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接表達,謝時臣繪《杜甫詩意》

這幅山水畫是明代畫家謝時臣的作品,根據畫中題詩,可以看出來,他描繪了杜甫蜀山行的故事。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逆行奔赴長安,最終被俘。經過朋友營救,杜甫入蜀避禍。他在蜀中留下很多動人詩篇,謝時臣根據《自阆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中的詩句,畫了這幅作品。

“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乍一看會覺得他審美情趣有點兒奇怪。斷橋、險境、棧道、是不是有點兒俗氣。誰都知道蜀中山水奇幻險絕,謝時臣借用詩意為什麼不畫得含蓄一點。尤其是斷橋,越看越覺得和畫面不搭。

直接表達,謝時臣繪《杜甫詩意》

謝時臣 杜甫詩意

畫面左下方,真的有一座斷橋,這樣直白的表達方式,在繪畫中的十分少見。詩意圖,最怕淪為圖解文字的插圖。謝時臣這樣的名家,難道就沒有什麼追求嗎?這個細節說明了謝時臣在創作上的沖突,他生活在明代中期。在畫風上既不屬于浙派,也不屬于吳門畫派,兩個畫派都說他的作品帶有民間畫家的習氣。

在明代,說一個畫家像民間畫家,等于否定一個畫家的成就。說不定謝時臣在賭氣,說他不行,他就要用直白的表達方式,讓人們看到他的創作能力。畫斷橋算什麼,他用嚴謹的技法依然可以畫出蜀中山水的美感。

直接表達,謝時臣繪《杜甫詩意》

謝時臣 杜甫詩意 局部

古人喜歡含蓄表達,喜歡讓欣賞者通過聯想,走入詩歌描寫的藝術世界。謝時臣反其道而行之,他采用直接的手法,說明他在思考什麼才是藝術,什麼才是美。謝時臣為人豪放,用筆灑脫,他了解的杜甫詩意是直抒胸臆。故此,才有了這麼别緻的畫面。

換一個角度想,謝時臣還在思考真實與美的關系。真實,也可以很美。詩中通過“斷橋”表達山水幽深、人迹罕至,謝時臣隻要畫出這種感覺就足夠了,不必拘泥于一座橋的狀态。

直接表達,謝時臣繪《杜甫詩意》

謝時臣是蘇州畫家,但他和吳門畫派似乎有些隔閡。人們評價他的作品氣勢十足、不夠精細,不夠秀潤。很明顯,這是站在文人畫審美的角度品評他的作品。謝時臣喜歡直接表達的創作習慣,讓人覺得他過于在乎“娛己”。

其實,好還是不好,都說相對而言。起碼這幅《杜甫詩意》看不出來粗糙、懈怠的感覺。他重視筆法變化,也重視墨色過度,處處都有細微精妙的筆墨情趣。他可以做到很好,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呢。

直接表達,謝時臣繪《杜甫詩意》

謝時臣這位畫家在明代畫壇屬于“二線”,人們覺得他的作品刻闆,缺少天然情趣。這種評價很不公平,不能因為他的審美特征不是主流,就貶低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