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6 Avant是我美麗而羞澀的夢,但A6 Avant不是。
撰文:盧偉嘉
如果人一輩子隻能擁有一輛車,你會選擇什麼車?又或者是什麼形式的汽車?
我的答案很堅定,我會選擇一輛旅行車。
SUV的實用性固然不弱,裝載能力在一般情況下都比傳統三廂轎車要強不少,隻不過我是一個熱衷于駕駛的車迷,并不喜歡SUV偏弱的操控性,是以我曾經立下過一個flag:有錢一定要買一輛旅行車,沒錢就賺錢買一輛旅行車,總之人生高低都得買一輛旅行車。
雖然我由于囊中羞澀遲遲未能實作旅行車的夢想,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在當下選擇雨燕和兩廂A3的原因,其實與我在這個假設問題下會選擇旅行車是相通的,都是基于在保證良好操控性的同時,又不願意“浪費”車身尺寸,是一個“理性”的選擇。
是以,如果這台會開一輩子的旅行車的購車預算不設上限,那麼我的最終答案一定會鎖定陸地最強買菜車——奧迪RS6 Avant。畢竟旅行車界的天花闆,誰能不愛呢?
但遺憾的是,百萬豪車這種東西如果出生時沒有,這輩子就很難去擁有了。在中國大陸市場起售價為145.38萬元,新車落地價逼近200萬元的奧迪RS6 Avant,或許隻能是我遙不可及的幻想。
既然如此,我覺得我還是回歸到現實世界吧,退而求其次将奧迪A6 Avant設為目标怎麼樣?
這一次,我們借來了奧迪A6 Avant,我試着讓自己提前圓夢。
旅行車的标杆
時至今日,我相信仍然有不少消費者不願意接受旅行車的設計,他們認為這種大兩廂的設計不如傳統三廂車來得更進階一些,甚至是覺得旅行車的造型與某些送人最後一程的靈車有幾分相似。
而這,就是旅行車在中國市場難以擴大規模的主要原因。
但“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我看來旅行車不但在實用性層面上比三廂車更強,而且豐滿的肥臀精準地擊中了我的審美,并且認為隻有奧迪和沃爾沃才有能力打造出全世界最漂亮的旅行車,“最美旅行車”也一定是奧迪或沃爾沃的作品。
你如果認為我對旅行車投入了過多的感情,抛出這樣的觀點或會顯得有失公允,那我們也可以抛開顔值不談,隻讨論A6 Avant的實用性和駕乘感受。
首先在實用性上,這台A6 Avant的後備箱正常容積達到了565L,在比三廂版轎車高出了135L之餘,還略勝于Q5L的550L。而當第二排座椅放倒之後,A6 Avant的後備箱容積更是能夠增大至1680L,其裝載能力甚至比Q5L還要更強一些。
試想一下,在這個縱深超過2米、寬度超過1米、高度超過70厘米的三維空間内,你可以和你的伴侶、孩子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也可以随意地擺放一個兒童安全座椅和BB車,何樂而不為啊?
與生活結合起來,這就是旅行車終極的奧義。
其次是功能性層面上,A6 Avant還在後備箱設有“一鍵放倒”後排座椅的功能拉手,提高了使用者放倒後排座椅時的效率,将後備箱擴容這件事變得更為簡單。
同時,各種挂鈎、錨點、12V電源接口、隔物網以及固定行李的網布一應俱全,無論你拿着“湯湯水水”還是柴米油鹽,都能在這個後備箱找到合适的固定方式。而且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你能想象到一輛汽車的後備廂還有滑軌嗎?
