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年花2億多打廣告,百億燕窩生意不好做

一年花2億多打廣告,百億燕窩生意不好做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天下網商,作者丨楊越欣,編輯丨王詩琪

兩次赴港上市失敗後,燕之屋又向上交所送出招股書,沖擊A股“燕窩第一股”。

圍繞燕窩究竟是珍馐補品,還是靠營銷撐起來的“智商稅”,争議之聲從未停止,但這并不妨礙近年來燕窩市場的快速發展。《2020年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燕窩消費市場規模為400億元左右,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3%。

和燕窩的實際功效一樣令人迷惑的,還有這門生意的真實狀況。此次燕之屋披露招股書,則使人們多少看到其中一些細節:2020年營收13億,但淨利率不足10%,光廣告宣傳就花了2.4億。

可以看到,燕窩生意并沒有想象中暴利,高度依賴營銷,相比之下燕窩原料和技術研發所占成本有限。這也是導緻燕窩行業進入門檻低,市場集中度不高,始終存在産品魚龍混雜等問題的原因。

作為行業内的老牌頭部企業,燕之屋面對小仙炖等新興品牌的沖擊,能否借助資本的力量保持其市場地位,前景仍然充滿未知。

曾遭“血燕事件”重創,兩次赴港上市折戟

1997年,閩商黃健從“滿街都是燕窩店”的新加坡回國,和妻子、姐姐在廈門成立“雙丹馬”品牌從事燕窩專營,将燕窩從藥店搬進了日常滋補市場,這也是“燕之屋”的前身。

2002年“燕之屋”品牌推出。受到麥當勞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的啟發,黃健決定将此前的代銷模式改為特許加盟,在廈門開辦第一家主打燕窩“現點、現吃、現炖、現送”的專賣店。

此後燕之屋不斷在全國開設更多分店,同時靠大量投放報紙和電視廣告打造品牌形象。2008年,黃健參觀安踏後,對其找明星代言打響品牌知名度的做法大為震撼,于是斥巨資邀請劉嘉玲擔任品牌代言人。3年後,燕之屋在全國擁有的門店已經超過500家,開始籌劃赴港上市。

但也正是在同一年,燕窩行業爆發“血燕”事件,燕之屋等多個燕窩企業銷售的血燕産品,均被檢測出亞硝酸鹽超标。國家監管部門一聲令下,多地商場、超市和藥店出售的燕窩産品被下架并退回給供應商。

沖擊之下,燕之屋不僅上市計劃被按下暫停鍵,還遭遇消費者的大量退貨和加盟商停止合作的要求,以及來自監管部門和媒體的質問。黃健曾回憶,“幾乎每天都有加盟商要求退款,每天就躺在床上,腦子嗡嗡地轉”。

一年後,燕之屋推出燕窩産品的新形态——即食碗裝産品“碗燕”,以統一加工的标準化産品,試圖擺脫血燕事件的負面影響。2013年燕窩溯源制度在全國實行,印尼等國的燕窩産品重新被允許進口,燕窩産業才逐漸恢複。

2019年,燕之屋再次籌劃在港股上市。據《子彈财經》報道,當時燕之屋甚至已經完成了境外融資架構VIE,但最終計劃再次不了了之。有香港分析師表示,原因可能是燕之屋沒有在香港獲得相應經營燕窩的資質。

高毛利低淨利背後,一年花3.8億做營銷

如今燕之屋已經基本走出“血燕事件”的陰影。

官網顯示,燕之屋在全國155個城市擁有超過600家實體門店;線上上,2016年至2019年蟬聯天貓雙11燕窩品類銷售冠軍,直到2020年被新品牌“小仙炖”超過。

招股書披露,近幾年燕之屋的營收快速增長,2018年至2020年分别實作營業收入7.24億元、9.51億元、12.99億元,2021年上半年則達到7.07億元;2019年和2020年營收同比增速都超過了30%。

電商收入的增長是燕之屋業績的一大亮點。2018年,其線上銷售收入才2.8億,到2020年就漲至7.2億,占營收的比例超過55%。其中天貓平台貢獻了大部分,2020年,燕之屋多家天貓店的銷售收入達4.5億。

