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并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生而為女,最可怕的事情就是遇上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疼愛與呵護是最不可或缺的資源,也是理所應當得到的資源。

畢竟,原生家庭我們無法選擇,可是,要不要成為父母,要不要生兒育女,我們有得選,既然你選擇成為父母,選擇把一個小生命帶到這個世上,就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不管他是男孩還是女孩,不管他是健康的還是有殘疾的,他都理應得到你的疼愛和呵護。

可是,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裡寫道:“天下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那些把重男輕女的思想刻入骨髓的人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隻愛自己的兒子,不愛女兒,隻因在他們的眼裡,女兒就是兒子的墊腳石,就是外人,他們所作所為都是對的,是以,無需改正。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在這些早已認可了重男輕女思想的父母眼裡,女兒的反抗不叫作争取自己的權益,叫作不孝敬,叫作白眼狼。

今天,我國小兼國中同學蘇阿姨來到了我家,問我是否知道孫曉的具體位址或者孫曉公司的名字。雖然我的确知道去哪裡可以找到孫曉,但是,孫曉媽媽想幹什麼,我也猜得到,畢竟,她媽媽重男輕女,人盡皆知,是以,我隻能回答不知道。

蘇阿姨不信,連問了我好幾次,都沒得到答案,便跟我媽媽訴起了苦,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你說,我怎麼養出了這麼個不孝敬、自私、沒有做姐姐樣子的女兒啊?”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01.女兒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兒子減輕負擔的,我的父母就是告訴我的啊;

孫曉媽媽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周圍人都知道。

孫曉4歲的時候,他媽媽不顧政策要求,給她生了一個弟弟。孫曉父母忙于賺錢養家,孫曉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幹家務活,放了學不僅不能出去玩,而且要回到家裡煮飯,拖地,看着弟弟,不讓弟弟亂跑闖禍,不然挨打的人不是弟弟,而是她。

我媽媽看到孫曉乖巧懂事的模樣,就感到羨慕,看到她被父母責打,又感到心疼,多次勸說過孫曉的父母,可是,蘇阿姨壓根不否認自己重男輕女,隻因她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錯。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從小到大,也是姐妹仨幹家務活,照顧弟弟,弟弟闖禍了,我爸也揍我們不揍弟弟。我們三姐妹結婚的時候,我爸不都要了錢,拿着給我弟弟蓋了房娶了老婆?女兒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兒子減輕負擔的,我的父母就是告訴我的啊。”

“再說了,我爸媽養老由我弟弟負責,我們這些出嫁的女兒總不能把父母接到家裡住吧!女兒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了,養老隻能靠兒子。”

“你别說我了,倒是你,趕緊再生一個吧,不然,小娟嫁出去了,你們老了之後就可憐了。丫頭再有出息,也比不上兒子一根手指頭。”

我媽沒有聽孫曉媽媽所謂的“忠告”,孫曉媽媽也我行我素,繼續把女兒當作免費保姆,把兒子當作心肝寶貝。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02.女兒死活要讀大學,工資才3000,真的是白念書了;

7年前,孫曉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學,如果是别人家的父母,早就歡天喜地到處炫耀,給女兒準備入學事宜了,可是,蘇阿姨隻回了女兒一句話:“沒錢,打工去,賺錢給你弟弟娶老婆用。”

“你不讓我讀書,我就死在你面前。”孫曉也不是逆來順受的人,與父母杠了起來。正當他們陷入僵局、互不退讓的時候,孫曉的舅媽一番話成功讓孫曉媽媽改了口,同意女兒上大學。

“上大學花不了多少錢,讓她辦助學貸款就是了,生活費自己兼職去賺。上大學很重要,現在這社會沒有好文憑,出來工作找不到工資高的。等她畢業了,有了好工作,不更能幫到弟弟嗎?”

于是,孫曉一邊兼職,一邊努力讀書,完成了自己的學業,畢業了之後,留在了城裡,找了一份工作。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蘇阿姨以為向女兒索取回報的機會到了,可是,讓她沒想到的是,女兒的工資居然一直在3000左右,隻夠養活自己的,根本無法給家裡多少錢,更别提幫弟弟攢錢娶老婆了。

“你一本畢業,工資才3000,還不如我老家的一個親戚,高中畢業,一個月就能拿到八九千,我養你有什麼用?”

“你辭職啊!再找一份工作啊,你怎麼這麼不争氣,3000就滿足了?你滿足了,你弟弟怎麼辦啊?我們家裡沒錢,就指望靠你給你弟弟攢錢娶老婆。”

孫曉媽媽恨鐵不成鋼,又打起了女兒彩禮的主意,開始給孫曉找對象,孫曉是以甚少回老家。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03.她騙了我,月薪1萬告訴我3000,難道不該彌補我,拿錢給弟弟買房嗎?

讓孫曉媽媽沒想到的是,孫曉跟她撒了“彌天大謊”,她的收入根本不是3000。

“我聽你們的一位同學講了,那個丫頭月薪過萬,過得可舒服了,一到周末就去吃火鍋,你們知道她多過分嗎?她居然買了兩部手機,我看到的才兩千多,實際上她用着七八千的手機,為了忽悠我,她租了最便宜的房子。”

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蘇阿姨氣不打一處來,打電話質問女兒,孫曉也承認了,任由媽媽責罵不吭聲。然而,責罵女兒不是孫曉媽媽最急着做的事情。

“月薪1萬是吧!你畢業三年了,那就是36萬,你手裡攢的錢不說30萬,20萬肯定有。乖女兒,你肯定是給弟弟準備的吧!隻要你把錢給媽媽,媽媽就不怪你了。”

孫曉不但沒有交出這筆錢,反而再也不肯接媽媽的電話。蘇阿姨見狀,一邊大罵女兒不孝,一邊帶着丈夫和兒子去找女兒,可是,孫曉搶先一步,退掉了房子,搬到了别的地方,連那個說漏嘴的同學也沒有告訴。

蘇阿姨沒從我這裡知道找到女兒的方法,隻好罵罵咧咧地走了,我媽則叮囑我:“不管你知不知道,就當不知道,記住,誰也别說。”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04.對于把重男輕女的思想刻入骨髓的人,你不用跟她廢話,直接說不即可。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有段話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父母重男輕女,女兒試圖跟他們講道理,打親情牌,希望喚醒父母對自己的親情,讓自己保住這個家,可是,往往效果甚微。如果他們真的把你當女兒,就不會在一碗水端不平傷害你的時候這麼理所當然,肆無忌憚。

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是,知錯才能改,對重男輕女的人來說,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重男輕女,隻會認為他們是你的父母,給予了你生命,無論他們怎麼對你,你都隻能接受,都必須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否則就是不孝。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既然跟他們溝通起來,無異于是對牛彈琴,那就隻能果斷點,直接說不好了。

正如亦舒曾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而不是讨好别人。”

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義務,可是,這不代表着你需要滿足父母所有的要求,需要成為兄弟們的墊腳石。

母親罵女兒白養:“她月薪1萬,跟我說3000,就為了不幫弟弟買房”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孫曉的做法過分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