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近期,網上流出一段疑似2021年初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内部會議上的講話視訊,初涉汽車行業,素有“大嘴”之稱的餘承東豪情萬丈,炮火猛烈。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以下視訊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發言,詳細的可看下方視訊

“(一些)中國的車廠,包括國企央企,品牌沒品牌,管道沒管道,零售沒零售,産品設計、體驗各方面都不行,沒有哪一項東西行,連造車新勢力都幹不過,他還能幹過誰。”

“我們的汽車BU一年花10億美金,五六千人,(對于一些車企來說),他們的工資用日元、用辛巴維(威)币發,可能都養活不了。”

“特斯拉在中國最牛逼的時候,可能一個月三萬多台了,我們我希望我們上來第一年就幹翻、超越他們,第二年遠遠超越他們。”

“我希望我們的車單年銷售迅速超過200多萬輛,我們後面還提供更高的版本,把奔馳、寶馬、奧迪三十幾萬到五十幾萬的這個空間給他一把幹掉。”

短短五分多鐘的視訊,餘承東吐槽了與汽車BU合作的車企、友商小米、以及特斯拉和ABB,并盛贊了自家新車,立下“年銷超30萬輛”的FLAG。對此,有網友在微網誌吐槽稱,“餘總,我們知道華為家牛多,但是您也不用這麼吹吧。”

固然華為在通信領域、智能手機市場實力強勁,但是在汽車這個全新的萬億級市場,華為仍然是新手,再怎麼膽子大,本事大,在公開場合,還是要多講講硬實力,否則連張PPT都沒有,逞一時口舌之快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沒什麼意義。

“扶不起”的合作車廠

餘承東對華為汽車BU的自信,可能一半都來自于合作夥伴襯托。在提倡狼性文化的華為看來,一些車廠的人,包括國企央企在内,天天忽悠上司,講故事,但是月銷隻有個位數,隻能喝西北風。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有分析師表示,作為強勢進入汽車産業鍊的供應商,華為的确與多家車企達成了合作,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推出了車型,但從合作模式上看,華為的定位非常尴尬。

在華為“每一個核心部件都做”的預期下,頭部車企擔心自己淪為不賺錢的代工廠,不願意與華為深度合作,譬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的“汽車靈魂論”。華為能找到的合作夥伴,隻剩下技術實力較差,走下坡路的北汽新能源、前景黯淡的小康股份等玩家。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例如,華為給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極狐提供智能駕駛系統、智能座艙等,扮演“智能汽車零部件增量供應商”的角色,不參與極狐的設計生産及銷售。

雖然靠着“與華為合作”的噱頭讓股價和熱度拉升了一波,但是實際上其2021年累計銷量僅有4993輛。甚至有媒體報道,在華為店内問界M5與極狐阿爾法S雖然同台銷售,但店員工對問界M5如數家珍,對極狐卻“不知道、不清楚”。如此親疏有别,莫不是華為覺得北汽“帶不動”?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華為與小康股份的合作更為深入,參與了AITO品牌問界M5的設計、智能化和零部件供應及整車銷售。餘承東甚至還為其首發站台,稱其為“百萬級豪車”的水準,不吝溢美之詞。

但實際上,小康在業績預虧中表示,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新能源汽車業務影響淨利潤約-14億元。而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傳統汽車業務闆塊影響小康股份淨利潤約-3.5億元。而華為去年營收則為6300億元,即使按照10%的利潤率,也有600多億的利潤。兩者體量、資金風險承受力懸殊至此,就像一個高個子拉着小個子跑步,難免踉踉跄跄。并且,即使有求于華為,小康内部仍然傳出了對華為“壓榨員工”的不滿。

至于華為和長安汽車、甯德時代在阿維塔進行合作,長安負責整車設計、制造、銷售,華為隻是單純“技術入股”。

華為輾轉騰挪于小康、北汽新能源和長安阿維塔之間,而這些企業似乎并非良配。

與小米的戰火,從手機到汽車

餘承東還談及了與小米在手機領域的競争,他回憶當初小米董事長雷軍帶着小米中國總裁盧偉冰,他帶着榮耀總裁趙明四個人一起吃早飯,小米感歎自己每個季度、每個月狂跌不止,結果在2020年3月份,美國來了制裁,之後連來四波,小米“基本上趾高氣昂,已經鹹魚翻身,活過來了”。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如今,華為和小米再次進入同一條賽道。與華為找其他企業合作、迅速推出産品不同,自去年春宣布進軍電動車領域後,小米先後注冊公司、組建團隊、投資并購、落戶總部和工廠。并表示,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首款車型。

兩相比較,華為的優勢在于其龐大且強大的汽車BU,掌握所有環節研發,從底層到應用層,再到終端銷售,能獨立形成系統閉環。目前,它已經涉及晶片、作業系統、語音、雲計算、大資料自動駕駛,軟體的疊代更新和雲端資料訓練多個領域。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但華為最大的問題在于“缺芯”,來自于外部的制裁是否再次制約其在汽車領域的發展,仍是一個不定時炸彈。這也将成為影響“小米模式”與“華為模式”造車誰能更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

幹翻特斯拉、ABB

不隻瞧不上國企央企、小米,餘承東對“幹翻特斯拉和ABB”也很有信心。在他看來,特斯拉在中國年銷不過一年30幾萬輛,2020年蔚來、小鵬、理想合計不過10萬台,華為年銷30萬輛輕輕松松。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但這一FLAG慘遭打臉。自去年4月與賽裡斯合作SF5以來,全年累計銷量才8169輛,與一開始宣傳的“兩天訂單破3000輛”、“一周訂單突破6000輛”大相徑庭。

華為餘承東内部講話:中國車企啥都不行,華為今年要幹翻特斯拉、BBA

正如打遊戲“大号不行練小号”一樣,華為當機立斷,繼SF之後推出了AITO問界M5,并稱這車擁有媲美百萬級豪車的水準,計劃在5年内讓AITO品牌成為全球新能源品牌前3名。

問界M5上市,市場再次炒熱了,據媒體報道,到1月初,問界M5累計訂單已超7000台。

但是汽車消費市場競争激烈,當年那些沖着支援華為品牌而預訂甚至購買賽裡斯SF5的車主們,還沒拿到車都面臨車型停産。如今再看當年餘承東回憶自己開華為首款汽車參加論壇、加油、洗車時被圍觀的盛況,定會唏噓不已。

隻是這一波,又會有多少消費者沖去支援問界M5?其中有多少人是沖着華為品牌去的?又有多少是看重了這與百萬級豪車媲美的品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