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背景和時間,也是生産和生活的指南。節氣不僅跟農業、養生等有關,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該書以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曆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對于每一節氣、物候的介紹,都從一個側面切入中國的曆史、習俗和生存之道,并将節氣的自然時空與置身其中的人的關系作了說明,将古典時光呈現給當下,讓人們認識到,二十四節氣的古典時間依然在自己身上發揮着作用。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歲時節俗知多少》

年畫、剪紙、賞紅、龍舟、乞巧、拜月……作為一本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普及性讀物,該書以中國傳統節日為脈絡,從傳說、起源、風俗、飲食等方面入手,旨在介紹中國的節令之美,重述節日中所蘊含的農耕文明以及其與當下的淵源。為何迎春要吃辛辣菜?寒食節和上巳節是如何彙入清明之中的?立夏日為何要稱體重?冬至的祭天之禮是怎麼樣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節日裡的中國》

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一種行為層面的傳統文化,與中國人的生産、生活密不可分,凝聚着中國人的豐富智慧,維系着中國人的深厚情感,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節日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包含着大量科學的天文、氣象和物候知識,也是中華文明哲學思想、審美意識、道德倫理在民俗風情上的集中展現。該書選取至今在社會生活中仍然影響很大的九個重要節日,從節日的源起、習俗、相關傳說等多方面進行梳理,追本溯源,闡發傳統節日的深厚内涵與豐富意蘊。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中國書寫:二十四節氣》

“見微知著”,“候時而行”,是指節氣,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生活哲學。如何從生活裡,從生命中,從廣袤大地上,從時間空間流變中,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如何既紮根于傳統,又賦予其時代之意義?該書精心挑選了鐘鳴、祝勇、陸春祥、藍藍等24位優秀散文家,依二十四節氣順序,始于“立春”,終于“大寒”,以一個人書寫一個節氣的方式,從不同角度書寫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的自然物候、曆史文化、故鄉親情、生命體驗。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花開未覺歲月深》

中國陽曆即節氣曆,為中國獨創,展現在二十四節氣上,對應地球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三候,每候五天,一年共七十二候。陰陽流轉,周而複始。先民不僅将節氣作為農事生産的時間指南,引導人們據此有序地安排衣食住行,還“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俯仰之間,感天應地。道法自然,尊重規律的人文理念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該書融合了二十四節氣民俗解析,七十二候植物鑒賞,以及一百多年前日本畫家巨勢小石手繪原稿,佐以一百四十四首古典詩詞暢讀,盡顯物候與花之美。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故宮知時節》

該書的緣起,是故宮博物院藏但從未示人的傳為南宋夏琏,實為明人繪制的《月令圖》冊。這部月令圖,是現存較早的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候圖解(古時通稱:月令七十二候)。書中,有對每個節氣的解讀,基于氣候大資料(包括現代氣候資料,也包括清代欽天監的觀測資料)的解讀,也有命題作文:從文化和科學的兩個次元,逐條解讀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候——包括講述節氣“物語”中的氣候邏輯、物候辨別中的争議以及科學謬誤。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四季的流轉,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不僅是一套關于時令、氣候、物候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更是屬于中國人的時間哲學、生命美學,其中蘊含着古人對自然、天地、歲月、人生的思悟。作者追尋着四季更疊的腳步,對每一個節氣和物候進行深入解讀,不僅從知識層面予以解釋,更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曆與生命體驗,挖掘其中飽含的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與詩意,從藝術、文學、哲學、科學等不同角度,展現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所代表的中國古老智慧對當代世界的普遍價值與意義。

從追憶中再現:重寫活潑潑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在江南》

作為一本由民俗學專家袁瑾和蕭放共同講解中國節氣文化的傳統人文讀物,該書立足于江南的曆史文化和自然生産,以二十四節氣在江南地域對經濟生産生活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響為基礎,講解二十四節氣時江南地區的地域文化和民間習俗。從農事活動到節日慶典、從飲食到服飾,全面展現并總結了伴随着時節變化而孕育出的江南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

整合|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編輯|宮子

校對|薛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