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電動汽車的普及,國内汽車市場的自主品牌再次成為市場的寵兒。 與那些隻能以高成本效益、高成本效益競争銷量的時代不同,目前中國自主品牌發展狀況比較好,自主研發的各種新型轎車層出不窮。 但是又成為現在自主品牌上司者的企業,也有從以前的上司者淪落到“賣身求生”的企業。

這樣凄慘的企業,就是以前有名的奇瑞汽車。 昔日的奇瑞确實風光無限,貴公司是自主品牌龍頭企業,奇瑞到2012年穩居自主品牌銷量首位。 奇瑞走在時代的前端,能做出自豪的銷售成績,離不開這家企業自身比較特殊的發展思路。 奇瑞創立于1997年,僅一年後就迅速推出了自己的發動機。在汽車領域,誰能掌握核心三項生産制造技術,就能在市場上擁有很好的談判權。 實質上奇瑞汽車的技術,放在現在也很好。 奇瑞先後有6款發動機獲得“十強發動機”稱号,在熱效率方面奇瑞并不比同級合資品牌汽車差。 但是,有技術、有頭腦的奇瑞,依然沒有坐上自己自主品牌的首位
2019年12月,青島五道口公司撥出144.5億元搶走奇瑞51%的股份。 此後,奇瑞陸續開始将核心部門搬到山東,曾經風景無限的奇瑞現在越來越尴尬。 為什麼奇瑞消沉到這個地步,和奇瑞自己的選擇有一定的關系。 奇瑞不是傳統的研發型企業,不僅能推出優秀的發動機産品,而且在營銷戰略上也有手段。現在中國自主品牌很有名,為了讓消費者購買自己的汽車,用終身品質保證的廣告智語吸引消費者。 實際上,國内最早提出核心零部件(發動機)終身保修的企業,以前的銷售就是奇瑞。 從營銷戰略來說,奇瑞也是絕對的上司者。 是以,企業陷入落後困境,與奇瑞過于激進的經營戰略有很大關系。
作為自主品牌的哥哥,奇瑞長期以來一直被打上低端廉價的标簽。 随着銷售量的增加,國産的哥哥奇瑞當然不滿足于現狀。 2009年,奇瑞推出子品牌計劃,計劃将奇瑞劃分為四個不同車标的子品牌,重塑奇瑞汽車的品牌形象。 奇瑞确實拿出真金白銀投入研發、設計,全力推出中高檔汽車産品吸引消費者。但是,包括辛茹苦孵化在内的子品牌觀影、凱翼、麒麟并沒有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反而相繼破産宣告失敗。 其實奇瑞走的路,也是目前長安、吉利、長城等品牌探索的路。 但是奇瑞将子品牌計劃提前了幾年,出于消費者對國産品牌沒有建立良好的信賴關系的狀況。 奇瑞即使能推出滿足老百姓需求的高端機型,也很難得到大量的成交訂單。 現在走向困境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