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一出生,就成了寶媽的心尖肉。寶媽生怕娃吃不好,抵抗力差,鬧生病。經常會想各種方法,給寶寶的早餐,多增加些營養。可惜,事與願違,有的寶媽發覺,寶寶明明“吃得好”,卻還是很愛生病。
1歲寶寶“吃得好”卻愛生病,醫生:這種早餐對娃不好
1歲小寶寶豆萁,早就加輔食了。但豆萁媽認為,給娃喝粥是糊弄早餐,是以很少會主動給娃喂粥。可婆婆卻不一樣,婆婆每天準備早餐的時候,都會格外用心地熬上一鍋粥。等着豆萁媽出去上班了,婆婆就給娃喂粥喝。

這事豆萁媽也知道,開始時她特别生氣,覺得婆婆在糊弄着帶娃。後來想開了,氣也沒用,婆婆根本就不改。豆萁媽又需要婆婆留下來,幫忙帶娃,就隻好得過且過了。
但為了孩子早餐吃得好,豆萁媽都是提前一晚煮好肉,又給婆婆立了一條早餐規矩:“早餐必須給娃吃肉,頓頓都要有肉。”婆婆雖然不同意,但為了減少沖突,也隻好照做了。
那天,豆萁感冒了,婆媳沖突徹底爆發了,倆人在醫院裡發生了激烈争吵。醫生問:“平時誰在帶娃?”豆萁媽就望着婆婆說:“肯定是她在帶啊,要不娃能感冒嗎?”婆婆知道兒媳心疼娃,心裡焦慮,就沒做聲。
醫生又問:“孩子早餐吃的什麼啊?吃得好不好?”豆萁媽說:“我準備的早餐,那頓頓都有肉。不過我婆婆就未必了,她心疼花錢買肉,就拿各種粥糊弄娃,害得娃吃不好,總愛生病。”
醫生一番詢問後得知,兒媳早餐總給娃吃肉,甚至隻準備肉當菜。而婆婆早餐卻愛準備些小米粥、山藥粥、綠豆粥、八寶雜糧粥,偶爾還有山楂粥給娃喝。
醫生聽完,就指出了豆萁媽的問題,還誇獎了婆婆:“幸虧你婆婆做得對,不然你家孩子天天吃肉,不喝點助消化的粥,估計早就積食了,你要感謝你婆婆才對!你瞧,你給娃吃得好,但娃抵抗力還薄弱,你的早餐要能讓娃吸收才行啊!”
豆萁媽這才得知,還是婆婆考慮周到,不然按自己的早餐喂養方式,寶寶早就成個抵抗力差的小胖子了。另外,寶寶抵抗力差,不該怪婆婆,那是寶寶營養吸收沒到位。原來,給寶寶吃得好,不等于吃得對。
“吃得好”不等于“吃得對”,這種早餐對娃發育不利
1頓頓吃肉,過量吃肉危害大
小寶寶的脾胃消化能力薄弱,不如成年人強,長期早餐頓頓吃肉,容易出現消化不良、上火便秘等情況。另外,寶寶運動量小,還可能積食,肉類進入身體後,很容易導緻寶寶熱量和能量的産生,使其體内的脂肪堆積,影響到寶寶的免疫力。
2輔食搭配不當
有的寶媽總是追求“吃得好”,但卻疏忽了給寶寶合理膳食,營養搭配早餐食物。比如,讓寶寶早餐頓頓都吃肉,甚至連青菜都沒有,還不如給寶寶配上助消化的粥。這就對娃很不利了,對寶寶健康有害。
這些寶媽常犯的錯誤就是,誤以為“吃得好”等同于“有營養”,把寶寶表面吃得好當作是寶寶吃到了營養早餐。而事實上,這種營養早餐确實損害了寶寶健康,對娃發育很不利。
寶寶早餐,滿足這三個條件,對娃發育更好
第一個條件:營養豐富,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
給寶寶添加輔食、準備營養早餐的原則,就是要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需求。比如,蛋白質、鈣、維生素、維生素D等,都是寶寶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寶媽要注意及時通過母乳或輔食進行供給。
第二個條件:食材搭配合理,寶寶愛吃
有營養的早餐,一定是食材搭配合理的早餐。至少,不會是頓頓吃肉,沒有青菜的早餐。更不可能是長期給寶寶吃一兩種蔬菜,疏忽肉類、水果等食物的早餐。而且,無論怎麼搭配,前提是要讓寶寶愛吃,吃起來很有食欲。
第三個條件:好消化,好吸收
寶寶把食物吃到肚子裡,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就能讓寶寶吸收到營養,助力身體發育。是以,給寶寶準備營養早餐、添加輔食的原則,一定是好消化、好吸收。
這就要求寶媽做準備時,以粥類、鮮奶、青菜、水果、豆腐等食物為主,兼顧食物的營養和功效,注重食物的養脾胃功能,每頓都按照一定的葷素比例,幫孩子做好食物準備。
一般來說,寶寶半歲之前還是很好喂養的,隻需要母乳或添加配方奶粉,基本就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了,也不必考慮幫寶寶準備營養豐盛的早餐。但是,當寶寶半歲以後,寶媽可能就要多費心了,要按照寶寶身體發育所需,來進行早餐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