都要有個述職報告一樣吧。

小時候的廚房,風箱,土竈台,燒柴火和煙煤,沒有抽油煙機,經過一年的煙熏火燎,年畫上的竈王爺與竈王奶奶都灰頭土臉了。奶奶總會用幹淨的抹布輕輕擦拭,說是讓俺家的竈王爺與竈王奶奶幹淨利落的去天上。辭竈這天還有一個風俗,在外面的人都要趕着回家辭竈過年的習俗,意味着一家人的團團圓圓。每年的這一天,無論身在哪裡的遊子都能想象到家中的親人那種期盼的眼神,異鄉的遊子們也是歸心似箭,總想着在臘月二十三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到家的那一刻,彼此的眼中早就蓄滿了激動和幸福的淚水,一年在外面的酸甜苦辣及委屈也順着流下的淚水釋然了。

記得那時候父親在城裡上班,無論他多忙多累,總是會騎着他那輛“大金鹿”自行車趕回家裡。等父親回到家,我家的祭竈儀式就開始了。在我的記憶裡,開始一直是奶奶負責祭竈。後來奶奶離開了我們,就由母親負責。先在竈台前擺上水果、竈糖(芝麻糖),點上一柱香。然後跪下來,虔敬地磕三個頭。再把年畫揭下來,放在早早用高粱桔的瓤紮的“馬”上,好給竈王爺老人家代步,然後點燃芝麻杆再引燃“馬”與年畫。奶奶與母親在虔誠地磕頭禱告: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天爺爺那裡多說我們家的好,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的……我與弟弟妹妹也模仿着做,或許是因為年齡小做不倫不類,竈王爺有點嫌棄,讓我做了一個平淡無味的凡人。

我們家祭竈用的都是芝麻杆,奶奶說有節節高升的寓意。我家的竈王爺步步高升,會帶給我們好運。為竈王爺擺上竈糖,讓竈王爺吃的嘴甜,多為我家美言。祭奠完的竈糖,奶奶與母親讓我們姐弟三個吃,說是長大了會說話,會說好聽的話。想想奶奶真是偉大,好像一切都是按照着奶奶的意願。

“古傳臘月二十三,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這是範成大的一首《祭竈詞》,小時候父親教給我姐弟三人背誦。那時候小,隻會背誦不懂其中深意,而今讀起來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老宅子裡幹淨明亮。雖然奶奶離開了我們,母親也變老了,但是看着堂屋裡八仙桌子上奶奶的照片,她慈祥的笑着,看着我們,我知道她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們,她隻是變了個樣子繼續守護着我們的家。母親也慢慢變老了,辭竈,回家,它就像我們記憶的根,無論何時何地,都永遠深植于我們心裡。

2022.1.24

【青未了】平和如花專欄|辭竈,回家
【青未了】平和如花專欄|辭竈,回家

作者簡介:王曉惠筆名平和如花,供職于郓城煙草公司。菏澤市作協會員,菏澤市書協會員。作品見于《齊魯晚報》《菏澤日報》《菏澤廣播電視報》《水浒文化》《郓城文藝》《誠信郓城》《曹州詩詞報》《老骥詩文選

壹點号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