有了這兩道滑軌,A6 Avant的後備箱就等同于賦予了4個錨點無限大的靈活性,能夠靈活地固定行李。
再者是乘坐空間,雖然A6 Avant并不像國産A6L一樣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加長,但是基于接近5米的車身長度以及超過2.9米的軸距長度,其實A6 Avant的車内乘坐空間還算是充裕的,在身高為179cm的模特體驗下,後排腿部空間大約有兩拳的餘量。
不過,或許是因為A6 Avant是原汁原味的歐洲進口車,保留了歐洲車座椅偏硬的特點。而對于一輛旅行車而言,我會略嫌它的座椅填充物偏硬,在我看來這樣的設定并不符合國内旅遊出行對“沙發座椅”的需求。
當然了,如果中國市場也會像歐洲市場那般鐘愛旅行車,我相信一衆廠商也會針對中國市場的喜好而将旅行車的軸距進行加長,并且針對座椅填充物進行适量的柔軟化。
那個時候,為中國市場量身訂造的旅行車很有可能是一個“臘腸狗”,是全世界實用性最強的旅行車類型。但這也隻是一句玩笑話而已,實際上并不會有那個時候。
柔順得有些無聊
坦白講,如果在摘掉了“RS”的标簽之後,我其實對A6 Avant在駕駛方面的表現預期并不高。
而事實上也的确如此,A6 Avant作為一輛行政級轎車的衍生車型,呈現出了行政級轎車該有的進階感,并且你會覺得這台車的所有特性都是為了對人生已經不惑的使用者而設定的。
尤其是動力的輸出特性,工程師将這台EA888高功率發動機調教得很柔順,在标準模式下前段的輸出比較緩和,扭矩上的輸出也比較保守,能夠感受到動力儲備更多是留給中後段,整個加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而且非常斯文沒有一絲暴力感,245匹的最大馬力以及370牛·米的最大扭矩似乎被隐藏了起來。
此時,這台EA888發動機的特性高度接近大排量自吸發動機。
好在,當我把駕駛模式切換至運動之後,發動機會更願意将其超強的低扭釋放出來,原本慵懶的油門的響應也會變得更加積極,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7秒,對于一輛重量接近2噸的行政級轎車來說,這樣的加速水準也已經合格了。
不過,這台A6 Avant在體感上的加速度的變化是甚小的,或許在它的字典裡壓根就沒有“激烈”兩個字。與我年輕定位的A3 Sportback,又或者是中性的A4L相比,A6似乎能夠通過和穩重的底盤将速度感減弱,達到了一種反實體現象的境界。
這種溫和的設定就像是不惑之人,又或者是知天命之人一樣,他們已經不在意一時沉浮,已經抹去了棱角,已經懂得包容,但同時又具有與你抗衡到底的實力,隻是不輕易表露出來而已。
如此看來,A6 Avant就是一輛追求舒适的旅行車?
我認為它是,但又不完全是。
原因同樣是因為A6 Avant一款歐洲進口車,其避震系統的設定依然是保留了歐洲市場的特色,并不像國産A6L那樣針對國内消費者的喜好以“軟”為主,如果你是喜歡軟綿綿的設定,你大機率會覺得A6 Avant避震設定的偏硬。
不過我個人倒是很喜歡這樣的設定,在舒适和支撐性之間取得一個适中的平衡值,順得哥情之餘也不會失嫂意。
但略為可惜的是,雖然駕駛者能夠感受到奧迪A6 Avant有意調教出比較實在的轉向手感,但無奈轉向手感的調教向來都不是奧迪的強項,加之接近2噸的車身重量以及接近5米的車身長度,這兩點因素都導緻車身的跟随性和靈活度都不算高,激烈駕駛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
對于現階段的我來說,我會覺得這台A6 Avant過于穩重,以至于開起來的時候少了一點激情,沒有完全符合我對完美型旅行車“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要求。這或者恰好說明了一點,我并非是A6 Avant的目标使用者,實際上真正的目标使用者應該很滿意A6 Avant的各種設定,要不然A6 Avant也不會成為歐洲市場最暢銷的C級旅行車。
好東西都在國外?
我不知道奧迪中國如果給A6 Avant增加3.0T發動機和四驅系統,我對它的興趣會否更大一些,但我想在這裡宣洩一下我的“不滿”。德國本土市場的A6 Avant不但全系标配四驅系統,而且最弱的動力版本“50 TFSI”,綜合輸出功率也比中規版的最高規格的“45 TFSI”高出不少。
盡管中規版的Allroad車型标配3.0T發動機和四驅系統,但我相信希望奧迪能夠“一視同仁”對待Avant車型的車友不在少數。畢竟,并非是所有消費者都接受Allroad車型跨界的設計。
而回到文章開頭抛出來的問題,如果我一輩子隻能買一輛車,但又買RS6 Avant的話,退而求其次的A6 Avant會不會成為我的奮鬥的目标?
我不清楚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否成為A6 Avant的車主,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A6 Avant在中國市場隻是充當着“中低配”的角色,那麼它一定不是我的完美之選。即便是退而求其次,我也希望A6 Avant能夠比對四驅系統以及3.0T發動機,眼下的A6 Avant距離完美還差那麼“億”點點。
(車型圖檔由作者實拍)
今日話題
你喜歡旅行車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