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成為媽媽,可能會遇到這些“痛”嗎?

●新手媽媽,你需要提前知道産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裡!

要成為媽媽了,不管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産,新媽媽産後都會遇到一些異常的身體反應,比如便秘惡露不盡、尿失禁等。面對這些問題,新媽媽可參考以下給出的方法應對。

你知道成為媽媽,可能會遇到這些“痛”嗎?

關于産後便秘

便秘在孕期就會出現,産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新媽媽産後2~3天内會排便,如果超過3天,則可以判斷為産後便秘。産後之是以出現便秘,是因為在生産過程中,子宮嚴重壓迫胃腸道,導緻胃腸蠕動變得緩慢,代謝物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内,随着水分流失變得越發幹硬,想要順利排出也就更加困難;生産後,子宮對胃腸道的壓迫明顯緩解,釋放了更大的腸道空間,可以留存更多的代謝物,延長了代謝物留存體内的時間,于是就出現了便秘。除此之外,新媽媽因為陰部和骨盆受到一定的損傷,不敢用力,也增加了排便困難。

〔解決〕:從産後第二天開始,就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沒有便意,也要定時去廁所,逐漸形成排便反射;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以多走動,促進腸道蠕動;如果還不能下床,可以多翻身,變換睡姿;經常做收縮盆底肌肉的運動,恢複肌肉力量;多吃含有大量水分和纖維素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粗糧等。

關于會陰疼痛

由于分娩時太用力,新媽媽産後會感覺會陰疼痛、腫脹,并有明顯的緊繃感。如果經曆了較長時間的生産過程或做了側切,陰部不适會更加嚴重。在分娩過程中,随着胎兒娩出,陰道口會過度拉伸,尿道附近如果有擦傷,排尿時尿道口會有刺痛感,但很快就會愈合,一般不需縫合。如果會陰切開或撕裂,通常需要縫合,一般縫線為可吸收線,不必拆線,可在幾周内溶解并被吸收。不過排尿時,縫合的部位也會有刺痛感。

〈解決〉:新媽媽要及早開始鍛煉盆底肌肉,以盡快恢複會陰部位肌肉的彈性。加速此部位的血液循環,對傷口愈合也有一定的幫助,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會陰疼痛。

你知道成為媽媽,可能會遇到這些“痛”嗎?

關于忠露不盡

通常情況下,惡露在産後4~6周排淨均屬正常。如果超過6周仍然不止,特别是紅色的惡露排出時間超過20天,就可以稱為惡露不盡。引起産後惡露不盡的原因主要有四個:第一,子宮恢複不良。生産過程中剝離胎盤時,可能會留下比較大的傷口。如果子宮收縮不良,這個傷口就難以愈合,使得惡露不盡。第二,子宮内膜發炎。子宮内膜發炎,蛻膜組織會陸續排出,造成惡露不盡。第三,宮腔感染。産後如果不注意外陰清潔,或者過早開始房事等,都可能會使細菌或病毒進入子宮,造成宮腔感染,引發子宮内膜炎或宮頸炎,使得惡露不盡。第四,剖宮産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可以導緻晚期産後出血,表現為惡露遲遲不幹淨,多數伴有下腹部不适或發熱,需及時就醫。

〔解決〕:當惡露不盡時,新媽媽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确病因,積極配合治療。日常要注意清潔私處。在問題解決前,應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以免細菌進入子宮,造成宮腔感染。

關于惡露不下

如果産後惡露不能及時排出,瘀血、黏液、壞死的蛻膜組織等就會殘留在子宮内,影響子宮收縮,進而使得胎盤剝落後的傷口難以愈合。另外,它還會影響新媽媽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營養吸收等,降低抵抗力,減緩恢複速度,甚至可能引起腹痛等不适。一般來說,惡露不下是以下幾個原因所緻:第一,宮縮乏力。子宮内的瘀血、子官内膜蛻膜、傷口出血等主要靠子宮收縮排岀,如果宮縮乏力,就無法及時排岀,表現為惡露不下。第二,休息不足、營養不良。生産後,新媽媽身體非常虛弱,如果沒有休息好,沒有及時補充營養,也會影響惡露排出。第三,心情抑郁。如果新媽媽産後情緒波動大,甚至岀現産後抑郁的迹象,同樣會阻礙身體快速恢複,造成惡露不下。

〈解決〉:如果新媽媽産後惡露不下,不要一直卧床,應适當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惡露排出;要注意保暖,加強營養,保證良好的休息和心情愉悅。如果自行調整後,惡露排出仍不理想,則應及時咨詢醫生。

關于産後尿失禁

部分新媽媽會遭遇令人尴尬的産後尿失禁,表現為:大笑、咳嗽、打噴嚏、彎腰時會有少量尿液溢岀來;或者憋不住尿,膀胱稍有滿脹感,就有尿液溢出。這屬于一種張力性失禁。分娩時,準媽媽的骨盆底肌肉擴張過度,産後肌肉收縮力量變小,在做一些較大動作時,尿液會不受控制地溢出來。此外,如果生産時會陰撕裂,會影響尿道外約肌的功能,不能及時收縮,就會導緻尿失禁。

〈解決〉:應對尿失禁,最重要的是恢複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如果感覺有尿意,先别着急排出,可等上10分鐘,在此期間不斷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以有效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力量。一般情況下,随着盆底肌肉力量的恢複,産後尿失禁的現象會逐漸消失,如果3個月後仍然存在這個困擾,就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嬢嬢提前把産後可能遇到的情況給歸類了,作為新媽媽的你也打好預防針了吧!

想知道更多有用的母嬰知識,關注嬢嬢不迷路( °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