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老牌車企,突然陷入減配風波。

近年來自主品牌越戰越勇,吉利、長城、比亞迪、長安等車企都進軍中高端陣營,長安UNI系列憑借充滿科幻感的外觀和豐富配置吸引衆多粉絲。

意外的是,長安竟在火爆車型上減配。

最近關于長安汽車“虛假宣傳”的投訴飙升,大量車主投訴稱,長安UNI-K宣傳中的燈光秀功能在實車中并未配備;此外,宣傳中的自動泊車功能和老闆鍵也被減配。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目前車主還在持續投訴UNI-K減配問題,長安汽車暫未做出回應。

新能源大潮下,長安的技術布局本就不足,如今燃油車基本盤也不牢固了?

作為一家老牌車企,長安産品線相當豐富,旗下現擁有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等自主品牌,以及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合資品牌。

車型方面,包括CS系列、逸動系列、UNI、歐尚系列、神骐系列等自主車型;合資車型主要有福克斯、探險者、CX系列等産品;在新能源領域,主要是逸動EV、奔奔 EV等中低端車型。

在一衆傳統車企中,長安是最先擺脫合資品牌依賴症,依靠自主品牌打天下的車企。

比如2021年,長安汽車全年累計銷量突破230萬,同比增長14.8%;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汽車累計銷量約為175.47萬輛,同比增長16.7%,是集團當之無愧的頂梁柱。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具體車型上,CS75系列全年累計銷量超28萬輛;逸動系列全年累計銷量超17萬輛;UNI系列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2萬輛。

UNI系列作為長安高端品牌,目前共有UNI-T、UNI-K兩款車型,走的都是高顔值路線。

相比UNI-T的火爆,售價14.59-18.49萬元的UNI-K上市以來表現一般,現在連燈光秀和自動泊車也被減配,基本沒啥競争優勢了。

1月份投訴榜單中,長安UNI-K居高不下,很多車主當時就是沖着宣傳的新奇功能去的,現在被減配了,自然希望廠家積極回應予以解決。但這事發酵一個多月了,長安汽車依舊沒有回應,嚴重損傷其品牌形象。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當年長安福特銷量暴跌,4年内從95萬輛暴跌至25.3萬輛,也是因為品質問題頻發。2013年“福克斯漏油事件”後,旗下翼虎、金牛座、銳界等車型先後出現“斷軸”,後來蒙迪歐還被爆出“異味門”,導緻長安福特一直面臨大量消費者投訴。

2021年央視3·15晚會更是點名長安福特變速箱進水生鏽,其隐瞞翼搏車型自身設計缺陷,要求車主自費維修,侵犯消費者權益。

品質問題引發的銷量崩潰,讓長安福特陷入嚴重虧損。資料顯示,2018—2020年上半年,長安福特淨利潤分别為-8.04億元、-38.57億元、-11.4億元,兩年半合計虧損58億元。

合資車虧損,加上汽車行業整體衰退,導緻2017—2019年長安汽車淨利潤3連跌,分别為71億元、6.8億元、-26.47億元。

2020年開始,長安汽車業績才開始回暖。

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長安實作營收792億元,同比增長41.83%;扣非淨利潤17.4億元,同比大增183%,交出近3年來最好的三季報。

在資本市場,長安汽車股價過去兩年大漲超100%,成為傳統車企中閃耀明星。不過長安之是以大漲,除了汽車銷量回暖,還有和華為、甯德時代合作,乘上新能源東風的原因。

長安和華為的绯聞,已經傳了整整1年,卻依舊沒能落地。

2021年8月24日,長安汽車正式釋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阿維塔,同時公布了由長安、華為、甯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的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 E11的局部造型。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按照規劃,未來5年長安汽車将累計投入1500億元,打造技術生态并加快建構軟體和智能化能力;

并确立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達到30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35%,2030年打造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達到4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的長期目标。

三巨頭合作、1500億投入...目前也隻釋出了一款尚未量産的阿維塔E11,這款純電動SUV宣稱零百加速不到4秒、支援200kW+高壓快充、自動駕駛晶片算力400TOPS+、續航裡程700km+,預計主打30—40萬元高端市場。

三巨頭合力打造的阿維塔E11能否成為真正的爆款電動SUV,還得等量産後再做定論。至于長安汽車現有新能源車布局,頗為尴尬。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在高端電動車領域,長安沒有蔚來深耕單品的能力;在中端,又缺乏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之類的爆款車型。

僅有奔奔EV這款低端電動車銷量尚可,除此之外的新能源車型基本都是油改電産品,缺乏核心競争力。

依靠敷衍的油改電車型,自然打不開銷量。2020年全年,長安新能源銷量僅3.49萬輛,在全集團銷量占比不足2%,大幅落後于比亞迪、蔚來等品牌。

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火爆,全年銷量達298.9萬輛,同比大漲169.1%。銷量前五車企為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長城汽車、廣汽埃安,銷量分别為58.4萬輛、43.1萬輛、32萬輛、13.3萬輛、12萬輛。

長安新能源銷量也有所增長,全年銷量突破7萬輛,不過主要是長安奔奔品牌貢獻。

長安汽車“減配風波”:燈光秀沒了,車主集體維權

奔奔E-Star這款車售價2.98萬元至7.48萬元之間,銷量有但利潤空間狹小,和上汽的五菱宏光MINI EV一樣賣的火爆實際盈利能力低下。

僅靠産品力低下的電動代步車,必然無法達成星辰大海的新能源目标,是以長安在新能源時代還有很長路要走。

此輪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大潮中,比亞迪已積累了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産業鍊制造技術;長城則通過蜂巢新能源在動力電池領域發力;小鵬、廣汽等在自動駕駛領域率先布局。

反觀長安汽車,目前尚未具備像樣的新能源技術積累。與華為、甯德時代的合作走向成功前,長安更需要守好燃油車基本盤!

繼續閱讀