燕之屋的産品主要分為四類:以“碗燕” 和冰糖燕窩為代表的即食燕窩;“燕之屋”系列鮮炖燕窩;幹燕窩以及燕窩粽子、燕窩月餅等周邊産品。

其中碗燕和鮮炖燕窩是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21年上半年分别占總營收的47%和27%。但具體從增長趨勢來看,碗燕的銷售占比逐漸下降,而鮮炖燕窩占比則大幅增加,2018年銷售額還不到1000萬,到2020年就達到3.6億。

一年花2億多打廣告,百億燕窩生意不好做

圖 燕之屋招股書

燕之屋稱,鮮炖燕窩産品價格更加親民,消費群體更大。根據招股書,2021年上半年碗燕均價為158.86元/碗,鮮炖燕窩均價則為51.52元/瓶;《天下網商》按照燕之屋天貓旗艦店售價計算,碗燕産品平均每克售價為2.16元,而鮮炖燕窩則隻有1.53元。

從近幾年的财報資料看,雖然燕之屋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50%左右,但淨利潤率卻不足10%。造成高毛利潤、低淨利潤的一大原因是銷售費用高企。燕之屋約三成營收都用于營銷支出,2020年更是花掉了3.8億,而其中2.4億元花在廣告宣傳上。

一個月前,燕之屋剛剛宣布,一線女明星趙麗穎成為繼劉嘉玲和林志玲之後的第三位品牌代言人。在可預期的未來,銷售費用仍是燕之屋的一大支出。

此次上市募資的資金用途中,燕之屋計劃将2.13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占募資總額的21%,具體包括線上廣告管道投放、線下體驗店管道建設,以及與社交媒體(KOL)合作等。

争議不斷,但依舊被看好的燕窩生意

雖然燕窩商家都在強調燕窩含有極高營養價值,但目前并沒有明确的醫學研究表明燕窩産品對人體健康有特殊功效。

事實上,燕窩甚至算不上保健品。例如燕之屋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燕之屋絲濃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燕窩産品生産和銷售業務。《天下網商》查詢其生産許可證發現,其産品類型歸屬于罐頭食品。并且燕之屋的燕窩産品并不擁有藥品或保健食品批号。

而燕窩産品的制作加工本身對技術的要求也并不高。招股書顯示,燕之屋曆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從未超過營收的2%,截至2021年6月,其技術研發人員僅有40人,而銷售人員有466人。

除了實際功效存疑,以及曾發生大範圍的品質安全問題,燕窩産品高度依賴營銷宣傳的銷售模式,也不免引發虛假宣傳、産品造假問題。2020年11月,快手著名主播辛巴團隊在直播時銷售的某款即食燕窩飲品被爆出“實為糖水”。這一事件不僅使該燕窩品牌基本退出市場,辛巴本人賬号也被封禁并遭到監管部門處罰。

一年花2億多打廣告,百億燕窩生意不好做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對燕窩趨之若鹜,近兩年燕窩更是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追捧。根據艾瑞咨詢釋出的《2019 年中國大健康消費發展白皮書》,滋補養生類目中燕窩成交額占比約為三成,占據第一位置。

燕窩行業協會“國燕委”的資料顯示,2020年,燕窩市場規模突破400億元,連續9年增長;且2020年CAIQ溯源的進口食用燕窩為336.8噸,進口量同比增長83.8%。

一年花2億多打廣告,百億燕窩生意不好做

巨大的市場潛力也自然引起資本注意。據天眼查,截至2021年4月,燕窩新品牌“小仙炖”已經完成6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洪泰基金、周鴻祎、廣發證券、IDG資本、CMC資本等明星資本和網際網路大佬,還有娛樂明星章子怡、陳數等人。

面對激烈的行業競争,燕之屋自然也不得不加緊上市腳步。但即使上市成功,燕之屋仍然要不斷推出新品維持市場地位,擺脫行業依賴營銷的通病,并且保證産品口碑不會翻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